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角下企业员工职业素质研究

2020-03-02吴江贤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摘  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纲领等相继推出,智能制造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苏南企业众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其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对高职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较高。为进一步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求下的职业能力目标变化,论文以苏南企业为案例,提出通过企业文化和项目化建设提升职业素质培养水平,从而为满足未来产业对员工的需求提供支撑,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总要求。

【Abstract】With the successive launch of Made in China 2025 and the "internet +" action program,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ha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s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among which there are many well-known enterprises. They have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 and 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employe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further adapt to the change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target under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is paper takes the enterprises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case, propos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level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hrough enterprise culture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meeting the demand of future industries for employees,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ply with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业素质;校企合作

【Keywords】enterprise culture; professional qualit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2-0132-02

1 引言

职业素质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很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企业成功的奥秘所在。在国内,近年来关于职业素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基于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立足地方、面向长三角地区,为智能制造及相关产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员工队伍。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从校企合作视角阐述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2 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①职业素质培养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新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并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高技术员工无论在数量还是在结构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更多的以技术型为主导的创新复合型“大国工匠”员工,而将培养职业素质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恰好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弥补了我国技术创新复合型员工的短板,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职业素质培养是校企合作层次提升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若想实现长远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能力与素养。将职业素质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并掌握相关岗位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增强学生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企业发展培育出合格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技术创新复合型员工。

3 校企合作视角下员工职业素质培养的措施

3.1 企业全程参与,增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

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就是要围绕企业需求,增强员工主动服务的意识。校企合作是员工服务意识增强的关键手段,因此,在职业素质培养中必须融入企业的参与,注重技术服务、企业员工职业素质提升等产教融合深度。

①在职业素质培养中必须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构建服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经营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要主动调整员工培养方案,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特殊。例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发挥专业特色,主动将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与江阴市恒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重點培养学院毕业生走上高技术、高价值的岗位,开展校企转化项目,加强基地建设,并寻求与机电工程系开展金属材料、金属成型仿真模拟、热处理工艺等相关专业的长期产学研合作。②发挥企业岗位特色,将岗位要求融入日常专业教学,提升企业参与高职员工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动性,以此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就是具备企业需要的能力,企业通过将实践岗位的要求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缩短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3.2 企业项目带动,校企共育职业化员工

职业素质提升必须通过实践锻炼获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必须依托项目为学生提供职业素质提升的平台。

①企业科研和项目带动,以项目为合作基础,调整员工培养目标。员工培养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员工培养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长期以来,企业员工培养过度重视校内培训,而忽视市场动态监测,导致学生的职业素质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项目开展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加强与远景AESC的合作,以共建项目为载体,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②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共育职业化员工,综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含隐性素质和显性素质,隐性职业素质是通过平时学习、生活积累获得的,例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精神需要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积累。显性职业素质则是学生在实践锻炼中获得的,其必须通过实践得以锻炼。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装备、员工等优质资源,利用企业技术人员的开发成果和企业大量的技术资料,联合培养职业化员工,加强科研互动。近年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得到市场的认可,尤其是校企共育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员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突出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在发展可塑性、企业归属感、学生价值观和企业忠诚度等方面的优异职业素质。

3.3 企业参与竞争,传播渗透企业文化

文化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支撑,基于校企合作视角,高职院校要在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市场竞争文化。

①加强校企合作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发展。企业文化融入学院,即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渗入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企业文化长期浸润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通过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途径,使专业文化充满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学生进入企业后增加亲和感,推动企业持久健康发展。从企业的职业素质需求出发,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成立职业礼仪社团、开展宿舍5S文化比赛、开展校企合作志愿者活动等,通多丰富多样的校内外活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②以企业文化为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按照企业文化内涵要求约束学生,实现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完全对接。例如,基于订单式员工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利用企业三大优势资源,深度融合顶岗实践,通过渗透企业文化来创新校企合作发展新思路。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对于提高生产力和员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的功能。坚持将这些企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使校园文化充满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与企业的文化完全对接。③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推进第二课堂建设。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校园文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高职院校可以每年邀请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和优秀校友来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类讲座,其主题涉及企业管理、专业知识、行业发展动态、人员职业发展与规划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认识社会和职业的视角。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教授为学生开设文学、美学等人文素养类讲座,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4 结语

自中國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纲领推出以来,智能制造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苏南企业众多,有很多著名的企业,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其对高职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较高。企业文化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通过融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和结合项目化建设载体来提升职业素质培养水平,从而推动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总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江贤.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主动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56-57.

【2】吴江贤.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7-9+16.

【3】吴江贤.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53-54.

【4】周丽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地方文旅特色,进行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初探——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10):118-119.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企业文化校企合作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