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2020-03-02卫志莲曹莎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毒组降钙素感染性

卫志莲,曹莎

湖北省黄石市第四医院有限公司儿科,湖北 黄石 435006

感染性疾病为病原菌侵入机体迅速繁殖并释放毒素所致,临床最为常见。感染病原菌类型不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轻则仅表现为感冒、皮肤瘙痒红肿等,重则可导致败血症、脏器衰竭等多种危重病症发生[1]。儿童生理机能尚未成熟,抵抗能力差,为感染性疾病易发群体,当前儿科诊疗活动中常用病原学检测方法确定患儿是否为感染性疾病,但此检查方法耗时较长,不利于早期治疗的落实,需进一步找到可靠、高效的检查指标[2]。本文为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选入600例患儿完成研究,具体报道见下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收集本院儿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感染性疾病及非感染疾病患儿600例,细菌感染200例、病毒感染200例、非感染200例,入组细菌组、病毒组、非感染组,细菌组男女比例为106:94,平均6.97±1.03岁,病毒组男女比例为109:91,平均(6.95±1.05)岁,非感染组男女比例为110:90,平均(6.99±1.02)岁,三组基线数据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3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方法为光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相关实验室操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1.3 观察指标 完成三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细菌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定量值对应为(6.22±5.68)ng/mL、(20.23±9.89)mg/L,病毒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定量值分别为(0.20±0.11)ng/mL、(10.31±1.63)mg/L,非感染组对应为(0.11±0.09)ng/mL、(7.52±0.89)mg/L,对比可知细菌组、病毒组降钙素原定量值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t=15.211,P=0.001;t=8.955,P=0.001),且细菌组、病毒组C反应蛋白定量值明显高于非感染组(t=15.854,P=0.001;t=18.632,P=0.001)。

3 讨论

病原菌侵入人体后其所分泌毒性物质可致病,当前常见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性疾病即为病原菌侵入所致,病症复杂多样,严重程度不一[3]。感染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力为负相关关系,一般机体免疫力越低,患病风险越高,儿童因器官组织发育未成熟,免疫力较成人更低,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临床常见如上、下呼吸道感染等{4]。

当前儿科收治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时,常规病原学检测虽可对患儿是否为感染致病、感染的哪种病原菌进行有效诊断,但此检查方法耗时较长,实际应用中不利于早期治疗的落实[5]。降钙素原为人体内一种蛋白质,可反应机体全身炎症反应活跃程度,当病原菌侵入后,降钙素原在内毒素等细胞因子影响下,2-3 h即开始增加,升高水平受感染器官类型、病菌种类影响。相关研究者认为,以降钙素原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时的诊断指标,可良好反应患儿有无感染。本次研究显示病毒及细菌感染致病的两组患儿降钙素原定量值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

C反应蛋白属于一种急性蛋白,具有加强吞噬细胞吞噬的效果,一般当机体出现感染或组织受损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增强吞噬细胞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坏死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通过观察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可对其有无感染、组织损伤进行判断。此次研究中病毒感染致病及细菌感染致病的病毒组、细菌组患儿对比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定量值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非感染致病患儿与感染致病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定量值存在较大差异,可用于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诊断中。

猜你喜欢

病毒组降钙素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白细胞、C反应蛋白、SAA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血常规联合血清T细胞亚群、hs-CRP水平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效能
抑制miR-134治疗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实验研究
shRNA-Survivin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