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结合路径探讨

2020-02-28刘梦颖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7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大学

◎刘梦颖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外语系)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的经济、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大学生思想活跃并且对互联网信息的了解比较透彻,信息化技能水平较高。近期国外势力不断以舆论造势,冲击我国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都受到了冲击和影响。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互联网手段,以学生为本,将英语教学跟课堂思政进行有效结合,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地方高校实行课堂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因素,加上地域的局限性,大学英语教学普遍比较的单一,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偏向于英语教学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倾向于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于本国文化的强调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深厚文化内涵还未完全开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英语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依据课程思政改革的大学英语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外交际能力,在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有意识地对比并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提高差异思维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思辨意识,避免遭受不良信息和风气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国文化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和影响的今天,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还有利于学生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帮助学生个人远大理想的树立。

其次,大学英语教材多选自于西方文学作品,不可避免的会包含西方世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加重视考点知识和语言运用知识,忽略了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这些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甚少做出引导和评价。课堂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打破这种传统教育带来的局限,在提高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拓宽教育渠道,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最后,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方面的实践性较高。以本校为例,大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比例较大,时间跨度也较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周两次的英语课,在大三之前要修满192 个学时。作者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为例,结合近些年教学实践,表明大学英语课堂中有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课堂思政教育可以在自然而然中进行,不生搬硬套,在提炼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时,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给出适时的引导,能够使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批判地看待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实践中无声无息地渗透思想教育,给大学生精神上的指引。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结合思想教育的路径

(一)建设一支课堂思政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要满足课堂思政教学的需求,首先需要培养一支符合该理念要求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较强的英语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能够挖掘素材中的思政教育内涵,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层面上,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学习讲座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为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搭建基础,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思政得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二)以新媒体为依托,融入价值观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智能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丰富了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筛选的互联网资源(视频,音频等)在接触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例如,某视频网站的外国博主制作的视频《哈佛起诉美国政府?特朗普为什么对留学生下手?》,《感谢!!中国朋友们在疫情期间是如何帮助全世界的?》等,这些视频以美国本国人民的视角,探讨美国一些政策和言论的背后所隐藏的一些社会问题,借此对比可以映衬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政府对国计民生的关注等。同时,结合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经验,加快建立云课堂,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内容发布到云课堂中,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并活用语言知识将热点翻译成母语以便理解,或者翻译成英语以便将中国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传播,在教学的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以教材为依托,结合网络资源加强道德情操的培养

以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为例,学生使用的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True Height”,教导学生要克服自身困难,努力拼搏,突破自身局限。指导学生寻找国内符合这一价值导向的真人真事,通过英文演讲的方式展现出来,即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挖掘道德品质培养素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教材和汉语互译,让学生体会汉语言之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教材中的句子“Letters from home always means a lot”可以用中国优美的古诗词“家书抵万金”来进行翻译,并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类似的优美的中文翻译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例如,“a little white thistle moon blown over the cold crags and fens”翻译成中文即为“初月如银钩,吹过冰岩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中文语言的认同和文化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如何利用好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如何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大学英语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课堂中逐渐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思想文化的情况下形成积极的人格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