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走势及中国经济的强韧性优势

2020-03-02顾雅超

西部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

摘要:自2019年末開始延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各国经济都造成了影响,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极大冲击。美国、欧洲尤为严重。中国得力于政治体制的独特优势,在疫情初期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防控措施,很快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胜利。中国经济虽有影响,但因为基础雄厚,展现出很强的韧性:中国有强大的内需拉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发达,为缓解产业链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实体经济低迷带来的经济下滑;中国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这些都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韧性优势。

关键词:疫情;中国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113;F1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038-04

一、全球经济的总体研判

纵观全球经济在2019年的走势,就能够明显看出,在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中,其经济状况已经开始低迷态势,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PMI指数在上半年中均低于50%;在下半年中,全球经济走势主要依靠中国和英国的拉高,实现全球经济的整体回温。

(一)美国经济现状

作为世界的灯塔,美国自2019年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PMI指数出现回落状态,制造业也由强转弱。自2020年新冠疫情在美爆发,美国市场信心明显降低,美股先后出现4次熔断,严重影响了居民整体消费信心,市场需求下降明显。

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为了刺激国内经济,不断采取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美联储购买国债的方式,不断投入货币到市场中,以维持市场资金正常流动,又推出2万亿救市计划,用以挽救受疫情冲击的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循环;但这种不节制的宽松政策,已经使美国开始面临债务危机的挑战,并且随着疫情在美国持续时长的增长,这种债务风险仍会不断加重。与此同时,这种利用美元国际货币优势的做法,无疑给了美国风险转嫁的便利,但同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消耗美元的国际货币信誉。在就业市场方面,自2019年起,美国就已经开始面临失业问题,而这次疫情的发生也使美国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二)欧洲经济现状

由于欧盟国家早期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够,疫情从意大利开始向欧盟其他成员国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曾一度将欧盟定义为新冠疫情的震中,所以自2月底疫情在欧盟大面积爆发以后,欧盟的经济受冲击程度较为明显,PMI指数均有下滑。

自英国脱欧以后,德国开始成为欧盟的主力国家,并且观察近10年内欧盟成员国的财政收支比可以看出,只有德国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德国经济主要依靠服务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主,而此次疫情以服务业为主受到的冲击最大,德国的汽车配件的生产链也受到一定影响,汽车销量严重下滑,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德国的经济相对2019年将萎靡7%[1]。欧盟主要成员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也都属于疫情震中,都主要以旅游业为支柱性产业,但由于世界各国为对抗疫情先后采取的封国、封城政策,都严重冲击了欧盟的旅游业,对整个欧洲的经济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并且自欧盟债务危机以来,欧盟国家一直采取的宽松政策,在近10年来不断刺激整体经济流通性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负效应,而此次疫情的爆发契机节点,必然会使这种负效应显现得更加突出。

(三)亚洲经济现状

长期以来一直居于亚洲经济前列的日本,受疫情影响其整体经济形势也是不容乐观的。日本的经济形势在2019年就已经显现出低走态势,日本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业、矿业、钢铁业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人消费也是持续下降。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频繁采取宽松政策,截至目前为止,日本政府已经累积推出了高达日本经济总量40%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日本一直维持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此同时市场的负债率也会由此不断攀升,消费税上调的副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制约经济活力。另一方面,日本有效需求明显不足,首先疫情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大,外需降低;其次,日本本国人口较少,内需严重不足,内外需求的持续低迷,严重地制约了日本经济发展。据日本智库预测,日本今年的经济萎靡程度将超过全球经济。

韩国作为邻国,经济规模也居亚洲前位,韩国经济受疫情影响较重,整体需求萎靡,据韩国开发研究院发表的《KDI经济动向6月刊》中显示,疫情爆发以来全产业生产环比减少5%,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就业形势也呈现十分严峻的态势,4月就业人数同比减少47.6万,就业困难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居民消费心理;市场信心的缺失,也使得韩国金融业遭受一定挑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韩国本年度经济将出现1.2%的负增长。

二、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减速换挡,正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速度已不再成为追求目标,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在经济全球波动的态势中,中国在近年来一直把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调整放在首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9年起,中国经济开始转型,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2019年国内GDP同比增长6.1%,也是中国自1992年来的最低增速。2020年伊始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增速将再次放缓。但在疫情发展之初,中国政府十分迅速地采取了有效的方式,控制了疫情在国内的传播和扩散。正是由于这种高速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国政体的高执行力优势,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基本秩序已经恢复,各个城市和地区也都基本实现了复产复工,市场经济也开始回归正轨,在第二个季度以来,大部分产业已经基本得到恢复,复产复工率已经超过60%,第三个季度实现大面积恢复,实现经济的整体增长态势。

(一)产业维度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节点为中国的春运时期,强大的人口流动量为这次疫情防控增添了难度,而湖北武汉在地理位置上作为中国的腹中之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又是此次疫情的主要爆发地点,在这时间和地点的两大不利条件之下,针对本次疫情的有效防控更是难上加难。为保证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中国政府快速地采取了源头控制的“封城”做法。所以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据中金(2020)的研究调查显示,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中国民航的同比降幅一度高达70%,同时随着其他国家疫情管控政策的实施,国际航班也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疫情的发展,高校的延期返校、工作的延期返岗,也对交通运输业带来了延续的二次冲击。与此同时,服务业也成为了本次疫情的首要冲击产业,餐饮、住宿、娱乐文化行业其门店在疫情防控期间短时期大面积关闭,损失严重。据中国烹饪协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疫情严峻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2];娱乐电影行业新年贺岁电影全部撤档损失惨重,对整体经济的短时期攀升起到不利影响。不过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餐饮行业也逐渐开启营业,其他服务业部门也开始回温,正在緩慢拉平疫情严峻期间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农业在这次疫情中曾出现短期快速波动,究其原因是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人们的粮食恐慌,曾一度出现抢粮屯粮行为,影响农业经济波动,如今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政府的有效调控,人们也逐渐恢复冷静,如今农业、林业、渔业基本趋于平稳,整体呈正增长态势稳健发展。金融业受到的冲击较小,整体呈稳定态势,制造业出现了下滑波动;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条件下,商品的全球化倾销、零部件的全球化生产这两个经济发展的助力项,却在疫情条件下和各国的“封国”政策以及交通运输业影响下,成为了制造业的风险构成因素,对制造业带来较大冲击,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二)宏观经济维度

