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丝巾的设计与研究

2020-03-01娄颖杰

流行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乞巧丝巾农历

娄颖杰

河南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453003

一、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自古以来也不断地向外输出文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相互影响,设计领域也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设计道路,因为伴随社会经济稳健增长,社会群体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逐步提升,致使产品的设计趋势开始越来越关注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1]设计师们应当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探索出既能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之路。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丝巾图案设计,其中不乏有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丝巾设计,例如设计师张宝华先生的丝巾作品《全家福》(图1)就是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主题。

这款丝巾在画面中出现了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材料青砖的几何造型,并且在青砖图案上有十二生肖剪纸,对应每一个人的属相,以体现"全家"的理念。在构图上整体呈现出一个“回”字,“回”字形构图体现回家的理念。[2]这一创意不仅结合了山西传统的建筑材料特点又融合了山西高平十二生肖"福”字形民间剪纸的元素,将春节回家过年这件事用丝巾图案完美的呈现,将节日的主题诠释的十分精彩。

除春节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节日。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做灯节,旧称“上元节”。[3]元宵节有燃灯、耍狮子、舞龙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元宵作为节日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姜白石的诗中:“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诗句中“市中珍品”指的就是元宵。我国古代还有一些地方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有“走百病”的习俗,《清嘉录》中就有记载“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4]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奠性节日,主要含义就是祭祖扫墓。清明这一日,有寒食禁烟,踏青郊游,放风筝等习俗,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关于放风筝这一活动的文字记载,“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5]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许多人在放风筝时会将所有灾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高飞后,就剪断风筝线,象征自己的疾病跟风筝一起随风飞走。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屈原投江殉难这一天,楚国人民都要吃粽子,喝雄黄酒,还要到江上划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6]

图1 《全家福》图片来自百度

图2 《新春》 笔者绘

乞巧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意思。乞巧节有陈瓜果祭拜,晒书,乞巧等习俗。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总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天上月满星稀时日,正是人间团圆时,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亲人团圆不仅是中秋节的主旨之一,更是中国人普遍的生活信念,甚至是理想生活的一部分。[7]

重阳节是一个极具人情味和生活感的节日,是中国人健康长寿的期盼和报本思源美德的体现。重阳节有登高望远、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在中国人的数字观里,“九”是阳数,也是十个数字中最大的数,与“久”谐音,暗合了中国人长长久久的人生期望。[8]

中华传统节日,感自然节律而起,孕人文精神而丰,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是民族情感的黏合剂,选择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进行丝巾设计,是对优秀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二、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丝巾设计

2.1 以“元旦”为主题的丝巾设计

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可能是最早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的文字记载。[9]汉代以来,每逢元旦,朝廷都要举行元会,群臣百官以及外国使节都会来朝祝贺。[10]元旦的习俗有许多,比如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悬挂桃符,贴春联,拜年等等。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元旦都是宫廷中尤为重要的节日,笔者设计的丝巾《新春》以清代宫廷元旦庆典为主题(图2),描绘了新年伊始,宫廷节日中的精彩活动和壮观的场面。

每到元旦这一日,各国使臣都会带着贵重的贺礼不远万里前来朝贺,紫禁城中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

丝巾画面的左上角端坐的人物是乾隆皇帝,他安闲地坐着休息,准备稍后接见各国前来朝贺的使臣。皇帝身后奉茶的太监恭敬地站在一旁,待皇帝有需要时随时将茶水奉上。宫廷上下为元旦佳节忙碌着,侍卫们列队整齐,严阵以待。太监宫女们都各司其职,丝巾图案中右边缘靠上的部分,描绘的便是内官燃放鞭炮的情形。丝巾图案的右下角描绘的是前来朝贺的各民族使臣携带五花八门的贡品,穿戴异族服饰,带着装扮华丽的大象,等候被皇帝召见的场面。画面中的红衣侍卫转头看向这威猛的大象,人物的这一举动让他与大象之间有了关联,丰富了丝巾图案的故事性。

丝巾的底纹出现了春联、烟花、饺子、灯笼等和元旦佳节有关的图案元素,春联上写着“春送来一门吉庆,天赐与两字平安”[11]这曾是乾隆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新岁前夕,乾隆皇帝御书赐给内阁学士张照的一幅春联上的内容。

丝巾构图均衡,色彩以象征皇室的黄色为主,搭配点缀蓝绿和橙色,既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又不失现代感,适合现代人佩戴。

2.2 以“元宵节”为主题的丝巾设计

《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自古以来都被当做重大节日度过,每逢元宵佳节,宫廷内外都热闹非凡。

笔者设计的《闹元宵》系列丝巾(图3、4),以“明朝上元节”为主题,描绘了明代宫廷中元宵佳节灯火璀璨的画面。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上元节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而笔者在设计丝巾时,将皎洁的月亮和五彩的花灯结合在一起,用图案讲述在月光下,灯火中,不眠的欢快之夜里发生的故事。

