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与路径探析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在我国,每6个人当中就有一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我国,截至2018年底,这一数字已突破2.49亿,每年仍有约1000万人加入老年人行列;我国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突破4000万;快速老龄化、家庭空巢化、未富先老等社会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发展中我国。让亿万老年人老有所养,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让更多的中我国庭未来可期,是中华民族贯穿21世纪的时代命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多次就养老和老龄事业发展做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养老服务业,是养老消费与服务消费的新融合,两者都是消费升级的主要领域,目前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更多中产阶级即将步入老年,新一代老年人消费观念改变,现行养老服务供给较为低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大力扶持养老专业人才培育与发展等,正在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所处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业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市场空间逐渐打开。2004年,我国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为1335亿元,2016年已发展到1.7万亿元,2004-201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94%。但是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起步,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550万张,缺口达450多万张。目前养老机构单一,吸引不来人才,体制不健全以及政策不完善问题突出,特别是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二)现有产业规模及表现。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

2、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

3、社区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

二、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老年消费市场。随着5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进入老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将加快。老年人口消费潜力相当可观,根据预测,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2014年至2050年间,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目前只是为老年人提供最基础的养老服务保障,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从业机构为了自身利益,盯着发展规划和补贴政策,而不是老年人的真实服务需求,导致大部分的养老服务形同虚设,根本真正的为老年人解决问题。行业发展水平低下的现状,决定了养老服务行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我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养老护理业是其中的一门专业学科、也是就业前景最好的职业之一。产教融合发展,一流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人才的急迫需求,将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领域,通过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相结合,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人才质量,同时也带来养老服务的品质升级。

三、我国养老服务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一)养老服务模式多元化。国内的养老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几种,社区的养老服务大多是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等几类,新型养老模式如智慧养老、医养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从西方发达我国的经验来看,养老产业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形式,从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爱心护理、紧急援助等各个方面。

(二)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化。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养老领域发展公办民营,引入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扩大供给是一个可行的方式。2018年相关部门发布政策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同时鼓励养老机构公办民营。随着养老服务模式逐渐走向精细化分工化,公共部门出资委托专业化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模式,将会成为时代的主流。

(三)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优势逐渐凸显。智慧养老强调对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的使用。智能养老服务利用感知化、智能化手段,构建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响应的生活环境,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智慧养老的构成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在信息技术持续给社会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是应对养老困境的必由之路。

(四)医养结合——当下养老产业发展重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升级和延伸。其中“医”包括医疗保健,健康检查等服务“养”包括生活护理、文化活动服务等。医养结合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化解了老年人健康只能在依靠医院解决的问题,满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同时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机构
医养当兴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