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右皇位归属的天花

2020-03-02

东方企业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葛洪皇位天花

在“牛痘”接种普及之前,天花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且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极强,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痊愈者虽可获终生免疫,但脸上会留有麻子,因而此病得名“天花”。

在中国早期古籍中把天花称为“虏疮”,有关它在中国的传播,最流行的说法是,东汉初年的马援“击虏”。从那时起,来自交趾的天花开始在中原传播开来。

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道学者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就对天花做过详细介绍:“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这说明在东晋时期,天花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疾之一,其“随决随生,剧者多死”的恐怖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在书中,葛洪还对“天花”的起源进行了追溯,他认为天花起自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对天花病毒的最早记载。对于天花病毒为恶性传染疾病的特性,葛洪也有过相关论述:“永徽四年,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

“永徽四年”即为唐高宗李治当政的第四年,这说明在唐朝时期,就曾经爆发过严重的流行性天花病毒,遍及“海中”。

公元九世纪时欧洲天花流行甚为猖獗,在日耳曼军队入侵法国时,兵士感染天花,为阻断疫情,将领甚至下令杀死一切患者,但这一残忍的军令依然斩不断天花的流行;在印度则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办法,自然也无济于事。但明代中叶,在中国境内,以“种痘法”进行预防和抵御天花病毒的案例已经产生。清代一部医学著作《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

《牛痘新书》

于赓哲介绍说:“中国人对天花的认识比较早,到了明代,南方一位姓名现已不可考的民间医者创造性地发明了 ‘人痘接种法,引发低烈度的天花感染,形成抗体以阻止其传染的免疫办法,这可以说是世界免疫学史上一次重大且成功的实践。”

所谓“人痘”,就是用人所感染的天花病毒为材料,主动地让未感染的人接触这种毒素,以达到产生天花病毒抗原体的目的。而后,人痘接种法传入欧洲,又被改造成了安全系数更高的“牛痘”。

到了19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从地球上消失,这无疑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但在清代,天花这一恶性传染病甚至左右了皇位候选人的诞生。

大清王朝建国267年,有一个幽灵始终盘旋在王朝上空,那就是令时人谈之色变的天花。不仅满清皇族屡屡“中招”,在顺治的十四个儿女中,四个皇子、五个皇女都死于天花,几乎只有一半的儿女存活下来,而顺治本人则直接死于天花。正因如此,在顺治临终前考虑皇位继承人时,他听取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将曾感染过天花并痊愈的皇子玄烨立为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的一代明君康熙大帝。

康熙像。图/ 故宫博物院网站

或许正因对天花有切肤之痛,从康熙皇帝开始,清廷对天花的防治由单纯的躲避隔离变为多极防治结合。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统化。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还设立了種痘防天花的制度。种痘术不仅在皇宫和八旗中普遍实施,甚至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

据记载,康熙时期,由于积极推行天花防治,北方及中原一带的痘事得到了根本的抑制。据西洋传教士统计,实施种痘以后,天花的死亡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一。同时期,欧洲的天花却还在大爆发,据统计整个十八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高达 6000 万。

猜你喜欢

葛洪皇位天花
从辽代皇位继承制度看契丹族的汉化
浅谈软膜天花
略论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医心方》引录《葛氏方》探析
可怕天花如何感染人类?
地方特色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浅析明代宗藩制度与皇位继承的关系
天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