此次疫情来势迅猛,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主要在消费、就业、需求等宏观经济变量上面。首先在消费方面,作为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消费的冲击最为强烈,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在2019年中国的消费支出对实现中国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2],可以说消费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拉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消费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更为谨慎,消费倾向走低。其次在就业方面,在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出于对疫情的防控,都先后采取了“封国、封城”等疫情管控政策。全球性的生产链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大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本循环和周转时期延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了配适劳动力比例,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适当的裁员以减免自身损失或为维持基本盈利。而6月毕业季的来临,大量毕业生群体的加入,就业问题就变得较为严峻。最后在需求方面,在中美贸易摩擦之际,中国就已经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拉动内需放在发展的首位,而又以疫情为节点,消费心理的下降,造成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需求同比大幅下降,市场的不可预见性,增强了人们的投资谨慎心理,造成投资性需求萎靡。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对于疫情防控类医疗器械的需求巨幅增长,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医疗器械类需求订单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中国的对外出口贸易和本国内需,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不过同时这种内需的结构性分化,也为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们的市场观望情绪,对需求行为更加谨慎。不过,有利有弊,中国的互联网承受能力强,通讯技术也居于全球前列,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全覆盖的优势,使得线上办公和学习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线上消费也成为了疫情期间中国人口的一大主要消费方式,线上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弥补了实体经济的低迷受挫,一定程度上拉动整体经济走高。

(三)时间维度

看待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视角,即时间维度。在经济学上衡量经济,会参考不同的时间维度,不同维度之间相互比较衡量,其中长期对应经济增长和经济趋势,短期对应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新冠疫情作为一个外生冲击,它所带来的影响必定是短期上的,在疫情防控紧急阶段的时候,对经济的冲击最大,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GDP负增长6.8%[3],上半年经济总体呈现负增长态势,但伴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社会秩序基本恢复,疫情对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也会逐渐缓解。从长期维度上看,这种短期的外生经济下行压力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的影响的时间范围应该不会太长,如今国内疫情在第一个季度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在国内全面解封以来,复产复工有序进行,经济压力有所缓解,市场信心也基本恢复,经济正在逐渐回归原有运行轨迹,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预计在本年度的第三和第四季度,国内经济会有较大增幅,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的总体增长,其增长速度预计在5%左右。

三、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

据央行的研究显示,这次疫情尽管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短期波动,但并不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较长时间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始人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有较强的潜力和韧性,回旋余地大,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长期向好趋势。尽管这次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态势有较大影响,但是想要达到2020年预计增速目标确有一定困难,对此中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以促进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态势,缓冲疫情带来的短期经济下行压力。

(一)中国经济的强韧性优势

第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奠定了十分雄厚的基础,在面对新冠疫情这种短期的外生冲击之时,短期的经济下行,不足以撼动中国长期以来维持的经济增长态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建国以来,在经历了70年的快速发展,早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这次疫情难以撼动中国的根本。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新机遇

随着疫情的逐渐可控,全球生产链也在逐渐恢复,面对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国已经向世界交出了答卷,在应对新冠疫情危机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定新挑战和新机遇。随着疫情的逐渐可控,中国制造业的高度发达和劳动力十分充足的条件下,国内产业链已经基本恢复,基本供应链已经较为完善;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中国就一直着力进行经济转型,在这次疫情的促使下,经济一定程度上的短暂停摆,也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一个机遇,在着重力量拉动内需的政策下,这种由于短暂经济停摆对经济转型政策创造了一个转角,大经济体的短期减速慢行,为实现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间接助力;随着需求的短时期降低,供给侧经济竞争的逐渐激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快推进。同时受到疫情影响,实体经济的短时期萎靡,也为线上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疫情发展前期,停产、停工和停学状态下,也为线上办公、教学和消费等线上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在追踪病患方面上,5G技术、远程操控、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互联网通讯等高新技术的加速应用,是经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实现经济创新性发展的好机遇。

总之,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本质上都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一个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偏离。纵观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一个大型经济体出现长期停滞,即便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迅猛,但如今中国政府的快速行动,中国人民的高行动力、高组织力,上下一心的团结抗疫,随着疫情的基本可控,社会秩序也基本得到恢复,在政府经济措施的刺激下,社会经济活力也在逐渐复苏,所以预计本年度经济在小幅波动下仍然能够保持增长态势大体不变。

注 释:

①“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②“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有鑫.后疫情阶段欧美经济能否避免衰退[N].中国财经报,2020-05-16(006).

[2]智艳,罗长远.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思考[J].学习与探索,2020(4).

[3]刘元春.疫情冲击与经济对策——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J].金融市场研究,2020(5).

[4]马晓曦.中国人民银行  宏观调控畅通经济循环[J].中国金融家,2020(3).

[5]姚洋.中国无需跟随欧美“放水”刺激经济[N].环球时报,2020-06-10(15).

[6]林纯洁.第一财经中国高频经济活动指数(YHEI):创疫情暴发后新高[N].第一财经日报,2020-06-19(A10).

作者簡介:顾雅超(1996—),女,汉族,辽宁营口人,单位为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