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防范研究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贷款风险小微信用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00)

一、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现状及风险管理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现状

1.融资成本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制度依旧严格。小微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要向银行提供固定资产做担保抵押,而小微企业由于自有资产较少,其中的固定资产也十分有限,这就为小微企业贷款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特点,规模较小,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本身存在着歧视,所以在小微企业融资时,即便得到贷款支持,也会存在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

2.资金需求量较大。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其前期的资金主要来自经营者自有资金,从而非常有限,一般不能满足企业在后期的发展需要。因此,小微企业一般需要进行融资,而由于我国目前融资渠道尚不发达,所以,小微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性相对较大。

3.贷款风险大。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一旦市场出现了有力的竞争者时,小微企业很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局面。正是由于小微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弱,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概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1.采取信用评级制度。为响应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采用信用评级系统,对客户进行更为精细化的分类,以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信用评级系统会依据小微企业的情况对小微企业进行考量,包括小微企业的规模,所在的行业等。主要考察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利润空间,信用记录等,以估测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还贷能力,然后将考察的指标进行量化评级。

2.采取信用担保制度。商业银行采取的信用担保制度指出,小微企业贷款申请者必须有信用良好并且拥有相应实力的个人或者机构进行贷款担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微企业的质量。此外,当小微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或违约可能时,担保机构会马上通知银行,以免自己受到损失,这一做法为小微企业信贷提供有一层的保护措施,不仅可以规范小微企业,而且能够降低信贷风险。

3.采取授信准入原则。商业银行授信准入原则要求对小微企业相对全面的考察,包括经济环境,小微企业所属行业以及授信政策,以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这一原则的执行一般包含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小微企业所属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等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利用数学模型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评级。商业银行结合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

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缺乏创新。虽然目前看来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断增加,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担保方式也进一步放松,贷款产品有所增加,但从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的创新性仍有缺乏。分析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特点了解不够全面。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微企业所在的行业进行贷款分类。另一方面,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抵押担保方式以及要求需要进一步放松。商业银行目前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核,主要还是根据小微企业提供给的财务报表,固定资产等。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生产周期相对较短,自有资金不足,流动资产相对较多等,商业银行并未加以考虑,导致并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积极开发新的抵押担保方式。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计量以及风险的监测。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其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完善,而且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往往有缺失,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评估不够精确。在风险的计量方面,目前商业银行没有合适的,精确的计量模型,商业银行无法精确计算小微企业的风险概率。另外商业银行对于利用产品组合来分散风险的利用无法准确把握。对于贷后监测,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市场前景,经营模式,政府政策等把握不够,导致商业银行对不同的小微企业并未根据它所处行业进行细化分类,而是采取同一种监测方法,从而对于小微企业的贷后监测把握不够准确。

(三)业务流程繁琐。商业银行发放一笔贷款需要进行许多审批步骤,包括贷前的审查,对于风险的评估,利润的评估等,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细致的调查。而这些审核工作往往是由不同的部门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一些审核的条件会有所重复,导致贷款的发放不及时。可是小微企业对于贷款的需求一般存在周转快,频率高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可能会导致小微企业无法在贷款需求期间获得贷款支持,导致小微企业无法把握市场机会,带来利润损失。

(四)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问题。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国的商业银行采取绩效工资的方法,主要是贷款总额的考察,而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额度会相对较高,客户的开发和维系也相对来讲更为容易进行。相对比来讲,小微企业客户的开发和客户的维护会更加繁琐,贷款的额度也不够高,所以在对于小微企业客户的开发方面,客户经理缺乏积极性。

(五)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缺陷。我国的小微企业近年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小微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不完善,经营规模小,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大大增加,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设置了阻碍。

三、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的创新力度。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正在面临转型阶段,而不同的转型方式又对贷款的期限,数额等有不同的需求条件。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的小微企业对贷款需求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贷款的数额变多了,贷款的期限有所加长,抵押担保品减少等特点。并且小微企业对银行贷款产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小微企业更倾向于多样化的产品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的创新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应该健全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可以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笔数以及客户关系数来进行考核,以此来激励客户经理拓宽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采取违约追究责任制度,导致客户经理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有抵触心理,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增强信息审核流程,适当减少对于小微企业贷款的违约追究。

(三)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有我国的银监会来负责监管,采用信用评级制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做出客观的评级。并且建立相对严格的信用监管系统,实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做出准确评估。为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否受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提供数据支持。设立征信机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因为我国的征信系统发展较晚,因而,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征信机构,有效发挥它的作用。

(四)完善抵押担保制度。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互动与联系。第一,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担保公司能够尽职,应该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察,或者可以与信用良好的担保公司进行长期的合作。第二,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于担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这样银行和担保机构信息资源共享,不仅可以适当既节约信息收集成本,还能更加全面的掌握贷款企业的信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还要选择而更加合理的担保方式。在选择担保方式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风险问题,也要充分把握实际情况。在商业银行受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后,按照审核流程进行审核,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对于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应该采用抵押贷款的方式。而对于一些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则可以采用信用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

猜你喜欢

贷款风险小微信用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的机制研究
小微企业借款人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晋商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消费有多爽?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