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2020-02-25

关键词:初心领导干部

李 强

(1.陕西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2.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党员及各级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与否,是判断党的凝聚力、衡量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标准,建党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千千万万个党员干部忠诚履行使命,一心为民的结果。一段时间以来,面对曾经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对新的考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三心二意、不担当不作为,有的甚至做“两面人”、贪污腐败、以身犯法,因此,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忠诚教育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红色资源优势,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等活动,形成具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特点的党内政治文化。”[1]7-8明确要求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党的忠诚教育,这是对党自身问题的准确把脉,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领导干部忠诚的重要论述,对其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意义进行分析和梳理,对新时代如何打造一个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绝对忠诚的党,对于进一步理解治国理政的创新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就是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这一过程中,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共产党人,不但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早在2009年,习近平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过,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要加强政治忠诚、道德情操、党的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2]。而无论是年轻干部还是老干部,“作为领导干部,手握有权力,往往会成为金钱、美色围猎的对象,成为庸俗风气熏染的对象,这种诱惑有时候大得令人难以想象,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领导干部,表面上大部分都是在这方面栽了跟头,实际上反映的是他们对党不忠、为人不纯的本质。”[3]28这些历史经验、教训和问题是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忠诚论述的现实基础,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要求,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论述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1.把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前提条件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同情者,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4]1059-1060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特别重视理想信念在党员干部履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5]23党员领导干部心中有党与共产主义的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会做到心中有党,从而对党忠诚才有牢固思想基础。党员领导干部也必须认识到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6]142是否具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恪尽职守,忠诚地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忠诚地履行党交给的任务,这样才能使党不断壮大,使党所代表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得到维护,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理想信念的存在和缺失与一个政党的兴衰息息相关,“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6]35

2.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忠诚履职的重要标准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7]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人民群众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就是坚持了党的利益、坚持了党性;党性就是人民性,为人民服务就是共产党人党性的表现,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与党中央服务于人民的正确决策保持一致。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5]154这段话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忠诚履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忠诚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县委书记的履职标准,习近平明确提出:“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的怎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善莫大于作忠’。”[6]141

3.把加强组织纪律性作为保证党员干部忠诚于党的主要手段

政党制度是当今世界普遍的政治现象,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作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习近平曾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个政党的样子就要靠党的组织纪律。他说:“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5]395-396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地方的任何岗位,都要坚守党性立场和增强政治意识,必须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明确自己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才能保证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站稳立场和增强政治意识之外,更要通过严明的纪律保证党员干部的忠诚性,邓小平同志对此曾提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8]111当然,纪律必须通过规矩来保证,规矩体现在行动和意识的许多方面,比如严格遵守党章;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节假日要自觉坚守岗位;报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不搞团团伙伙,遵守政治纪律;不乱评乱议;等等。

4.强调发挥高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忠诚于党的引领作用

列宁曾指出:“必须把欺骗分子、官僚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克从党内清除出去。”[9]322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对党忠诚,既是党组织的责任,也是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高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对党忠诚问题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纯粹。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6]189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上行下效,领导干部遵照党章模范地履行职责会对下级成员产生影响,中央级别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更是会对社会各阶层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对党无条件的纯粹的忠诚;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大政方针,维护中央的权威和核心地位。各级领导干部不是口头上而是发自肺腑地真正地忠诚于党,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理论的认同是深层次的认同,只有理论上学懂弄通,才能从情感上完全接受,政治上高度忠诚,据此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以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68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深刻的理解,他曾多次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他作为党的最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

二、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重要论述的主要特点

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的重要论述继承了建党以来党的忠诚理念和相关要求,结合了新的时代特点,从政治方面、制度方面,以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对领导干部的忠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坚定的政治性和规范的制度性特点。

1.鲜明的时代性:忠诚的核心要义是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

忠诚,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之一,人们既用它来衡量人品,也把它作为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忠”,如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朱熹对此明确指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10]102这种以忠为体、以恕为用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忠恕甚至被视为天人一体的夫子之道,忠诚成为行为做事的基本标准。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的论述与传统的忠诚尤其是忠君思想是不完全相同的,他所强调的忠诚不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忠诚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圈子,领导干部不是封建社会效忠的家奴,而是忠于人民、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革命者,是无论走多远都要铭记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奋斗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咬紧牙关,“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因为取得一些成绩就骄傲自满,不能有半点懈怠思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更是不可取的,必须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必须时刻反思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不能走着走着就忘记来时的路,习近平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6]49永远记得自己的来路,坚持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忠诚的现实表现,这是时代对党员干部的呼唤和要求。“我们干事也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6]326习近平的这段话表明共产党人的忠诚就是对“本”的忠诚,对指导我们事业的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对辛苦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忠诚,这些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无论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记这个初心,都必须践行这一初心,必须遵循时代要求,克服困难干扰,忠诚干净担当地履职行责,无愧伟大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2.坚定的政治性:对党的忠诚是纯粹的、无条件的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宝贵的财富,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地践行的主体,指导方针确定后领导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正因为如此,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绝对忠诚地执行党的各项决策就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任务。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对党忠诚必须是纯粹的、无条件的,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鲜明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11] 505绝对地纯粹地忠诚于党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党和人民伟大事业顺利实施的坚强政治保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须通过践行具体的政治要求来体现,“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1] 519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忠诚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忠诚不是有条件的、一定环境下的忠诚,忠诚必须是无条件的、任何环境下都必须与党同心同德,决不允许三心二意,此一时彼一时,时而讲忠诚时而搞另一套;忠诚必须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决地毫不含糊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党言党,时刻铭记党员的身份角色,时刻以党章所要求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用市场交换的原则来使用党员干部的权利,在获取利益时用党员的身份,无利可图时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模棱两可,圆滑游走,面对问题时不敢亮剑,丧失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忠诚的纯粹性要求道出了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即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追求与党的政治追求是融为一体的,党的政治诉求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诉求是完全一致的,追随党的政治目标,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就是在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正因为个体的利益与党整体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个体才能绝对地忠诚于党,对党忠诚通俗而深刻地阐释了党与党员领导干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融、休戚与共的关系。

