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内循环广西旅游产品开发原则探讨

2020-02-28陈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7期
关键词:广西消费旅游

◎陈向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由于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门类的最大工业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世界经济严重下滑,中国将有条件实现经济独立的内循环,不依靠国外市场,全力加强自产自销,以充分保障内需,维持正常生活与生产之需,从而使中国经济得以相对正常地运行,这需要配套一揽子政策作为导向与支撑,稳妥向前。

国家经济进入内循环,广西旅游经济将进入内循环周期,周期内旅游产品如何开发?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健康安全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让广大群众享受舒适、休闲、健康的旅游生活。

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疫情防控工作要高度重视,产品提升要把疫情防控与经济内循环综合考虑,要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的高度精心布置,上下一盘棋,精准防控,精准施策,力求防控经济双丰收。

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产品提升策略的旅游产品提升原则贯彻以下理念:

1.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低碳、节约、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2.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消费环节勤俭节约。

3.实施绿色旅游开发。牢固树立“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旅游业国土资源开发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加强与主体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各地城乡规划的衔接。

4.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申报“低碳城市”、“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等绿色产品品牌。鼓励节能服务机构与旅游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合作。

5.重点推进旅游精准扶贫。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全力打造“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

二、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原则,要尽最大可能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个性。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将进入内循环周期,周期内旅游产品开发必须以特色为主,只有通过特色个性才能吸引旅游者占领市场,周期内尽快内循环旅游经济。

1.充分利用广西自然景观资源的特色:以桂林山水、海岸风景景观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景观为主,以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人们走出隔离回归自然,呼吸自然的新鲜空气,释放恐惧、郁闷、限制的心情。

(1)加速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转型升级。

(2)拓展蓝色空间,发展海洋旅游。

(3)畅通国内旅游通道,对接品牌旅游。

(4)推进广西与三亚、海口、厦门、上海等国内重点发展邮轮旅游的城市在航线衔接、邮轮停靠、协同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共赢。

(5)积极配合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6)支持沿边开发,提升边关旅游。

2.充分利用广西民俗养生、民族中医文化景观。人在大灾后更注重养生、保健、健康需求。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旅游经济内循环周期内要加强民俗养生、民族中医文化景观旅游产品开发,走广西旅游个性产品,带动广西旅游市场发展,从而带动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广西经济的复苏。

3.全力贯彻《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推进桂北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全面提升广西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桂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根据全国红色旅游的划分内涵,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单体370 多处,其中左右江地区为全国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 处,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点)8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 处,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0 处,自治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2 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5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 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 处。计划十三五期末红色旅游景区中4A 级景区达到16家以上。

4.民族文化旅游。以壮乡文化为引领,大力开发壮、侗、瑶、苗、京、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风情产品,以民族文化考察、民族生活体验和参与性民族文体娱乐活动为主题,多方面展示各民族文化风貌。依托壮族风情、世界瑶都、花山岩画、侗族建筑以及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以壮歌、瑶舞、苗节、侗楼、京哈为特征,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品牌。结合民族节庆活动,开发一系列民族风情浓郁、参与性强的节事活动。依托桂林、柳州、河池、来宾等地的刘三姐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广西刘三姐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构建桂林—柳州—红水河刘三姐文化旅游线路和刘三姐故乡旅游品牌。依托三江、融水浓郁的侗苗风情,发展侗苗风情体验为主的休闲产品。整合桂北、桂中地区多彩多姿的瑶族民俗历史文化、自然村寨和山水风光,打造世界瑶族文化旅游品牌。加快东兴京族、罗城仫佬族、环江毛南族、南丹白裤瑶等少数民族资源开发,展示那坡黑衣壮、隆林苗族等民族文化。结合宜州、金秀、三江、融水、武鸣、靖西、那坡、忻城、龙胜、罗城、南丹、东兴等民族风情浓郁的县(市),建设一批展示壮、侗、瑶、苗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历史和文化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办好民族特色节庆活动,通过“三月三”、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铜鼓博物馆等载体和平台,让广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三、加大旅游建设投入

广西要注重扩大旅游投资、促进旅游消费,尤其是新消费模式。要激发文旅产业的市场主体活力,重点建设示范区建设、产品供给、产业融合等项目。

1.创建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盘活文化和旅游消费资源,整合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等。

2. 开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亮化”需以文化为魂打造特色主题,串联景城地标形成特色游线,创造多维消费场景,形成文旅商一体化发展架构等。

3.打造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商业街提档升级,打造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打造创意文化产业新业态,完善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等。

4.规划全域旅游:强化“规划统筹,多规融合”,严守生态红线,打造旅游吸引物体系,合理建设布局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体系,重视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和智慧旅游网络的支撑作用等。

5.建设文化产业:围绕文博创意产品、文化特色产品,树立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发展旅游演艺、动漫游戏、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中心、文化产业走廊、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型文化业态工程等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点项目。

6.发展星级旅游民宿:注重环境和建筑、设施和设备、服务和接待,以及差异特色等方面,注意产业化、场所化、消隐化、体验化、在地化等五大要素。

7.开发乡村旅游重点村:注重符合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向,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转化,乡村旅游开发主题定位明确,旅游产品开发与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结合紧密,民宿建设主题突出,严格规划建设管控,外部交通通畅,内部游览线路设计合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厕所布局合理干净卫生等。

