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一样”的他

2020-03-02郭希华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0年1期
关键词:圆规小明肢体

郭希华

一提到写人物,大多同学把人物的外貌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这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抓不住人物“不一样”的外貌特征来写,这就没有新意,读者看完之后,对这个人物依然没有任何印象。

如,某些同学写得飘飘洒洒,在文中留下“两排洁白牙齿”“一双黑眼睛”“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等自鸣得意的句子,可是这样描写出来的人物有个性吗?

怎样让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他的“不一样”呢?有三种方法值得借鉴。

其一,抓住人物的外部鲜明特征,深入其内心世界。

来欣赏鲁迅先生《故乡》中这一段:

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一段描写,捕捉到人物鲜明的特征,抓住杨二嫂与众不同的地方——凸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像“细脚伶仃的圆规”。一个“凸颧骨”让读者读出岁月之刀的无情,一个曾被称为“豆腐西施”的女性,面孔已被“削”得极为清瘦、衰老;“薄嘴唇”一词,让读者想象到她语言的尖利与刻薄;“细脚伶仃的圆规”则更形象地描绘出杨二嫂干瘦的体型与样貌,“圆规”一词简直是妙笔生花。

这是作者抓住人物外部特征,进而深入剖析内心世界的典型例子。因此,小小的一段,成了经典之语。

其二,抓住人物外部特征,用幽默語言进行适度夸张。

下面是我写的一篇小说中的片段:

语文老师唐多多讲起数学起来,一改常态,往日的文绉绉语言没有了,近乎于温柔的肢体语言也消失了,连隆起的啤酒肚,不再柔情似水,像坚固的盾牌护着九曲十八弯的肠子。唐老师站在黑板前,多了数学老师的几分洒脱与干练。

唐多多其实叫唐亦才,唐多多是同学们给他取的外号。同学们根据唐老师脂肪多,白发多,肢体语言多,最要命的是点子多,经常变换题型烤糊了土豆们,综合以上因素,才取了这个大家乐意传开的名字。

我在写作时抓住人物特征,“近乎于温柔的肢体语言也消失了”“隆起的啤酒肚”与“像坚固的盾牌护着九曲十八弯的肠子”这些描述,把普普通通中年人发福的人物特征刻画了出来。

“脂肪多,白发多,肢体语言多,最要命的是点子多。”抓住人物的外部特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刻画,把这样一位的教学有方、多才多艺的老师刻画得有血有肉。让人读了一边捂着嘴巴笑,一边猜想这位老师肯定不简单,就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其三,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既然是动描写作,就要动起来,充满生命力,才能让人物的形象更立体。动作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动作。心情愉悦的时候,动作一定是舒展、欢快的;心情沉闷的时候,动作一定是迟缓、呆滞的。

比如说,小明同学考试失利,怏怏不乐地放学回家。这个回家过程该怎么结合人物动作进行描述呢?可以这样表述:

放学后,小明背着千斤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躯,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路的动作十分小心谨慎,时不时地用脚踢一下路上散落的石子,手还不停地玩弄着书包的背带,嘴里念念有词地不知说着什么。离家只有15分钟的路程,他足足走了半个小时。

小明考试失利后,心情一定是焦虑烦闷的,不敢着急回家,生怕回到家后受到批评。因此我们在叙述的时候,就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把人物的情感赋予给每一个动作,这样人物的形象就能够更立体、更鲜活。

在描述人物的时候,要学会灵活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人物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圆规小明肢体
小明照相
圆规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肢体写作漫谈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做不到
二合一圆规尺
圆规小姐圆梦记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