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0-03-04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张 帆

1. 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2. 福建省信息网络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1 引言

2006 年底,科技部全面启动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首批建设了36 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福建省于2012 年底启动了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首批批准新大陆电脑、龙净环保、宁德新能源等21 家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3]。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是福建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依托高校、院所建设的学科重点实验室互为补充、各有侧重,主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共性关键问题,重点在能源、环境、农业、制造、材料、交通、信息、医药等领域布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对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与氛围具有重大意义。

2 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

自福建省于2012 年开展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先后于2014 年、2015 年、2017 年[4-6]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了企业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作。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正式批准建设的企业重点实验室累计74家[7]。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紧密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总体布局。企业重点实验室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在研究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汇聚培养一批优秀科技人才,推进高水平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福建省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布局合理,初具规模

74 家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覆盖全省9 地市,其中福州市19 家,厦门市4 家,泉州市14 家,莆田市7家,漳州市11 家,宁德市6 家,龙岩市3 家,三明市3 家,南平市7 家。主要分布在工业、材料、光电、信息、农业与生物、轻工纺织6 大领域。其中,工业制造领域18 家,占实验室总数的25%;材料领域14 家,占实验室总数的19%;光电领域9 家,占实验室总数的12%;信息领域9 家,占实验室总数的12%;农业与生物领域15 家,占实验室总数20%;轻工纺织领域9 家,占实验室总数12%。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分布一览表

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的总体布局与福建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同时紧密结合福建省重大战略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当地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由上表可看出,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大多集中分布在福厦漳泉等福建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其中,厦门市因前期已布局建设了较多学科类重点实验室,为避免重复建设,故企业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较少。实验室的领域分布也与福建的重点领域保持一致。

2.2 积极建设,高效运转

在福建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福建省企业持续加大对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在硬件设施设备方面,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总建筑面积已达24.83万平方米,拥有总计25 亿元价值的仪器设备。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共有固定工作人员2971 人,其中院士3 人,副高职称以上技术人员573 人,硕/博士879 人,吸引并培养了一批国家万人计划、杰青、长江学者等各类高层次科技人员共计103 人。在科研攻关方面,近年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55 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0 项,省部级课题95 项,厅局级课题83 项,横向合作课题184 项,自主研发课题1053 项,课题经费资助达53.69 亿元。同时,各实验室立足自身特色,强化交流合作,通过设立开放课题,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各类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活动,积极推进学术研讨、开放共享、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2.3 突出特色,成果显著

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向与学科类重点实验室有所不同,更加侧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因此,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更能反映区域经济及产业的发展,特色明显。如依托福鼎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最早建设的水产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建设形成了集育种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育繁推种业态,持续推动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又如依托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开展高效提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矿山信息化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全方面开展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研究,建成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开发平台,有效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据统计,近年来,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累累,在科研基础的支撑与推动下,产出了“一种复式卧式湿式电除尘器”“三元动力电池和系统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大挤压比铝合金型材精密挤压成型模具关键技术及应用”“大容量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工程技术开发”“微网储能关键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澳洲龙纹斑种苗繁育与饲养技术集成创新及应用”“高分辨率空间探测与工业检测光学系统研制及产业化”等优秀科研成果。获得各类省部级奖励38 项;专利授权2254 项,其中发明专利650 项;国内外出版专著8 部,发表学术论文244 篇,其中国外发表30 篇,SCI 收录17 篇,EI 收录21 篇;制定各类标准146 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4 项,行业标准77 项,省级标准5 项。企业重点实验室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凸显。

3 不足之处

众所周知,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后备队伍,一些科研实力突出或在某些细分领域做得很优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有望挤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序列。届时,各省的重点实验室将在全国的大平台上同台竞技。因此,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从省际的纵向比较来看,福建省与京沪粤苏等一线队伍的差距明显,整体科研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迎头赶上。北京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集中了全国近一半的最好的学科,全国一半的“两院”院士和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R&D 投入约6%,位列全国第一。上海、广东、江苏也是科技创新强省,各项指标遥遥领先,仅以《2016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8]中的数据为例,京沪粤苏各地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分别为9 家、6 家、11 家、9 家,相比之下,福建仅3 家,差距明显。

二是从省内各地市的横向比较来看,各地市科研实力落差大,实验室分布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集中分布在福漳泉三地的福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重点实验室数量44 家,占总数74 家的近六成。经济较落后的龙岩、三明等市各3 家。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亟须优化布局。

三是从企业重点实验室的体系来看,支撑与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的机制有待创新,相关管理亟待加强。近年来,福建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实验室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经费不足、管理跟不上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4 建议与对策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引擎。企业重点实验室是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承担着解决重大社会实际问题的任务,是紧密联结科技与经济的关键所在,既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又要推进成果转化。而科研是不分国界和地域的,因此,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有勇争第一的信心,甚至是放眼全球的视野,要么在某个科研方向上做到全国领先,要么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1 科学引导,激发活力

企业重点实验室要向国家队看齐,向先进省市看齐,与学科类重点实验室交流合作,用好省部共建政策,引导并激励企业勇攀自主创新高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重点实验室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打通科技研发的中游和下游,使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科技创新技术的市场应用能力,进一步激发企业重点实验室的活力,发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

4.2 优化布局,协同发展

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紧紧围绕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设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点实验室创新体系。同时,要强化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和企业类重点实验室、经济较发达地市与欠发达地区间“一盘棋”思维,将企业重点实验室的优化布局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积极构建以福州和厦漳泉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引擎,进一步带动福州、莆田、宁德、南平、平潭等闽东北地区和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闽西南地区的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形成统筹发展、南北并进、各有特色、互为补充的良好格局与协作态势。

4.3 创新机制,多元投入

突出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市场需求导向,构建与学科类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研究并落实支持企业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及稳定运行的相关优惠政策,为企业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大型科研仪器关税减免等各类优惠政策,并在项目、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持续性科研投入机制。一是引导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各依托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二是探索省市县三级联合持续投入机制,在实验室的建设、验收、考评各阶段分类给予支持;三是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支持;四是多方式多渠道地吸引社会力量、科技投融资尽早参与投入到企业重点实验室全生命周期建设中来。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企业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企业重点实验室的成果质量及效益进行考核评估,推进末位淘汰竞争机制,切实不断提升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电竞实验室
重点推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