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具行业信息

2020-02-27

模具工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增材模具工业

[导读]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2020年第21号国家标准公告,正式批准发布了106项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包括2项模具国家标准GB/T 39164-2020《成型模 注射模隔热板》和GB/T 39170-2020《成型模 空心定位销》,其实施日期均为2021年5月1日。

数据统计

1~8 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1~8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2.1和1.6个百分点。8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5.9和5.5个百分点。1~8月,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43万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8 270.9亿元,同比增长4.1%,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9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4万辆和25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8%。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 695.7万辆和1 71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

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4.5万辆和20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5%和8%。从车型看,轿车产销分别完成90.9万辆和9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SUV产销均完成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8%和16%;MPV产销分别完成11.7万辆和11.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9%和12.3%;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9万辆和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25.5%。

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7.9万辆和4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和40.3%。从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43.7万辆和4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3.8%;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2万辆和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2.8%。

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67.7%。从车型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1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和7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万辆和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5%和53.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辆和1辆,同比分别下降97.6%和99.2%。

政策法规

2项模具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2020年第21号国家标准公告,正式批准发布了106项国家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包括2项模具国家标准GB/T 39164-2020《成型模 注射模隔热板》和GB/T 39170-2020《成型模 空心定位销》,其实施日期均为2021年5月1日。

GB/T 39164-2020《成型模 注射模隔热板》和GB/T 39170-2020《成型模 空心定位销》是新制定国家标准,修改采用ISO 15600:2000和ISO 9449:2007应使用重新起草法,对ISO标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性和编辑性修改。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发布

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称“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融合应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安全水平明显增强。一批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系统评估等新型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模式。

“计划”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新型基础设施,包括建设网络监管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二是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新型能力,包括建设快速感知能力、实时监测能力、超前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系统评估能力;三是深化工业互联网和安全生产的融合应用,包括深化数字化管理应用、网络化协同应用、智能化管控应用;四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支撑体系,要坚持协同部署,聚焦本质安全,完善标准体系,培育解决方案,强化综合保障。

为促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将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专项加大资金投入,组织开展试点应用,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园区和企业标杆应用,培育一批解决方案提供商。

国际资讯

丰田将向中国车企提供混合动力车技术

丰田将向广州汽车集团提供混合动力车(HV)的核心系统,这是丰田首次向海外企业销售混合动力车技术,中国自2021年起将混合动力车作为节能的新能源车予以优待。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车领域有优势,在业务上利用允许使用汽油发动机的中国新能源车政策的趋势正在日本企业间扩大。

丰田、电装和爱信精机共同出资的电动车驱动装置开发销售公司BluE Nexus向广汽集团提供混合动力车系统达成协议,还针对向中国民营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吉利汽车销售相关系统达成基本协议。

丰田向广汽集团供给的系统配备发电用和行驶用2个马达的驱动装置,主要用于“普锐斯”等丰田自主系统。与使用1个马达的混合动力系统相比,节能效率更高。今后5年的供应规模为10万~20万辆车,还将力争进一步扩大对外销售。

欧盟发布《欧洲新工业战略》

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新工业战略》,旨在帮助欧洲工业向气候中立和数字化转型,并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和战略自主性,该战略提出了欧洲将在2030年及以后要实现的三大愿景与三大策略。

(1)欧洲工业具备全球竞争力和世界领先地位。欧盟指出当前欧洲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欧洲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对欧洲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是欧洲刚经历过上一段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市场动力较弱;三是欧洲面临的来自全球竞争、保护主义、市场扭曲、贸易紧张、市场规则的挑战都在增加。正是这些因素才使欧洲决定进行生态与数字的双重转型。

(2)实现2050年的气候中立。《欧洲绿色协议》是欧洲的长期增长战略,其核心目标是在2050年使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气候中立的大陆。为了实现该目标,首先,工业及能源密集型行业等需要形成可行的清洁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以推动企业转型;其次,为了实现环保与竞争力共存,工业领域需要环保、可负担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保障。

(3)打造欧洲的数字化未来。欧洲未来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欧洲应加快在人工智能、5G、数据和元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其次,欧洲需要制定一个公共数据管理框架,允许企业创建、汇集和使用相关数据;另外,欧洲应尽快开展6G网络研究与资金投入,以成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领跑者。

区域报道

SAMA模具增材制造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

10月12日,SAMA模具增材制造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增材制造协会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联合主办,来自增材制造和模具相关行业企业的百余位专业代表参加了活动。