8.开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从产业价值链角度,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分为互动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渗透型融合模式;根据区域规模和产业融合形式可以分为文旅新区、文旅小镇、文旅产业园区、文旅综合体、景区/度假区、文化旅游带六种。

四、市场原则

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广西旅游市场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准确掌握旅游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根据广西旅游资源状况,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应精准定位旅游市场进行产品开发。

1.疫情前确定的旅游订单,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需要完成。

2.巩固国内主体市场。巩固以两广地区为核心的国内一级市场,开拓促进华东、西南、华中、华北等潜力市场,积极拓展东北、西北等远程市场。进一步巩固观光游览市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中医药健康旅游、长寿养老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商务会议会展旅游、自驾车旅游、红色旅游市场,努力培育邮轮游艇、海洋海岛、户外探险、低空飞行等高端旅游市场。细分市场,积极拓展专业化旅游市场,深度开发老年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青少年旅游市场。

3.完善旅游营销机制。创新机制,建立多部门、多层面的旅游营销机制。整合广西宣传、文化、广电和出版等各方资源,建立全方位的旅游营销体系。

4.刺激旅游消费。经济内循环最主要的一点是绝大部分消费都在国内完成,这意味着刺激消费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1)旅游业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发展空间大,未释放的消费需求也很大,是提振消费的主力军地位。通过各种旅游产品打折促销、发放各类消费券、文旅融合发展夜经济、助力搞活小店经济,多措并举扩大消费。

(2)利用法定节假日放长假,为旅游提供时间。除国家法定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十一、元旦节假日,广西重点利用好三月三。

(3)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促进旅游消费。

(4)对旅游进行减免税,刺激广西旅游市场。

(5)加大宣传,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动力。

5.落实好国家《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1)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广西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举办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

(2)提高消费便捷程度。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改造提升演出场所和博物馆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

(3)提升入境旅游环境。鼓励各地开发一批适应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旅游演艺及特色商品,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升消费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

(4)推进消费试点示范。确定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示范城市并动态考核,鼓励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5)着力丰富产品供给。鼓励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推动星级旅游民宿品牌化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

(6)推动景区提质扩容。推动景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优化游览路线和方式;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

(7)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节假日及高峰期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8)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邮轮游艇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游等业态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9)加强市场监管执法。

五、效益原则

经济、社会效益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目的。

1.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全国旅游业内循环经营的速度有快有慢,旅游市场产品不足,旅游价格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应该利用这个窗口期加大营销,争取更多的客源,创造较高的效益。

2. 根据预期防控期间采取的一些网络、精准大数据、云处理等手段,积极研发现代智能化的旅游产品,如:网上精准定制旅游产品、网上签约、全程信息共享、全程网络云端导游等等,减少成本创造更好的效益。

3.减少亏损拯救旅游企业。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为王,活下来、活得久才能活得好。

(1)保护好自己,守护好家人,节约成本。

(2)开源节流,及时止损。

(3)实施灵活的工作方式。采取新的复工模式,三在:在家上班,在群上岗,在线培训,努力降低成本创造效益。

六、综合原则

广西经济内循环旅游内循环周期内旅游产品提升需综合考虑:

1.旅游产业要素。构建旅游大交通格局。构建以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旅游中心城市和港口城为支点,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和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现代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实现航空、陆路、海运和河路的互联互通和便捷衔接。优化旅游住宿设施空间布局、档次结构和功能结构,提升旅游住宿业品质和特色。着力培育特色旅游餐饮。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餐饮,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餐饮体系,培育餐饮品牌和集聚区。发展旅游娱乐业。推进文化休闲设施建设,发展影视、演艺、歌厅、酒吧和茶艺等休闲娱乐业。

2.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使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厕所数量充足、达到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全面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3.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全面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服务和营销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旅游信息化技术支撑与标准化程度,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化运行与保障体系。

(1)建立旅游企业监管和旅游统计信息化平台。

(2)建立广西旅游公共服务门户,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投资与产业促进信息化平台。

(3)建立跨区域的信息营销合作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精准营销能力。

(4)加强广西旅游信息化共享技术、统一标准与支撑平台建设。

(5)依托广西信息化建设启动旅游大数据工程,加快与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以及公安、交通、航空、统计、三大电信运营商等相关平台的对接,建立旅游与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手段,创新旅游管理方式。

4.提升旅旅服务质量。

(1)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深入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及《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以广告、合同和价格监管为重点,抓好旅行社的守法经营。

(2)提升旅游饭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饭店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大饭店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旅游饭店员工的服务技能水平。

(3)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完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提高旅游景区的软硬件水平。

(4)提升旅游车船服务质量。深入宣贯实施《广西旅游车船服务质量规范》,提高旅游车船企业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加强研究和引导,提升自驾车旅游、汽车露营地、车船租赁、车船俱乐部等旅游交通新业态的服务质量。

(5)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完善社会导游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旅游消费是国内外市场主体的重要连接点,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西旅游经济内循环,不仅成为广西经济抵御各类风险的重要支撑力量,更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猜你喜欢

广西消费旅游
广西贵港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旅游
新消费ABC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