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非遗文化研究

2020-03-02贾真光

西部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期刊论文专著中国艺术研究院

摘要:三个角度分析高校对非遗文化的传承研究:(一)从高校对非遗文化研究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数据来分析;(二)从高校教师针对非遗文化发表的论文量来分析;(三)从高校出版的非遗文化专著来分析。研究发现,这些大幅增加的论文和专著有些能够全面而细致地整理记述某一类非遗文化;有些则把非遗文化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研究;有些论文还能够在细节上对非遗文化进行阐发。目前来看,非遗文化已在高校全面展开,各高校已然把非遗文化作为新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高校;非遗文化;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119-03

高等院校对非遗文化的研究比较早,研究是在民俗学等学科下进行的。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非遗”文化确定后,非遗文化成为高校研究的热点,且成绩斐然。“非遗”作为关键词,以主题方式检索知网,显示有17709条关于非遗的文献,其中期刊数量13225条,硕博论文1697条,报刊2120条,年鉴46635条。以篇名方式检索知网,显示出有7041条关于非遗的文献,其中期刊数量5265条,硕博论文357条,报刊1144条,年鉴6127条。这些非遗文献资料有来自社会文化部门,也有来自于高校。从数据来看,非遗文化研究目前是热点,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高校硕博论文对非遗文化的研究

在知网以“非遗”为研究内容可检索到2020年以前的硕博论文1697篇,有1467篇硕博论文是专门研究非遗文化,包含32所高校产出的76篇博士论文和250所院校产出1391篇硕士论文。最早的硕士论文完成于2008年,共有4篇,分别来自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最早的1篇博士论文完成于2008年,来自浙江大学。

从硕博论文刊发的时间看,非遗文化成为高等院校研究的热点是在最近5年。2008年到2010年可作为高校非遗文化研究的初期阶段,22所高校3年共产出28篇硕博论文。2011年和2012年是高校非遗文化研究发展期,2011年,30所高校产出41篇非遗文化硕博论文;2012年,33所高校产出48篇非遗硕博论文。2013年后,非遗文化研究成为高校关注点。2013年,53所高校产出84非遗篇硕博论文;2014年,73所高校产出102篇非遗硕博论文;2015年,87所高校产出142篇非遗硕博论文;2016年,119所高校产出223篇非遗硕博论文;2017年,98所高校产出非遗硕博论文191篇;2018年,124所高校产出303篇非遗硕博论文;2019年以来,132所高校产出非遗硕博论文305篇。从以上数据来看,关于非遗文化的硕博论文在逐年增加,2016年至2019年的4年间共产出非遗硕博论文1022篇,约占全部总量的70%,2017年的非遗硕博论文数量虽小有回落,但在2018年,非遗硕博论文数量再次大幅度增加。这表明参与非遗文化研究的人员增多,非遗文化成为高校硕士和博士们毕业论文的选题热点,受到各高校导师、硕士和博士们的极大关注。

研究非遗文化的高等院校数量也在增多。研究非遗文化的高等院校数量与硕博论文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3年后,研究非遗文化的高校开始大幅度增多,虽然2017年高校硕博论文产出的数量减少,但总体还是增加趋势。

从院校看,产出非遗硕博论文的高校目前有253所,包含26所985高校,分布在31个省市区,覆盖面比较广泛。从地域分布看,江苏19所高校有97篇非遗硕博论文(以下简称篇),北京18所高校产出98篇,湖北16所高校产出127篇,山东15所高校产出85篇,陕西13所高校产出88篇,上海13所高校产出57篇,浙江12所高校产出92篇,广东12所高校产出41篇,湖南11所高校产出75篇,安徽11所高校产出43篇,四川10所高校产出49篇,辽宁10所高校产出39篇,江西8所高校产出31篇,云南7所高校产出95篇,福建7所高校产出47篇,天津7所高校产出20篇,甘肃6所高校产出59篇,山西6所高校产出36篇,新疆6所高校产出34篇,河南6所高校产出33篇,河北5所高校产出46篇,广西5所高校产出42篇,重庆5所高校产出29篇,吉林5所高校产出28篇,贵州5所高校产出24篇,内蒙古5所高校产出23篇,黑龙江5所高校产出18篇,西藏、海南、宁夏、青海四省区7所高校总计产出11篇。虽然具有硕博授予权的高校数量影响论文的产出,但非遗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所以从数据上看,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省市区的高校产出非遗硕博论文较多。