图3 《闹元宵1》 笔者绘

图4 《闹元宵2》 笔者绘

丝巾以大面积的紫色为主,搭配对比色黄色,点缀少量的蓝色、粉色和白色,烘托出节日里夜晚、圆月、灯火的热闹气氛,对比色的运用可以使丝巾的色彩对比鲜明更具现代感,适合当代女性佩戴。

画面中的人或观灯赏月或燃放炮竹,每个小童子手中拿着的灯都不一样,有大象灯、兔子灯、螃蟹灯……不同形状的花灯有不同的寓意,例如象灯寓意着太平有象,马灯寓意马到成功,蟾蜍灯寓意蟾宫折桂等等。

丝巾的构图形式是方圆式构图,象征着“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寄托着笔者对丝巾佩戴者的美好祝福,愿人长久,愿幸福美满。

《闹元宵》系列中的第二幅(图4)描绘了节日中除观灯赏月外其他的一些项目活动,外国使臣进献礼品,肩扛珊瑚等奇珍异宝。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海晏河清,显示出了帝国的强大。同时,丝巾图案中还描绘了佳节里明宪宗朱见深观看三英战吕布的表演的场景。丝巾的底纹用“汤匙”图案和“元宵”图案做点缀,使画面更加丰富且增添了几分趣味性。

图5 《端阳乐》 笔者绘

图6 《女儿节1》 笔者绘

图7 《女儿节2》笔者绘

2.3 以“端午”为主题的丝巾设计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国活动最为丰富的节日之一。因这一天暑气上升,毒虫疫疾滋生,故而民间出现了驱疫避邪的习俗,例如佩戴香囊艾虎、沐浴春兰汤等等,丝巾《端阳乐》(图5)就是以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描绘了节日这一天所发生的活动。

丝巾左上角表现的正是“门悬艾人”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气芳香,可通九窍,治疗疾病。恰逢每年农历五月正是艾药性最好的时候,故而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用艾水洗脸,寓意消除疾病,用艾制成艾人、艾虎,悬挂在门上用来辟邪。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12]丝巾右上角的仕女便是在拉弓射粉团。

丝巾图案中还描绘了裹粽子,划龙舟,赐枭羹等习俗,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吃枭羹的习惯,在端午这天皇帝还会将枭羮以赐臣下,包含警示之意,希望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

丝巾的底纹用“粽子”图案点缀,浅绿色的粽子为画面增添几分清新感,有朝气蓬勃的感觉,更适合年轻女性佩戴,且色彩搭配柔和,可体现出佩戴者温婉的气质。

2.4 以“乞巧节”为主题的丝巾设计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也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有许多习俗活动,譬如穿针乞巧、投针验巧、晒书、拜月祈福、吃巧果等习俗。笔者设计的《女儿节》系列丝巾描绘的就是七夕这天发生的事件。

该系列的第二款丝巾,描绘的内容是乞巧节拜织女的习俗(图6)。画面采用方圆式构图,画面中心的正圆象征着乞巧节那天夜空中的皓月,女子在月光下准备拜织女所需物品,桌上摆放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待斋戒沐浴焚香礼拜后,少女们会围坐在一起,向织女星座诉说自己的愿望,女孩子们闲聊玩耍,直到半夜才散去。

乞巧节日的食品,以巧果最出名,又称“乞巧果子”《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丝巾画面右上角的侍女手中捧着的就是“巧果”,除此之外丝巾画面中还点缀许多现代社会中才会出现的食物的元素,例如三明治、甜点等,使画面看起来更加轻松、活泼,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对比产生的反差,使得画面更加有趣生动。丝巾在色彩上以浅紫灰色为主,搭配淡黄、浅粉、橘红、浅蓝等颜色,营造出温馨浪漫的节日气氛,整体稳重却不沉闷,衬托肤色,易于搭配。

该系列的第二款丝巾同样描绘的是乞巧节的习俗(图7),乞巧节有晒衣晒书的习俗,画面中心描绘的女子正将书籍拿出来准备晾晒。传说七夕这一天的露水是织女的眼泪,收集这天的露水洗脸可以让皮肤光滑白皙,眼睛明亮动人,故而丝巾画面中的侍女端着盛着露水的盆,准备侍候姑娘清洗。丝巾色彩以粉红色为主,烘托女儿节的气氛,且颜色适合女性佩戴,衬托肤色,打造出甜美的气质。底纹上选择了“学士帽”“毛笔”“英文字母”等元素,与“晒书”这一主题相呼应,形成古今对比,丰富画面内容,增加画面趣味。

三、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了人文、历史、民族风俗等等,大多是具有艺术性、宗教性、道德性,具有社会教育意义。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丝巾设计,承载着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设计师,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并通过设计作品将其传播发扬光大,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乞巧丝巾农历
《乞巧》
2020农历庚子年鼠年
乞巧七夕
瞬间打结的丝巾
贵州各地节庆一览
日历
新年快乐2017农历丁酉年
漂亮的丝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