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的影响

2020-03-02李杰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肺部

李杰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 天水 741000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发病率不断增加,实施一项有效治疗十分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200例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在超早期即发病后<7 h、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100例作为对照组(在早期即发病后8 h-24 h、实施大骨瓣血肿清除术)。

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

观察组: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为(45.21±1.02)岁;(100例)中男性有50例、女性5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为(46.15±1.23)岁;(100例)中男性有51例、女性49例。

二者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在早期实施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方式。

与术前检查结果结合,选择适宜的扩大翼入路,将肌骨瓣翻开,于患者硬脑膜部位切开瓣状,从而明确外侧裂显露岛叶的位置,并适当分开,术中应尽量避开血管区域,将岛叶皮质切开,切口长度在20 mm,将血肿部位充分暴露,术中应对颅内压积极控制。

观察组应用在超早期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方式。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使用头颅CT定位,确认患者脑出血的出血量、位置等等,撑开患者头皮、使用铣刀作为小骨窗,将患者硬脑膜部位实施瓣状切开并实施固定,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护患者头颅重要的部位,实施脑针穿刺后、再对血肿深度、位置进行确认,在显微镜下实施皮层切开、实施电凝止血,清除患者血肿,进行止血,手术后进行逐层缝合[2,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对比,包括IGF-1及Tau蛋白、血清hs-CRP指标以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6.0统计软件实施各项研究分析,在患者各项指标中涉及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涉及指标的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T值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IGF-1及Tau蛋白、血清hs-CRP指标以及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IGF-1(171.25±15.31)ug/L及Tau蛋白(136.42±23.15)pg/mL、血清hs-CRP指标(10.23±2.97)mg/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其具有多种特点,对患者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一般对于该类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能对血肿压迫进行清除,对患者高颅压症状进行缓解,但是对于该疾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尚未统一标准,不同方式、时机具有不同效果[4,5]。经研究表明,观察组IGF-1及Tau蛋白、血清hs-CR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90例、所占比为90.00%;有效5例、所占比为5.00%;无效5例、所占比为5.00%)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超早期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血清hs-CRP、IGF-1及Tau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