上海市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同济大学严彪教授作了《增材制造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题报告,分析了增材制造技术当前存在的主要缺点及未来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作了《金属锻件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主题报告,提出必须变革传统制造模式,从顶层制造理论出发,颠覆自古整体先铸后锻的认知,攻克大型复杂高端零件无法短流程高品质制造的技术瓶颈。江苏永年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永年教授作了《大型和超大型选择性激光熔化SLM设备和技术在大型模具中的应用》主题报告,指出高端模具的复杂内流道制造是模具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要提高模具结构集成度。ACAM亚琛增材制造中心中国执行董事王晓燕作了《正在跃升的3D打印技术成就更好的模具》主题演讲,分享了有关针对模具行业如何通过3D打印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并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洞见。

SAMA模具增材制造高峰论坛旨在加强增材制造相关企业深入模具行业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增材技术在模具领域应用与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增材制造与模具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引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融合发展。

全等轴晶3D打印装备首台套下线

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全等轴晶3D打印装备首台套在昆山周市镇下线。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全等轴晶组织的铸锭,打破了高端铝合金材料铸锭制造技术的国际垄断,也破解了我国大飞机制造关键材料“卡脖子”难题。

当前,我国大飞机关键铝合金材料依赖进口,其中大规格铝合金铸造装备全部从美国进口,攻克大规格铸锭设备难题迫在眉睫。全等轴晶材料3D打印智能装备项目不仅改变了百年铸造装备与工艺,而且制成的材料成分更均匀、性能更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铝合金及其他合金大型零部件制造,推动核电、航空、航天、电子等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广阔市场前景。

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在北京成立

10月19日,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由河钢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建立。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聚焦“世界钢铁与全球经济、钢铁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钢铁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深入研究钢铁工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努力探讨未来钢铁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发展方式,致力于构建“钢铁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于勇表示,研究院要放眼未来,从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研究什么选题、解决什么问题、作为谁的智库。要站在行业的全球高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开创性和前瞻性的课题研究,追溯钢铁发展进程对社会经济和人文科学的影响,探究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要持续关注未来钢铁产业对全球资源、能源、环境的影响,分析探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对产业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要秉承差异化的研究方向,注重与社会科学、宏观经济部门的协同发展,聚焦钢铁与全球经济、未来钢铁与城市生态之间的关系,探讨未来钢铁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发展方式,促进钢铁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并作为权威机构发布行业发展趋势、模式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决策机构、行业咨询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深汕合作区加速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

10月22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打造的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深汕湾机器人小镇项目,在深汕湾科技城举行首批企业集中签约暨战略合作企业签约仪式。

此次12家入园企业与2家战略合作企业的集中入驻,初步实现深汕湾机器人小镇的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标志着深圳第“10+1”区向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再迈坚实一步,将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进驻,加快产业新城、智慧深汕建设步伐。

作为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之一,深汕湾机器人小镇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打造集机器人研发设计、孵化加速、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展示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特色小镇。

厦门大学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10月10日,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表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中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只有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科发展趋势,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发挥引领作用,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下设理论与技术中心、交叉与应用中心、产业赋能中心,涵盖人工智能基础部理论与技术研究;同时,结合经济、化学、海洋、公共卫生医疗等厦门大学优势学科,展开交叉研究;还将与一流AI企业联合共建,发展跨学科研究平台和产学研用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打造植根闽西南、辐射全国的人工智能科研和产业化中心。

研究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厦门大学人工智能学科与经济、化学、海洋、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依托华为、腾讯等国内一流人工智能企业,汇聚校内外研究力量,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和产学研用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努力把研究院建成高端人才集聚与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人工智能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

技术发展

世界首台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机床研发成功

10月17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张海鸥团队承担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进入验收阶段,该团队成功研发世界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数控机床,首次实现连续铸锻同步工艺,将重点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这改变了国内外铸锻焊铣分离、流程长、需大型铸锻削设备、耗资源、重污染、复杂件无法整体制造的传统制造模式,突破了3D打印无锻造而难得锻件的世界难题。

该团队发明的“智能微铸锻铣”技术有以下3个创新点:①施加逐步锻造机械力使熔积自由成形的半凝固/刚凝固区产生粘塑性变形;②提出电弧微铸轧复合直接成形高性能金属零件的方法;③面向高端部件极端服役条件和增材制造成形性。

“智能微铸锻铣”以电弧增材与连续等材微锻及热处理同步复合并融合减材铣削新思想,独创紧凑柔性机构,实现了增-等-减材与调质集成制造;提出磁-电-光-力多能场多尺度混态成形模拟方法,揭示超常态应力变形和组织演变规律,建立形性并行设计-制造-测控集成智能系统,创立了中国领先世界的铸锻铣一体化超短流程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与装备。

猜你喜欢

增材模具工业
石材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激光增材制造仿真过程分析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人
一种增材与减材复合制造机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