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转设的改革得失的文献分析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转设母体办学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一、背景

独立学院制度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在21世纪初期确实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对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宝国称(2004)“独立学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大胆尝试”。但是独立学院的合法性的争论一直存在,尤其是在现今,高等教育已经蓬勃发展,独立学院作为缓解高等教育入学困难的作用不断降低,独立学院的发展重心也就转移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解决其身份地位的问题上。国家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了独立学院必须要进行转设,脱离母体高校。虽然在转型过程中受到了很多阻碍,不得已进行了延期,但独立学院的转型也正在加快进程。

二、转设之得

(一)合法性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切实地提高了独立学院的设置要求,明确提出了独立学院要落实法人财产权、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明确了独立学院的身份问题——将其全部纳入民办高校范畴,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独立学院处在法律灰色地带的情况,将独立学院纳入到高等教育法制化管理的框架下,另一方面也明确了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以及与母体学校的关系,为解决“校中校”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办学

首先在办学规模上,虽然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颁布后,独立学院的数量开始下降,但是下降速度并不大,处于一个调整波动的状态。但从在校人数以及招生人数上来看,这两个数值均有提升。可以得出,独立学院在规范自身、调整定位的时期,仍然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阙明坤(2015)认为随着“按照《办法》标准一批独立学院新获批设。……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标准更高。”[2]能为独立学院更加规范地运行提供指导,促进独立学院有序稳健地发展。

其次,从办学条件来看,独立学院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一些省份尝试让高校与地方政府一起合作共建的方式来提升独立学院的基础设施,如建立合作研究院、定向培养、新建校区等形式。阙明坤(2005)显示:在转设期间独立学院普遍提高了自身的教育质量“独立学院对内涵建设更加重视,在国家精品课程……方面取得突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2015年,阙明坤又再次对独立学院进行了调查,发现独立学院虽然面对着许多困难,但是却有了长足的发展,综合排名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独立学院在转设后会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能制定合适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自身的发展。

综合来看,独立学院在转设的过程中,其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都有了改善,独立学院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及发展前景。

(三)分布合理化

原先独立学院往往依托母体学校的资源办学,所以在分布上与母体学校的分布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但在独立学院的转设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办学地点就不能再与母体高校有产权关系,而要迁址办学。一部分独立学院就开始从高校密集的省会城市、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为中小城市带来高等教育的资源。廖昀喆(2016)在统计了江苏省25所独立学院的分布情况后发现,独立学院的设置在地级市间有着极大的不平衡,但在对比独立学院的转设后,发现虽然不平衡的状态还在持续,但是一大批独立学院的迁移已经缓解了这种极不平衡的状况,甚至弥补了县级市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

(四)发展取向明确

在独立学院转设前,独立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多都是对母体学校的直接复制,对自身的课程取向以及定位认识不足,只有少部分独立学院做到了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其母体学校错位发展。在独立学院转设后,独立学院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李家新(2016)指出,独立学院在转设后主要有两种发展取向,其一为行业取向,依托原本自身的特色学科,培养相关应用技术人才;另一种为地方取向,在其特色学科不明显的情况下,独立学院依据当地经济与人文情况,紧密与地方相联系,根据地方的需求,实现发展。

三、转设之失

独立学院的转设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许多困难。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警醒。

(一)资金来源困难

独立学院由于转设成独立学院后,无法获得与公办学校一样政府的投资,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便是学生的学费,其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院的发展,也可能对独立学院产生致命性的打击。这种观点在研究这种广泛流传。

王淼(2018)在文章中指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费,渠道单一,总量可见……转设意味着硬件及空间配套条件、学科建设……等一系列显示度指标都需要更大的经费投入,这使得原本就困难的办学经费更加捉襟见肘。”[3]同时,于独立学院的一个特征就是追求经济效益,而在独立学院转设的过程成中,投资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造成独立学院转设的意愿不高;其次转设的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债务问题可能由此爆发,如若原本就运行不良,就可能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吴晋(2016)也赞同独立学院转设后的资金来源困难以及转设过程的资产流转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挑战。孙攀(2014)等人也认为转设之后,独立学院将在资金上会面临比较严重的生存问题。

(二)办学问题

在独立学院转设后,独立学院如若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办学方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造成办学资源的落后与流失。

宇美臻(2018)认为,独立学院本来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就很缺乏。而在转设后,独立学院就要彻底独立,自负盈亏,难免造成教师在医保、住房补贴等福利的下降,事业预期的前景变化,从而造成教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缺失,人员流动性增大。再加上面临强烈的竞争,优秀教师的流失对独立学院的办学与发展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作为资金问题的延续,独立学院在一段时间内,办学基础设施难以更新,也会给未来的办学情况造成困扰。汪瀛(2017)在研究中指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独立学院普遍存在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且用人机制吸引力差,从而稳定性较差等情况。

王淼(2018)提及在独立学院转设后,虽然可与地方政府合作,但是仍然存在着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匹配度低的问题,也会产生专业设置落后,对师生人文关怀不足的现象。鲁禹廷(2017)在对湖北省的一所独立学院进行调查后,发现情况基本类似,这所独立学院也出现了师资流失,招生困难,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罗杰(2014)也提出独立学院在转设过程中会出现师资流失、品牌效应消失、发展后劲不足,生源难以保障等困难。

(三)定性偏极端

虽然现在的法律对独立学院有了明确的定性,但是原本独立学院的合作办学方式就很多样,在种情况下“一刀切”式的法律定性,反而显得针对性较差,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引导不足。

孙豫峰(2018)在论文中提及:“2008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把独立学院纳入民办高校范畴,但又具有公益性质,因此“国有民营”的独立学院只能排除在公办之外……又把独立学院归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这限制了一些民有民营的独立学院的取得合理回报的途径,这些政策的矛盾性与独立学院实际情况使得独立学院……处于两难境地。”[4]方伟华等人(2018)在研究中表示这种“非公即民”的管理措施忽视了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反而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王蕾(2016)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发现这种法律上的定性,模糊了利益相关者追求利益的需求,反而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发展。

总结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的一项独特的高等教育形式,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竞争剧烈,独立学院在转设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失去琳琳一些原本的优势,但是,其在调整与转型的探索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性与生命力,终将重新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焕发活力。

猜你喜欢

转设母体办学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蒲公英
基于SWOT模型的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招生工作策略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
三种稠环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体化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