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CT影像系统在牙体牙髄和根管治疗中的优势

2020-03-08华刚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根管治疗

摘要:目的 探究CBCT影像系统在牙体牙髄和根管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无锡巿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根管治疗,每3个月复诊1次,共进行4次。每次复诊时,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直视影像术(RVG)扫描,研究组患者进行CBCT扫描根,比较两组患者根管治疗后的疾病检出率、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及根管填充长度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疾病检出率为32.50%,高于对照组的12.50%;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根管填充长度合格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 )。结论 CBCT影像系统可为根管治疗术后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能够有效评估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牙体牙髄;根管治疗;直视影像术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00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CBCT imaging system in tooth marrow and root canal 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or pulpiti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shan District in Wuxi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the double chromosphere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root canal therapy,and were revisited once every 3 months for a total of 4 times.At each follow-up visit,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canned by X-ray direct vision imaging (RVG),an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canned by CBCT.Disease detection rate,qualified rate of root canal filling density and qualified rate of root canal filling leng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root canal treatment.Results The disease detection rate after root canal treatment was 32.5% in the study group,which was higher than 12.5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root canal filling density was 90.00%,which was higher than 72.5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filling length of root canal was 87.50%,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7.50%),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groups (P<0.05).Conclusion CBCT imaging system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imaging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root canal therapy related diseases,and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ot canal therapy,which has a certain promotion value.

Keywords:CBCT;dentition;root canal therapy;RVG

牙體牙髓病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的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根吸收、牙根纵折、慢性根尖周炎等,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根管治疗术(RCT)是当前临床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牙体牙髓病的常用术式,该术式可有效清除患牙的牙髓组织、相应的感染坏死物质及根管内的细菌与感染物,且可成功保留患牙[2]。在根管治疗的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变异根管的发现、根管填充后即刻填充效果、根管长度的精准测量等。传统的X线片只能简单观察根管治疗后的根尖炎症吸收情况与骨组织变化,且受二维图像的制约,以及角度、重叠等因素的影响,其X线片难以精准地判断病情及预后[3]。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在临床口腔诊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80例行根管治疗的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CBCT影像系统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无锡巿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0.24±6.24)岁。研究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0.63±6.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无锡巿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根尖周炎或牙髓炎的诊断标准[5],且行根管治疗;(2)患者口腔内无金属冠修复体;(3)患者既往无根管治疗史;(4)初始X线检查显示根尖阴影<1 cm。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2)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3)根折患者;(4)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及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根管治疗:所有患者患牙开髓揭顶,对患牙的炎症物质,坏死的牙髓组织进行清理,采用10号K锉对根管进行疏通,对根管工作长度进行测量,同时拍摄插针片,机用Protaper预备根管,采用次氯酸钠与乙二胺四乙酸对根管进行交替冲洗,氢氧化钙糊剂内置于根管,氧化锌暂封。14 d后复诊,将暂封物取出,对根管进行冲洗,之后拍摄试尖片,采用AHplus 糊剂+牙胶尖对根管进行充填,待摄片提示根管充填完好后垫底,充填复合树脂,剖光,完成根管治疗。嘱患者术后每3个月复诊1次,共进行4次。每次复诊时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直视影像术(RVG)扫描,研究组患者进行CBCT扫描。

RVG扫描:采用平行投照技术进行拍摄。仪器型号:Minray牙科X射线机。仪器生产厂家:芬兰SOREDEX公司。曝光时间:磨牙0.3 s,前牙0.15 s。曝光条件:电流7 mA,电压70 kV。患牙图像收集系统:Cliniview510数字牙片拍摄系统。影响分析处理系统:Soredex Digora Optime软件。

CBCT扫描:利用购自上海怡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韩国VATECH产PHT-35LHS型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参数设置:曝光时间为18 s,层间距0.25 mm,层厚0.25 mm,扫描视野为15×15,扫描参数:电压为110 kV,电流为 1~10 mA。患者头部保持静止,取站立位,双眼向前直视,采用360°旋转扫描,获取数据经处理后获得患牙牙体、根管的横断面、冠状、矢状图像及三维立体图像。并采用EzDent-i成像软件对图像进行推向处理,对跟根管位置、走向及是否堵塞钙化等情况进行观察。两组患者最后扫描复查结果均由同一组高阅历口腔医师阅片。

