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街角公园地下大凤垃圾转运站设计研究

2020-02-25刘亚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2期
关键词:转运站福州垃圾

刘亚江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缺,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紧张。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缺乏的矛盾的重要方式。

文章从地下空间的立足点出发,充分开发公共绿地的价值,从街角公园地下要空间,将垃圾转运站掩蔽在街角公园地下,消隐建筑体量、淡化转运站功能属性,与周边环境有机协调。

①通过建筑景观消隐中转站建筑外部空间体量。②通过建筑色彩和饰面与周边环境有机协调。③通过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来避邻周围街道、居住区、商业和幼儿园等。

2 福州大凤垃圾转运站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福州大凤垃圾转运站(见图1)。

2)工程地点: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路口西南侧。

3)项目业主:鼓楼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4)建筑功能:地下垃圾转运站,地上花园。作业区在地下的两层,其中负一层为卸料区,负二层为压缩区,地面半层为管理用房(中控室所在)(见图2)。出入口则设置在西北侧和东侧。

5)地下建筑高度:地下层深度约10m。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工程总投资估算为4472.16万元,资金来源由财政拨款。

7)建设规模及内容:用地面积2851.2㎡,总建筑面积2499.47㎡(地上建筑面积507.58,地下建筑面积1991.89),计划建成半地下结构式垃圾转运站,日转运垃圾100吨。可服务周边约4万户居民。

8)建设工期: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

图1 福州大凤垃圾转运站总图关系

图2 高空俯瞰大凤垃圾转运站工地

3 福州大凤垃圾转运站设计分析

行走在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西路与西二环路交叉口,西南侧绿化成美丽的街边公园,出入口像停车场的模样,其实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就在路面下方。这是福建省首座花园式纯地下垃圾转运站,在功能设计上充分体现绿色、环保、智能等特点,在路面上听不到噪声也闻不到异味。

3.1 体验:垃圾封闭处理、无刺鼻臭味

探访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运作全过程,只见负一层卸料区,从外面驶进的小型自装卸式垃圾车停在绿灯亮起的工位,开始卸倒从附近居民区收集来的生活垃圾。在清运的时候,每一趟都要冲洗,运完以后,这个小压车,箱里箱外全部仔细清洗一遍。同时,喷淋、降尘、除臭、负压抽风系统和离子送风系统启动,每小时换气可达10次以上(见图3)。

图3 喷淋、降尘、除臭、负压抽风系统和离子送风系统

接着,在负二层压缩区,待垃圾箱装满后,先进的压缩设备可自动进行强力循环压缩,采用真空抽吸系统收集渗滤液和污水。并进行专业化处理。此外,所有垃圾收集车、转运车辆出场前均会进行冲洗,冲洗的水也会经过管道进入渗滤液池,确保站内污水全收集。污水处理就是挤压,经过挤压的渗滤液,流到渗滤液池,然后高压泵打到负二层,再经过吸污车吸走以后,进洋里污水处理厂。移箱系统及时将满箱通过液压举升平台技术升至平面,最后由拉臂车甩挂运输,将密闭箱运输至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

整个过程给人的感受是,现场没有轰鸣的机械声,总体较安静;站在卸料区聊天也不需要戴口罩,没有刺鼻臭味;垃圾全过程封闭处理,减少对外界的影响;走过的路面较为整洁,没有显见性垃圾及污水横流的情况。

作为转运站的大脑——中控室实行数字化管理,两名技术人员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各路探头画面,并实时操控系统设备。作业区留下一名车辆指挥员、一名保洁员就够了。

3.2 便利:垃圾日产日清、绿色环保不扰民

自2018年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以来,避开交通高峰期,每天凌晨4时起运作10多个小时,日均处理生活垃圾约百吨,比原大凤垃圾转运站日转运量增加两倍多,可服务周边4个街道三四万户居民。

原大凤垃圾转运站建于1996年,离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大门仅20m左右,路面转运臭味大,采用吊装形式转运,原设计日转运量30t,随着周围人口密度增大,该站实际日转运垃圾量约70t,急需进行改造提升。垃圾运输车排起队来容易影响交通,渐渐满足不了周边生活垃圾处理需求。现原转运站已拆除。

