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岩区高桥街道螺屿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2020-03-08王雪

炎黄地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乡风礼堂家训

王雪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历来实行“政不下县”的管理政策,传统文化一直是治理社會的有效力量与手段。发展至今,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管理体制已愈加完善,但传统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仍不容小觑,甚至在某些地域,传统文化仍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村在新时代积极挖掘家训传统文化资源,立足于时代话语体系加以创新和转化,不断推动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实践。作为当地重要的传统文化要素,家训文化与文化礼堂、“家风评议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活动节点相连接,共同构成了传承弘扬村落社区伦理道德的地方场域,对构建乡村社会关系、促进家庭、社区和干群关系和谐、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同时,该自身文化实践也存在着不利的发展因素,仍旧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

当前,乡村社会治理范式正逐渐改变,人文化趋势日益明显,注重人文治理是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因此,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素,并将其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中,是当今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重要保障。二者有共同认可的价值意蕴,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家训与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和谐、德治、有序、守信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具体而言,家训“守信自律”的思想能够规范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准则;家训的“家国”思想,能够指导党员思想教育开展,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引擎支柱,利于形成优秀和谐的家风、民风、乡风。家训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都统一于“和谐、德治”的价值准则,追求“生态宜居、精神富裕、和谐共生”的理念,两者有价值上的共融性。

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强大的内隐作用代际传承,是村民普遍认可的文化价值准则。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应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而用现代方法创新文化内容与表达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和运用。如提炼家训中的优秀思想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道德力量,培育村民对家训文化的心理认同感,将家训内化于行的价值准则,外化于村落社区的行为规范,根植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这一系列的文化实践活动,均是通过传承、创新与转化,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乡贤资源,深化村民对家训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帮助村民构建村落文化自信,加强对家训文化传承的主动性,也是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互为工具与对象,协同推进乡村社会德治润化的进程。

螺屿村文化建构的主要做法

自螺屿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通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家风家训展示”等现代化活动来弘扬和表达家训文化的精髓,引导家风家训建设融入文化礼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化礼堂成为村民参与文化活动,探索弘扬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文化礼堂积极打造和宣传家训文化,创造出新的弘扬传统文化载体——家训馆、家书馆、心愿馆、齐家讲堂等好家风家训宣教实践基地,成为该村以及该街道的文化品牌。同时,制作家风家训主题文化墙进行展示,对优秀家庭的家训家规进行集中宣传。

螺屿村在村文化礼堂齐家讲堂内设立了“家风评议台”,并创建了家风评议会。家风评议会评议机构由村支部书记任会长,两名村主任任副会长,同时下设6个小组,每组都设有一个组长与评议员,聘请党员代表、老人协会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等担任评议员。主要以村民个人品德、家风家德为评议的主要内容,通过板报形式的“家风评议榜”对村里的好人好事、好形象进行宣传,对不道德的人和事进行舆论谴责(图1)。

这样的评议方式以实际行动引导村民树立了“互谅互让”的家风,同时弘扬了和谐共处的民风、乡风建设。

螺屿村倡导“家训传家风乡风”,其主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弘扬,在这里,村民们以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荣,弘扬德孝、和贵,并汲取家国思想,是对当下社会的原初关怀。在新时代,螺屿村不仅找到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伦理道德,同时把家风乡风的弘扬具体实践化为家训这种文化实践的传承与创新载体。螺屿村及所在街道更是结合时代实际,将家训文化活动转化为党员学习教育的平台之一,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构建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景观。

“晒家训”:浸润了党员干部的家国情怀。家训与螺屿村的家风乡风联系紧密,“好家风好家训”成为螺屿村的品牌栏目以后,村两委有意识地汲取家训文化中的“家国”思想,将其运用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涵养党员干部的政德、品德、家德,做合格党员。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宣扬,另一方面也借此载体把乡风文明建设蕴含其中。 以“晒家训”为例,比如户户写家训,深入“党员家庭户”,党员带头在日常生活中将家训融入进去,比如在厅堂、家门口等位置,以对联、书画等形式呈现,同时还结合当地文化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家训,如胡氏家训、陈氏家训、张氏家训。以家训等形式推动党员思想道德建设,是用好家风、好党风带领好乡风、好社风的具体实践。

“传家训”:继承好家风的道德宣扬。螺屿村及其所在高桥街道开展的“传家训”活动,既有讨论宣讲,又有独具特色的家书墙展示。一方面,党员干部通过参加“树立良好家风 争做合格党员”讨论活动,发挥家风家训律己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街道组建家风宣讲团,走进“齐家大讲堂”。另有“勤俭寄语·写一封家书”“我的好家风”讲故事 等,宣扬身边党员“勤俭”好家风故事。如“七一”前夕,螺屿村党支部所有党员干部向党组织写了一封家书向党诉心声,并制作成家书墙进行集中展示(图2)。

总之,以家训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文化礼堂、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意蕴丰富的家训馆和家书墙,都包含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肯定。家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需要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发展。螺屿村积极主动关注社会发展,他们将家训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等结合起来,主动寻求村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与新内容。主题文化礼堂与党建活动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保证了家训文化的继续发展。(图3)

螺屿村以家训为抓手,充分利用既有文化资源,结合时代发展和需要,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符合新时代村落发展需求的新型文化。体现出当地文化发展的特色,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村落文化凝聚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发展问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是促进了家训文化传承。家训作为一种雅文化,其在地化需要传承的场域和载体。在螺屿村,将家训和文化礼堂、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训文化的传承和在地化。同时,家训与家风、乡风文明建设相融合,使其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自发稳定地传承与弘扬。

二是推进了和平爱国教育。“好家训”活动建设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稳定教育载体之一。螺屿村村两委积极推动“好家风好家训”建设活动,设立了“好家训评议榜”和“传家训人物榜”,定期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平时履职、为民办实事、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评议,将勤廉为民的党员干部及其家训在家训馆内展示。同时开展“好家风党员家庭”“好支书”等评选活动,营造清廉文化的浓厚氛围,家训文化为村落清廉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螺屿村通过对家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打造出属于本村特色的村落文化品牌,提升了村民文化自信与乡风文明建设。可以说,螺屿村的家训文化建设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一个好样板。运用传统家训,螺屿村的家风、民风、乡风有了质的改善,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许多启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螺屿村尚未将家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未能纳入街道文化发展规划。建议村委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一套螺屿村文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当前家训文化只是停留在活动上,村委及街道虽有一定的支持,但并没有打造响亮的品牌规划,对本村各家庭的家训挖掘力度还不够,缺少具有本村特色的家训。

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人文化趋势日益明显,优秀传统文化在村落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实际作用。从螺屿村个案来看,家训文化的创新与转化需立足时代话语体系,将家训文化中的精髓着力于用大众化话语来阐释与表达,并为其注入新的内涵与现代表达方式。村落文化建构是一項复杂综合的工程,如何合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与转化,促进融合乡风文明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金项目: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转化与创新—基于台州市黄岩区“好家风好家训”建设活动的调查(课题编号:19YZ02)。

作者单位:黄岩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乡风礼堂家训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