1.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根管治疗后疾病检出率、患牙的实际根管数目、根管填充数目及根管填充质量。(2)根管填充密度质量评定标准:充填密度致密且均匀一致视为合格;充填密度不致密或充填材料存在明显可见的空隙视为不合格。(3)根管充填长度质量评定标准:充填材料根尖末端距根尖孔距离0~2 mm视为合格;充填材料根尖末端距根尖孔距离>2 mm视为欠填;充填材料根尖末端超过根尖孔视为超填。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的疾病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的疾病检出率为32.50%,高于对照组的1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根管充填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根管填充长度合格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尖周炎是人体口腔最为常见的一种牙体牙髓病,大多由细菌等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引起牙髓损伤、坏死变性等分解的产物造成根尖周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当根尖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引发牙槽骨的炎症性破坏,形成脓肿与窦道,严重时甚至出现牙齿脱落或松动[6-7]。对于根尖周炎患者来说,若不对炎症进行及时、彻底的清除,其身心健康则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病通常采用根管治疗术,该术式主要分为根管预备,根管消除及根管填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Profile、Protaper等根管预备,新材料MTA、根管长度测量仪及Thermafil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8]。

然而,临床实际工作中根管治疗后往往发生其他疾病,对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造成影响[9]。相关研究发现,根治疗术后疾病在治疗成功率仅为67%。根管治疗术后疾病主要是指患牙根尖周病变尚未愈合即发生的新的根尖周病变,比如牙槽骨、牙根尖的硬骨板等牙周组织长期被病原刺激或被感染,进而产生慢性根尖周炎症。因不同根管间存在显著差异,根管系统又处于牙体内,且无法直视,因而导致临床医师无法对根管形态做到及时掌握。RVG、CBCT均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扫描方法。RVG是由传感器接收图像信息之后转换至监控器上,由医师在电脑上直接判读,无须冲洗底片。但RVG扫描在临床口腔医学的应用中仍存在以下一定的局限性:①RVG采用的是平行投照技术,将三维立体图像转换为二维平面图像会使影像互相重叠,无法呈现患牙病区的三维信息;②无法准确呈现根尖周骨质区的破坏程度,只能依靠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CBCT影像系统集成了拍摄、处理图像的软件系统与固定设备、储存图像的硬件系统,进而对患牙及牙周组织进行矢状、轴状、冠状重建,得到多维图像。通过摄取系统探测器及二维拍摄,对患者头部进行360°采集容积数据,通过软件系统进行锥形束数据转换,从而重建图像的多个层面,确保图像达到最佳显示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的疾病检出率为32.5%,高于对照组的12.5%(P =0.032<<0.05),而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90%)和根管填充长度合格率(87.5%)均高于对照组(72.5% & 67.5%)(P<0.05)。提示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应用CBCT进行诊断检查,可获取更为准确的影像资料。这一结果与彭奇明等在CBCT用于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疗术后效果评估的作用及价值研究中得到结论基本一致[10]。究其原因,CBCT的最大优势在于多切面的观察与重建的实现,可帮助医师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根尖病损与其相邻结构的关系,进而帮助医师准确的评估根尖区的病损范围与程度。由测量精度角度比较,CBCT可等比显示牙槽与牙列形态,RVG技术无法达成;由分辨率角度比较,CBCT空间分辨率可达0.125 mm,牙周、下颌管及骨小梁等结构均可观察到,而RVG技术无法达成;由曝光时间角度比较,CBCT与RVG均可控制在30 s左右,但RVG扫描时,有时需重新拍摄,术后追踪难度较大。由此可见,通过多维度比较,RVG扫描技术提供的图像质量均逊色于CBCT影像系统。

综上所述,CBCT影像系统可为根管治疗术后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能够有效评估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进一步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凤霞,田恬.锥形束CT在牛牙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导航作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0,18(1):14-15.

[2]潘芸,聂敏海,黎春晖.锥形束CT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研究[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9,42(5):445-449.

[3]邹芳.锥形束CT在颌骨囊肿边缘受累牙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8):40-42.

[4]吴进华,徐春香.锥形束CT和X线片在根管治疗术遗漏根管诊治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1):63+77.

[5]王霞琴,张玲.CBCT影像系统在根管治疗中的评价作用[J].中外医疗,2019,38(20):186-188.

[6]徐彩东,应凯.CBCT在疑难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33(3):184-185.

[7]蔡洁琛,余晓宁.锥形束CT在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67-69.

[8]许驰.锥形束CT和X线片在根管治疗术遗漏根管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8,42(12):1230-1231,1236.

[9]杨艳.研究锥形束CT(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128-129.

[10]杨顺.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疗术后应用CBCT及影像效果评估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1):156-157.

作者简介:华刚,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口腔医学。

江苏省无锡巿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174

猜你喜欢

根管治疗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纤维桩修复方式影响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的抗折性能
对比单纯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充填结合即刻手术治疗在前牙根尖周囊肿的治疗效果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维吾尔族人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解剖因素与根管治疗的难度分析
奥硝唑合剂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观察
根管治疗同步冠修复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