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业革命特征研究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制造业产品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著名的趋势学家与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2012年出版的畅销书《第三次工业革命》很快进入我们的视野,作者指出当下的工业正面临“互联网+新能源”的推动和巨变,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和绿色制造将是未来几十年世界工业革命的业态,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新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1]。2013年德国在工业博览会期间提出“工业4.0”,致力于发展智能制造。与此同时,美国也提出了“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的战略,旨在重塑美国的传统制造业[2]。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以数字化、网络制造与服务制造来推动新型制造业的发展[3]。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业总体水平还很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双重压力和挑战[4]。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由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必须积极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探索传统制造业战略转型及实现路径[5]。本文全面研究了新工业革命的特征,为更好的了解新工业革命,为企业在新工业革命下进行战略转型奠定了基础。

一、新工业革命的内涵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新工业革命的提法出现过诸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为英国“The Economist”杂志编辑保罗·麦基里(2012)[6],新工业革命使制造业从自动化转向数字化,未来制造业将具有数字化大规模定制的基本特征。另一种观点是来自《新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2011),他认为“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的重要变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实质”。

二、新工业革命的特征

彼得·马什(Peter Marsh)认为新工业革命是个性化制造的开端和大规模制造的终结[7]。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8]指出新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是人们能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人人都可以成为创客。贾根良认为[9],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包括通常所谈到的“新能源革命”、机器人、3D打印机和新材料为核心的“制造业智能化”革命,而且也包括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生物电子等技术革命。综合各种观点,新工业革命具有如下特征:

(一)新一代高新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芯片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分析计算技术获得巨大突破,以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获取方法得到了指数级增长,并在社会经济中广泛运用和实体世界深度融合,有此带来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创新也取得了程度不同的突破性进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共同构成了新一代高新技术簇,为社会生产力革命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先进制造模式

制造模式是制造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生产规模和生产速度,以完成特定的生产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生产方式和一定的生产组织形式。先进制造模式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为支撑技术,在先进制造思想的指导下,用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结构方式组织制造活动,追求社会整体效益、顾客体验和企业盈利,是最优化的柔性、智能化生产系统。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先进制造理念、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方式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各种新的制造理念、先进制造新模式得到了迅猛发展,理论界相继出现了高质量生产、网络化制造、面向服务的制造、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新概念。

(三)不断创新的社会分工形态和商业模式

规模经济虽然符合生产商的理念,并满足了消费者低价购买产品的一般性的从无到有的需求,然而,由于设备越专用,资产的通用性越低,没有通用性,产品的品种不够丰富,虽然质量提高了,数量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也提升了,但是唯独解决不了品种的多样性,无法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云网”为基础设施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促进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方式更倾向于社会化、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小微化,大规模定制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生产日益成为主流制造范式,不仅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且企业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基于平台的共享经济和个体创新创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了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产业融合、协同创新的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次产业边界日趋模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统计意义的三次产业结构数量比例关系越来越难以度量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发展,信息(数据)要素就成为产业体系的核心现代要素,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主要表现为信息(数据)作为核心投入对各传统产业的改造程度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从度量的经济指标看,则主要表现为由于信息(数据)要素投入而导致的产业边际效率改善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程度。

(五)高效的企业运营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通过机器对人的替代实现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而且通过基于信息化的机械、知识、管理和技能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生产成本、产品功能多样性、产品质量和性能、新产品开发周期和产能灵活性等运营绩效指标的综合优化和提升。(1)产品功能多样性提高。(2)产品质量和性能大幅提升。(3)产品灵活性提高。(4)新产品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随着计算机辅助制造等产品开发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不断加快。

通过对新工业革命的特征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企业要想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必须全面了解新工业革命的特征,根据企业具体战略情景,做出战略调整和转型,迎接新工业革命的挑战。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制造业产品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