“附近是居民区,还有中学、幼儿园。如何减少对周边的影响,是新建大凤垃圾转运站重点考虑的问题。”新建大凤垃圾转运站处在路口边角地块,可以利用的空间有限,还需要管线迁移、避开高架桥桩基,施工前多次优化方案,确保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环境视觉效果。最终,方案确定将垃圾转运设施和环保设施设置于地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上部分仍保持为城市绿地,绿化率约67%。

该垃圾转运站的其他优点。例如,距离居民区近,垃圾转运高效,可减少垃圾待运点的数量及垃圾滞留时间,使垃圾转运站周边居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而垃圾转运站地下工作区为全自动化控制,设备及工艺先进,全程密闭操作更环保,能有效防止臭气飘散及渗滤液溢出。在尽量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情况下,保证生活垃圾得到高效处理。

3.3 规划:新建13座中大型地下垃圾转运站

近年来,福州市逐年对垃圾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在路面上看不到场所、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声的地下垃圾转运站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将垃圾压缩密闭后再外运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垃圾转运过程中的噪声、臭气和污水等二次污染。

根据福州市8月份出台的相关方案,2020年前福州市将规划新建13座中大型地下垃圾转运站,并新改建一批设施,再加上保留的6座转运站,到2020年,五城区(除长乐外)垃圾转运站设计日转运能力将达到4220t,可以解决中心城区垃圾转运能力不足、设施陈旧、扰民等问题。

4 福州大凤垃圾转运站应用特点

4.1 周边环境更宜居

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离居民区较近,可及时快速转运垃圾,减少垃圾滞留时间,避免生活垃圾积压、发霉、发臭。

4.2 堆坡绿化更美观

该转运站的作业设施设置于地下,充分向地下要空间,地面半层为管理用房(中控室所在),同时,地上部分仍保持为城市绿地,绿化率约达67%,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保持良好的环境视觉效果。地面层将进行堆坡绿化,外观上就像街边的公园(见图4)。

图4 福州大凤垃圾转运站鸟瞰图

4.3 无臭降噪更环保

转运站采用水平压缩转运系统,地下工作区为全自动化控制,先进设备及工艺能有效防止臭气散溢及液体溢出,还能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噪声。

据悉,该站选用的垃圾转运站作业系统将来可同有关部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接,实现环卫作业的精细化管理。

4.4 两层水平压缩装压、干湿分类转运

福州正在全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而在垃圾转运方面,福州城区也正在加强大型垃圾转运站建设和小型垃圾转运站改造工作,更好地服务垃圾分类工作。

顺着通道进入转运站工作区域,在卸料平台,最显眼的是眼前这两处并排的倒卸口,即“干垃圾”、“湿垃圾”专用机位,分别对应着“其他垃圾”、“厨余(湿)垃圾”。小型垃圾收集车就在这里将垃圾按类别进行倒卸处理。

4.5 交通流线分层分流解决

负一层为卸料区,负二层为压缩区,地面半层为管理用房(中控室所在)。出入口则设置在西北侧和东侧。负一层是小车进小区,小压车收运,干、湿垃圾进两个箱体,分开去倒。负二层主要是压缩机在挤压,压缩完以后,箱体升上来,用勾臂车勾上来,进红庙岭( 垃圾综合处理场)去处理。

5 结语

新建在路面上看不到场所、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声的地下垃圾转运站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将垃圾分类、压缩密闭后再外运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垃圾转运过程中的噪声、臭气和污水等二次污染。

大凤地下垃圾转运站隐蔽在街角公园地下空间,垃圾封闭处理、无刺鼻臭味,垃圾日产日清、绿色环保不扰民,2020年福州将规划13座中大型地下垃圾转运站到2020年,五城区(除长乐外)垃圾转运站设计日转运能力将达到4220t,可以解决中心城区垃圾转运能力不足、设施陈旧、扰民等问题。

猜你喜欢

转运站福州垃圾
基于DEA模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方法研究
垃圾去哪了
某竖式垃圾分类转运站结构设计探讨
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源强分析及控制措施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倒垃圾
寻味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