3.规范的制度性:对党的忠诚通过制度规范化、具体化

党的治国理政是在党中央的统筹布局下,依靠各级领导干部,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富强,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自身治理能力的提升来完成这一目标。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除了领导干部自身内在积淀的学识素养之外,还需要外在的客观环境来激发和保证其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忠诚,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通过制度约束保证领导干部的忠诚是习近平相关论述的又一特点。他说:“纪律严明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要强化党内制度约束,扎紧制度的笼子。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6]181领导干部的忠诚必须通过制度要求来体现,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忠诚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等,领导干部的忠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些制度,在治理社会的任何时候都要以这些制度为准绳,自觉地对标对表,真正地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政治方向上就不会出现偏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善和发展。说到底,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讲规矩、守纪律,既遵守对领导干部政治要求的相关制度,又坚决执行党对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这本身就是忠诚于党的表现,是自身治理能力增强的表现。忠诚不是天生的,它既需要通过理论信仰的内在引导,又需要通过外在制度加以规范约束,完善和构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能够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保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不走形、不变样,真正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的一系列论述,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述重申了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初心宗旨,以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的方式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忠诚于党的事业,用“两个维护”“四个意识”的具体要求来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从内在的初心信仰到外在的制度规范,对各级领导干部忠诚履职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1.重申和强调了新时代党忠诚为民的核心理念

“党员干部忠诚的性质是自觉、主动、始终”;“忠诚,既是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即‘要我做’,更是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即‘我要做’。‘我要做’的忠诚才是真正的忠诚,党员干部的忠诚最终要落实到‘我要做’上。”[12] 18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的一系列论述,以自觉的主体担当,把忠诚为民归结为党的初心、使命,重申了党在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的主体地位。十九大的大会主题也明确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党作为主体自觉、主动地坚守忠诚的重要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就是恒心,党始终秉持服务人民的高度自觉性,坚持服务于人民的主体地位。

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弱小逐步发展壮大,从几乎绝境中涅槃而生,能够从一次次的错误和失误中汲取教训,从自身的经历中总结经验,从一次次的困难中走向胜利,究其原因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处于顺利发展时还是遭遇困难时,我们党始终铭记党的宗旨,自觉主动地忠诚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正因为始终如一地践行这一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从而赢得民心,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与成功。革命时期,初心和使命表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从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土地问题入手,坚决而忠诚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党始终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坚韧不拔、顽强斗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民族的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面对新的历史课题,不忘初心,仍然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己任,根据国情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和平的方式把当时存在的多种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改造与发展并举,在中国大地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为进一步为人民谋幸福创造了条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党及时总结发展的失误和经验,实事求是,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出发,把人民探索的行之有效的“包产到户”确定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国家政策,制定了“三步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握住了中华民族新的历史机遇。 这一切,与党勇于承担主体责任,以“舍我其谁”“功成必定有我”的气概、始终牢记和践行初心是息息相关的。

2.发展和丰富了建党以来党的忠诚理念

自党建立起,每一位入党的党员都曾经面对党旗宣读过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誓词本身就蕴涵有忠诚思想。古田会议规定的入党条件包括,政治观念必须正确;忠实于党;具有牺牲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发洋财;无吸食鸦片、赌博的不良嗜好。同样包含有忠诚的内容。党章虽然历经多次修改,但“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党章赋予党的干部的根本义务,也是党对党的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质要求。”[13]47历代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都对党员干部的忠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党在不同时期对初心坚守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把这种忠诚于党的理念进一步制度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党内监督条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规定,使忠诚于党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方式,最终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3.把党忠诚为民理念通过制度规范化、具体化

把忠诚具体化为坚持“两个维护”、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以及忠诚干净担当等行为方式,强调领导干部忠诚于党不是空洞的说辞,能够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呈现出来。“两个维护”是忠诚于党的具体表现,行动上必须坚决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集中统一领导,强调领导干部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必须向党中央看齐,向集体领导中的核心看齐,维护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权威,具体包括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地履行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忠诚地学习党的理论、落实路线方针政策,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上,在本职工作中有担当有作为就是忠诚于党的具体行为。“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不担当不作为,把党组织交给的‘责任田’撂荒了甚至弄丢了,那就根本谈不上‘两个维护’!”[1]7遵守党纪国法、廉洁奉公、干净谋事是领导干部忠诚为民的具体行为;坚持“四个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有深刻的了解和认同,是领导干部忠诚于党的具体行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以忠诚、干净、担当来要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是党员干部忠诚于党的具体行为,等等。领导干部是党大政方针的“最先一公里”,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本身就是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三位一体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认同进而会带动相应的行为方式,使领导干部忠诚于党得以具体化实践化。

总之,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忠诚的重要论述是针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理想信念、使命初心、纪律规范、领导干部以上带下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论证了其时代性、政治性和制度性的特点,这些论述既是对党一贯的忠诚思想的继承,同时又结合了新时代的需求,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忠诚从内在信仰和外在行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使其具有了可遵循的新特点。梳理和分析习近平关于这一问题的丰富论述,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核心力量的高度责任感,认识到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巨大力量。

猜你喜欢

初心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