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中“个案方法”创新研究

2020-03-02袁连子

西部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个案伦理法律

袁连子

摘要:结合法律职业伦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创新法律职业伦理的授课方式,将“个案方法”理念和模拟法律诊所、模拟法庭、课堂辩论、课题汇报等形式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展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个案方法”脱胎于传统的案例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对典型个案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剖析,使学生对于复杂案件的情法冲突等伦理难题产生思考,培养学生有效评估并防止伦理风险等实务能力。

关键词:法律职业伦理;个案分析方法;学生主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095-03

201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法治人才基本素养”主题会议中明确提出,“坚守法律伦理底线,是法治人才十方面基本素养之一。”2018年9月,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联合发布《关于坚持德法兼修  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坚持把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课程贯穿于法治人才培育全过程中,加大对于法科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知识及能力的培育力度”;坚持“一课双责”,各门课程既要传授各学科基本专业知识,又要注重各学科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以此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对于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大多法律院校多年以来对法科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方面的忽视,大多没有开展系统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笔者对于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还要做一定阐述。

首先,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能够推动法律职业的良好发展。孙笑侠教授认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有四个条件,分别是法律家以系统的法学知识和专门思维理念为基础的法律技能、法律家用以维系法律职业共同体社会地位所历代传承的法律职业伦理、法律家专职从事法律活动以及法律家经过考核从而取得的法律职业资格。”法律职业伦理规范能够成为法律从业者权利的背书,为法律人工作提供可具体评估的伦理风险指南。规范、科学的职业行为规则将成为保护法律职业的一道屏障。其次,法律职业教育能够对于保证公正司法、预防司法腐败犯罪、净化法律从业者职业环境起到促进作用。我国目前正在法治化的道路上,司法乱象时有发生,法律人违背职业伦理,甚至犯罪的案例并不鲜见。如原江陰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徐志高受贿案,李某某案6名律师违规被处理案,等等。毋庸置疑,缺乏过硬的职业伦理素养是造成其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法学院系统的伦理教育才能使法律人在内心认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指导具体的法律活动[1]。最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能够内化法律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的服务意识。法律服务的提供主要是由律师来做出的。法律职业公共的地位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商业主义强势突出,压过了法律职业对公共福利的致力[2]。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书记于2017年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法学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要坚持培育“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中国法学教育的历程在近几十年间经历了形成初建,挫折停滞、恢复发展、快速扩张、内涵发展等若干个阶段。我们不可否认,法学教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粗放式发展我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属性认识不足,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对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忽视[3]。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校法学院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方面相对落后,这主要表现为:

首先,国家层面对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仍需不断深化。虽然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已被教育部列为法学十八门A类必修课之一,但是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来看,有关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的内容过于匮乏,考核内容均为识记部分,缺乏对于该课程的思考。

其次,针对于法律职业伦理教材专职教师师资严重稀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由于历史上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此课程,也就是高校并没有相关的教学需要。同样,基于课题研究、工作量等因素,对于法律职业伦理的教学和研究,将其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学者还是远达不到现实的需要[1]。

最后,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高校大多尚未有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虽然高校教师普遍就开设课程的形式应当引入一些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达成了共识。但实践中,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够,难以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不能达到使多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的问题[3]。

基于此,笔者试图提出“个案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实践的突破口,来达到深化学生对于职业伦理的理解和思考,旨在达到逐步形成成熟的课程教学体系的目标。

二、“个案方法”的必要性

由于法律职业伦理学科的哲学思辨性较强,对于法律工作者实务指导性较强,而高校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设置应当在讲授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基础上,应当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注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适用。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法律教育中的职业伦理教育也逐渐成熟。其中,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道德情境中心以及以团队协作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美国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4]。而近些年来,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代表的政法类院校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也有着很多有价值的尝试,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法律职业伦理教学体系。通过多元化课程设计,形成“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法律实习”的标准化、递进的法律职业伦理教学体系[5]。而以辽宁大学成立全国首个法律校企联盟组织(辽宁法律服务业联盟),就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特性在于被动学习与主动实践的结合[6]。

对于实务和案例的重视,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界的共识。法律诊所(门诊)、法律实习是各所高校针对实务教学及职业伦理教学做的有益尝试。但是,如何将这些已经取得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广至众多法学院校,还要深入研究。受制于不同高校师资力量,实践资源,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限制,“个案方法”作为最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个案伦理法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