从各高校的研究成果来看,253所高校产出1467篇非遗硕博论文,平均每校5.8篇。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代表的43所师范类高校产出446篇,约占三分之一规模,平均10.37篇;具体数据:华中师范大学从2008年到2019年产出49篇,成为所有高校中的领先者;其他师范类高校中,西北师范大学从2010年到2019年产出36篇,位列师范类高校第二位;湖南师范大学从2011年到2019年产出28篇,浙江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从2010年到2019年各产出27篇,广西师范大学从2011年到2019年产出26篇,华东师范大学从2008年到2019年产出19篇,陕西师范大学从2011年到2019年产出18篇,山西师范大学从2015年到2019年产出17篇,河北師范大学从2010年到2019年产出15篇。中国艺术研究院等15所艺术类高校共产出141篇,平均9.4篇,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从2010年到2019年产出41篇,数量位列众多高校第二位,艺术类院校中第一位;南京艺术学院从2012年到2019年产出25篇;云南艺术学院从2012年到2018年产出18篇;中国美术学院从2010年到2019年产出12篇;四川美术学院从2017年到2019年产出11篇;其他艺术类学院共产出34篇。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代表的9所民族类院校产出87篇,平均数量近9.67篇;其中中央民族大学从2009年到2019年产出22篇,中南民族大学从2011年到2018年产出15篇,西北民族大学从2009年到2019年产出12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从2010年到2019年产出20篇成为建筑类高校之首,在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

从学科分布来看,知网检索给出的数据是设计艺术学类的非遗硕博论文最多,达到187篇;民俗学类的非遗硕博论文有140篇;艺术学类的非遗硕博论文有216篇;民族学类非遗硕博论文有66篇,旅游管理类非遗硕博论文有51篇,其他学科包含有档案学、人文地理学、新闻传播学、体育学等学科,但数量不多。

从知网检索的数据来看,非遗硕博论文依托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共有36篇,其中依托国家社科基金的硕博论文有17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论文的硕博论文有7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硕博论文有6篇,其他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硕博论文各有1篇。

从内容上看,1467篇硕博非遗论文中,研究非遗技艺的有482篇,约占总量三分之一;研究非遗传承人有49篇;研究非遗保护的有294篇,约占总量20%,这一类研究主要从地方政府、法律、制度、数字化保存等角度研究为主;研究非遗传播类的有253篇,约占总量17.2%;研究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旅游、非遗的文化经济开发、非遗与设计也是硕博论文研究的热点。

二、高校对非遗文化研究的期刊论文

对非遗文化的研究,从期刊论文来看,“非遗”为关键词,以篇名方式检索知网上的中文期刊,检索出2019年发表非遗期刊论文1036篇,2018年发表836篇,2017年618篇,2016年518篇,2015年347篇,2014年299篇,2013年208篇,2012年186篇,2011年143篇,2010年91篇,2009年59篇,2008年26篇,2007年9篇,2006年1篇。从总量上来看,对非遗研究的期刊论文总量成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依托基金项目研究的期刊论文有563篇,其中国家级基金期刊307篇;省级基金项目238篇期刊论文。期刊论文对非遗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遗技艺整理、传承保护、传播,传承人以及非遗与教育、非遗与旅游、非遗与设计开发、非遗与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等。

高校教师对非遗文化传承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也较多。知网检索以“非遗”为关键词,以“主题”模式检索,数据达13000余篇。其中以华中师范大学发表期刊论文最多,总量达109篇;中山大学以92篇论文位列其次,华东师范大学以83篇位列第三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发表82篇,山东大学非遗论文总量为77篇,安徽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各发表60篇,北京师范大学58篇,中南民族大学发表56篇、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和上海大学三所高校各发表54篇。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56篇期刊论文位列职业院校之首。

