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教育在巩固“精准扶贫”成效中的支撑作用

2020-03-08熊主武吕清华湖北省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湖北武汉430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36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棚贫困户

熊主武,吕清华(湖北省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风险,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内在要求。

对湖北孝感脱贫成效进行实地调查表明,农业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支撑。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使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转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必须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

1 农业职业教育可提升劳动技能

1.1 提高种养技能

抓职业技能培训可增强脱贫后劲。除了扶持贫困户子女就读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外,还要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孝南区重点指导大棚蔬菜生产帮助脱贫[1]。闵集乡9个村有种植蔬菜的基础,主要种植枝花、早春、竹叶菜、苋菜等,面向武汉市场销售,经济效益明显,平均每亩蔬菜年产值1.5万元,每个大棚年产值2万元。祝站镇将大棚蔬菜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全镇发展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其中大棚蔬菜5000亩,河界村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50亩,新增大棚200个,使蔬菜种植达到农田面积的70%,大棚占蔬菜种植的60%以上。全村贫困户每户平均蔬菜种植面积在2亩以上,有大棚1.5个以上,每户可实现年平均增收2万元以上,2017年实现河界村整体脱贫。

1.2 提高务工技能

孝南区在对贫困村、贫困户分类管理基础上,以提高家庭创收能力为主,对有就业意愿但没有技能的贫困人员,由农业职业教育部门进行培训。培训后,全区先后安排了1500多人到东山头森工产业园、汉十工业园等园区企业就近就业。

肖港镇精神村村民郭某丈夫患有尿毒症,公公婆婆八十岁高龄,身体很差,需要人照顾。武誉电子落户汉十工业园,郭某经培训后就近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还能每天早晚照顾家里。孝感市力泰电子公司招聘培训后的残疾人14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聋哑人,还有一些是侏儒症患者,公司从衣、食、住、行、福利待遇等方面对他们给予照顾,人平均月工资达到2500多元。由于有了稳定收入,一些残疾人购买了商品房,组织了幸福的家庭,过上了安稳的生活[2]。

1.3 提高创业技能

通过职业培训实现就业增收的贫困农民,其中一部分在实践中逐步走上创业之路,并带动其他人共同致富。祝站镇有3户贫困户在政府引导下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脱贫后联合起来在其他贫困村发展花卉苗木3000亩,水产养殖1500亩,畜禽养殖户100余户,还在万青等村流转土地4000亩,吸纳农业用工2000人。

孝感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斌在参与龙头企业扶贫培训后,将“黄毛粘”水稻品牌打造成网红经济。香润公司免费给农户提供种子、技术,农户负责田间管理和日常农作。每年5月底开始种植,11月份香润以高于市场近一倍的价格收购,农户种植“黄毛粘”比种植普通稻谷平均每亩增收700元左右。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孝南、云梦、大悟、孝昌四个县市区贫困户代表签订2000多亩种植收购订单,共计带动200余名贫困户脱贫,使一批贫困户逐渐走上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

2 农业职业教育可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2.1 发展家庭农场

推动贫困户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成为规模较大、专业化较强、生产效率较高的专业大户;引导有能力的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成产业链较长、集约化与专业化程度较高,集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家庭农场,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正确选择。

孝南全区投入资金1017.9万元,发展村特色产业项目80个,累计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294个,61个贫困村每村都有1个以上的特色产业、1个以上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朋兴乡蔬菜大棚自2015年来累计投资165.6万元,贫困户22户79人种植55个大棚,面积28亩,主要种植竹叶菜、苕尖、芹菜、汗菜、大蒜等时令蔬菜,全部销往武汉市。朱湖办事处四汊生产队引进部队农场外迁户—汉川种养殖大户杨某,成立了爱国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0亩,全队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740亩,虾稻养殖面积290亩,大大增加了生产队的集体收入[3]。

2.2 壮大农民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互助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规模比家庭农场更大,专业化水平更高,与市场的结合程度也紧密;并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分工明确,是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乡村经济组织。

近年来,孝南区组建农民合作社67家,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027户贫困户共同发展。杨店镇以合作社为依托,不断扩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为“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镇桃园1.2万亩、茶叶0.5万亩、花卉苗木1万亩,所有村都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4.2万亩,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0余万元。杨店水蜜桃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七仙红桃”被评为湖北名桃,并成功开发出桃酒、桃胶和桃花茶等产品,产业链条延伸,提高了附加值。联合杨店早蜜桃合作社11家,成立了桃花塬合作联社,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

2.3 做大龙头企业

将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成扶贫达人,通过政策扶持把贫困户的家庭经营纳入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中,形成各种灵活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进入市场,实现龙头企业自身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双赢,是效率最高的扶贫方式。

三汊镇引进广东岭南苗木、武汉林汇园林、湖北天圆生态等8家苗木花卉龙头公司,集中对公司领导进行产业扶贫政策培训,全镇绿色农业产业快速崛起。已有350亩土地流转到农业企业,每年帮助贫困户增收17万多元;为135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52个,实现就业增收200多万元。毛陈镇的楚荣生态园在菜苔收获季节,直接派车到农民家中接劳力到生态园务工,按照每斤0.3元的价格直接付费,还提供早餐和午餐。赋闲在家的妇女在这里每天能挣100多元,带动了周边三汊、卧龙、朱湖等乡镇300多户脱贫,每户平均增收8000元以上。西河镇福良山无性茶苗繁殖基地招收43名贫困劳动力打工,每月可挣1000多元。

3 结语

按照中央要求,完成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之后,还应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转型,统一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大棚贫困户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