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嘎拉哈”的传说

2020-02-29佟春

侨园 2020年1期
关键词:满语臭虫拉哈

佟春

小时候我有俩绰号,一个叫“精粉”,一个叫“夜游神”。说“精粉”,是人们说我的肤色生得像粮店卖的精白面粉;说我是“夜游神”,乃是父母形容我的。因为从小我就睡觉少。那时我们家住在沈阳老北站边上的平房区里,土炕的炕席下也不知哪儿来那么多的臭虫,晚上开灯满墙爬,已经会扎巴走路的我就用小手捻臭虫玩儿。咬过人的臭虫经我的掐拧就成了暗红色的小蝌蚪,咋一看觉得尾巴在动哩。母亲说我精神头儿足得小眼睛放光,捻得那个狠劲儿就像和臭虫有多大仇似的。

我已经满地跑时来到乡下的祖母身边。白天广阔天地令我兴奋,到了晚上,小眼珠子瞪得滴溜儿圆,缠着祖母给我讲故事。祖母就刮着我的鼻子叹气:你呀,难怪你妈管你叫“夜游神”!

别看祖母目不识丁,肚子里却装了好多满族故事传说,都是年少时她阿讷(满语“母亲”)讲给她的。一次我就问祖母,太姥的故事从哪儿听来的呀?祖母说:是从她讷那儿呀!我就懵懂地点头:就是一辈儿传一辈儿呗!长大后我知道还应该加上“口口相传”的。

祖母系正蓝旗人,瓜尔佳氏,汉姓关,会说几句满语,管星星叫“杜尔佳”,管俊闺女叫“沙里甘居”,管金子叫“爱新”。神奇的是,祖母舌头居然会“打嘟噜儿”地那样发音,我咋学都学不上来。祖母不会书写满语,是满汉双文盲。

那时我不懂事儿,其实祖母屋里屋外忙乎了一白天,早已累得疲惫不堪,可即便这样,她还是硬撑着把她的故事传说连“箱底儿”都倾倒给我。

除了“大黑狗义救老汗王”“轨鞡草鞋的由来”“乌鸦义救老汗王”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满族故事传说,当然还有汉族的“朱买臣休妻”“俏闺女红绳拴棒槌”等。其中,“嘎拉哈的传说”印象最为深刻!为啥?在祖母娓娓的讲述中,“金兀术”这如雷贯耳的名字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耳朵。

在黑龙江的阿城、吉林的讷殷古城和辽宁的调兵山兀术城,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金兀术的传说。

羊的后腿膝盖骨叫羊拐,东北地区叫做“嘎拉哈”,源自满语“gachuha”,是满族的古老玩具。小羊拐为上品,共有四个面,以四个为一副,用以提高玩者的敏捷力。这种骨头在熊、狍子、猪、牛身上也有。抓嘎拉哈尽管是女孩玩儿的游戏,但男孩子也多有参与,小雯她们玩儿的时候我就抢着加入。不吹牛地说,我还是此中高手呢!時常赢得女孩子们哭鼻子,气得她们不带我玩了。这里有个细节,当时我玩儿的“抓嘎拉哈”,“抓”发的是拼音“chua”,但我找不出能对应表述的汉字。

在祖母的讲述中,我知道金兀术本名叫完颜宗弼,是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老儿子,最小的皇子,他从小聪明伶俐,生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但有一样,就是他特别淘气。他的父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这儿子照此下去不要废了吗?!于是就带他外出巡游,希望能在途中学些真本事。在松花江畔的深山老林打猎时,金兀术遇到一个器宇不凡的白发老婆婆,就拜其为师。白发婆婆对他说:如果你能撵上一只狍子,用弓箭射死一只野猪,用扎枪扎死一只黑瞎子,并取下它们的嘎拉哈,你就能成为最灵巧的人、最有胆量的人和最有力气的人!

点化金兀术的老者乃是道行深厚的仙婆。这三样他都一一做到了。回到宫里,他和武艺高强的哥哥们比试,结果哥哥们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人们对此大为惊讶,于是他就把取狍子、野猪和黑瞎子的嘎拉哈的事儿说了。这事儿很快传播开去,于是,人们都收集嘎拉哈让自己的娃儿玩儿。

祖母说,你们玩的抓嘎拉哈就是那时传下来的哩!

猜你喜欢

满语臭虫拉哈
满语角
红黑床单易招臭虫
满语位置格的用法
人类的吸血鬼室友
抓(“欻chuǎ”)嘎拉哈
满语劲格的用法等
满语属格的用法
"神州一歘"
发现最古老臭虫
怎样消灭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