“非遗”为关键词,以“篇名”模式检索数据达4826篇。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这些期刊论文包含有核心期刊297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98篇。从高校来说,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校以37篇期刊论文并列首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36篇位列其次,中国艺术研究院以35篇期刊论文列第三,浙江师范大学28篇期刊论文位列第四,上海大学、天津大学各以27篇期刊论文随后,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凯里学院都是有20篇以上期刊的论文。山东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大学、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福州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山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高校产出15至20篇期刊论文不等,华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吉首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刊发12至15篇期刊论文不等。

从数据总体分析,师范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和民族类院校产量较多,另外南方院校的期刊论文较多,北方的高校以北京为主,其他主要是天津、山东和山西等文化大省的几所高校研究的期刊论文。在众多高校中,有两所高等职业院校的非遗期刊论文数量较为突出,一个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产出期刊论文36篇,另一所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学院16篇期刊论文。湖南地区少数民族较多,民族文化的非遗技艺较多,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苏州地区是传统文化聚集地,所以各层院校对非遗文化研究都比较重视。

三、高校对非遗文化研究的专著成果

专著作为研究成果更能体现各高校教师的研究成果。从读秀上以“非遗”为关键词,以“书名”为检索条件,可检索到非遗类中文图书369种。其中2007至2009年各有1种图书出版年;2010年有6种图书;2011年有5种图书出版;2012年开始,出版非遗类图书突破两位数,达到18种;2013年出版14种;2014年出版开始翻倍,达到20种;2015年出版非遗类图书达42种,再次翻倍;2017年,非遗类图书出版有所回落,达31种;2018年非遗类图书出版再次翻倍,达到78种;2019年出版有所回落,达到68种。这些图书专著的出版方既有高校出版的研究专著,也有地方文化部门出版的非遗文化图书,也有非遗企业单位出版的图书。

高校出版学术专著总量检索核实总量为111种,最早出版的专著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老师于2009年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校出版的非遗文化学术专著中,2010年和2011年各有1种出版,2013年出版6种,2014年出版7种,2015年出版24种,2016年出版17种,2017年出版9种,2018年出版24种,2019年出版19种。平均年出版21种非遗类学术专著。从高校非遗专著总量及各年出版数量来看,高校对非遺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也在深化。

从各高校出版的非遗专著数量来看,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了23种非遗文化专著,位居各高校之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17种非遗专著,位居其次;其他高校出版的专著都在个位数。中国艺术研究数量较多,因其本身就有研究民俗学的专业机构,具有长期的研究基础;湖南师范大学非遗专著较多是因湖南地区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较多,从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博士研究量来看,该校有较好的学科基础。这两个高等研究单位对非遗文化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组织性,已形成各自的非遗专著系列,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丛书》。另外山东师范大学出版了《非遗传承创新系列丛书》,但目前数量还不多。

从个人来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苑利老师出版的关于非遗文化专著较多,已达13种,并且形成自己的非遗专著系列丛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

结语

从近年高校的非遗文化硕博论文数量、教师的期刊论文和专著数量来看,部分高校的非遗硕博论文和教师的非遗学术专著能够全面而细致地整理记述某一类的非遗文化;部分非遗硕博论文和教师的非遗学术专著把非遗文化与其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展开深入的研究;高校教师的期刊论文还能够在细节上对非遗文化阐发研究。目前来看,非遗文化已深入高校,并全面展开,各高校已然把非遗文化作为研究的新视点。

参考文献:

[1]于得智.我国高校在艺术类非遗传承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参花(下),2020(8).

[2]朱来斌.让非遗传承之花在高校平台绚丽绽放[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6).

[3]孙根华.非遗传承融入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简论[J].四川戏剧,2020(5).

作者简介:贾真光(1973—),男,汉族,黑龙江鹤岗市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教育。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期刊论文专著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专著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捐赠作品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小知识·专著、编著、编书、教材的界定·编书
The Poetic Sense of the Second Coming
专著推介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LaTeX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再生医学- 转化与应用》大型学术专著出版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