APP下载

浅析课程思政如何融入应用型课程教学

2020-03-09包婷婷

ViVi美眉 2020年8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引言课程思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企业对人才的应用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型课程也成为很多高校和专业的重点课程。而应用型课程和课程思政拥有一致的目标和内容,而且在作用上相互补充。因此,应用型课程可以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存在教师的德育意识缺乏、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两者融合过于生硬等问题。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要从思维、素质、契合点等多个方向出发,寻找可以推动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课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应用型课程;融合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各高校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改革目标和任务,积极将应用型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将德育元素渗透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进行课程思政与应用型课程的融合并不是为了将应用型课程变为思政课程,而是挖掘应用型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共同发展,于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应用型课程的思政化发展。我国的应用型专业教学已经越来越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还处于一个探索时期,需要两者不断磨合来实现两者的最终融合。

一、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课程的可行性

(一)目标的一致性

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或者受教育者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提高他们的政治品德和道德素养,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而应用型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教学,即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实践训练以及技能强化,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学以致用,从而推动企业甚至是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与发展。[1]虽然思政教育和应用型课程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为了对教育者的思想、技能等进行改变,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将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课程当中,可以培养出既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又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人才。

(二)内容相互促进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于技能、知识、价值观等方面学习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抓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在进行应用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对学生的价值、精神进行深层次的塑造。而思政教育可以渗透到应用型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2]另外,在应用型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思政教育,也可以让思政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丰富。所以从内容的层面来讲,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应用型课程的内容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一个关系。

(三)教育作用互补

随着应用型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应用型教学体系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逐渐重视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我国高校的毕业生群体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缺乏实践能力,而且有很多人无法适应相应的工作。[3]进行应用型课程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而思政教育则更多是为了提升学生思维层面的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应用型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作用是相互补充的。所以在应用型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在工作之后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为自己工作提供动力。应用型课程与思政内容的结合,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的应用向人才,要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相互结合。

二、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課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课程教师的德育意识有所缺乏

从当前高校应用型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便是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专业的教师没有理解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观念,而且很多应用型课程的教师认为教书和育人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入进去。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愿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是他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价值,所以实际的教学效果依然十分有限。教师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意识都非常薄弱,那么他们自然无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教学,因而也无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课程思政与应用型课程的融合也就无从谈起。

(二)应用型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一般来说,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任务非常重,有些时候学校为了赶教学进度会将一些知识点略过,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具有思政教育元素的内容缺失,不仅应用型课程的教学会受到影响,[4]思政教育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且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欠缺,无法对应用型课程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所以无法将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应用型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而且有很多内容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因为教师没有从思政的角度去进行深入分析,所以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因此,应用型课程教学要有一个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备课,挖掘其中的思政知识点,保证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深度融合。

(三)应用型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过于生硬

目前,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大多数教师没有掌握到其中的发展规律,也没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在教学的过程中讲到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不仅与思政教育没有关系,甚至还与应该用型课程本身的内容也无关。[5]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对思政元素的剖析,导致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过多,侵占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这都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过于生硬,无法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与实际的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同时也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深浅,从而在保证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实现思政元素的教学。

三、课程思政与应用型课程的融合策略

(一)明确应用型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方法

课程思政与应用型课程的融合应当是有一定思维逻辑的,而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首先,一定要对“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于应用型课程来说,通过与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结合,可以达到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应用型人才在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那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便需要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这时思政便体现出了它的价值。由此来看,课程思政其实是应用型课程的落脚点。

另外,高校和教师还需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思政思维,在正确思维的引导下寻找适合应用型课程教学的方法。每一门专业都有其特有的知识教学体系,所以在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也有不同的方法。[6]比如,对于理工类的专业来说,其专业课程都具有客观性和抽象性等特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具有逻辑性地对一些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讲解和融合,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方法。

(二)积极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

在应用型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应用型课程的专业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首先,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开展讲座、学术交流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进行融合是教师自己需要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来进行挖掘的。[7]

除了要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之外,还需要组织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定期进行交流,让他们进行集体备课。这样一来,应用型课程的教师便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接受到思政教师的教学观念,从而将其与应用课程进行融合。课程思政与应用型课程的融合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以激励的方式对教师进行鼓励,建立专项教育经费,鼓励教师进行应用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和改革,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三)寻找应用型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契合点

应用型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应当以具体的契合点为基础,盲目的融合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到应用课程与德育教育的共同点,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某一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实际的课堂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领悟程度。[8]根据具体的专业,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开展实际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道德素养。比如针对播音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举办红色经典演讲比赛。

结语:

综上,将课程思政与应用型課程进行融合是当今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虽然当前我国的应用型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只要经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二者的融合教学会趋于成熟,应用型课程的育人效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沈齐英,居瑞军,王腾,张志红,管洁,晁建平,彭效明,郭晓燕.“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学中课程融思政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19(17):79-81.

[2]陈卓国.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44-46.

[3]徐千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9):85-90.

[4]耿刘利,王琦,陈若旸.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65-71.

[5]毛锐.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队伍保障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5):68-71.

[6]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72-76.

[7]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5):69-71.

[8]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5):86-90.

作者简介:

包婷婷(1989.8-),女,汉族,山东蒙阴县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引言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