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国学教学研究

2020-02-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概览国学思政

刘 勇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00)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国学是中华文明关键的文化载体之一,其中各种经典著作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而且是炎黄子孙重要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必须实现文化复兴,高校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工作,而且要承担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开设《国学概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各种经典内容,对发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巨大帮助。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开设的《国学概览》为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国学概览》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 课程教学目标

《国学概览》是上海理工大学从2016年开始面向所有学生的综合素养课程。近3年来,为30多个专业的学生开设《国学概览》。开设几年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学概览》课程立足于学生兴趣,重在人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以回归初心,回归经典,培养心智为主旨,注重经典文本精读,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国学知识,同时能够具有不断深化国学理解的能力。

国学教育让学生领悟国学文化的精髓,体会国学文化的魅力,接受国学文化的洗礼,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为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注入正能量,有效地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

2 课程内容简介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其严格定义迄今未有明确界定。国学,亦称汉学(Sinology)。狭义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广义国学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与学术。

课程教学从王国维《人间词话》导入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什么是国学。此外,结合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等国学大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国学的含义。课程内容讲授: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国学引论(基本概念等)、第二章经部概要(经学与小学)、第三章史部概要(正史与史评)、第四章子部概要(诸子百家等)、第五章集部概要(古典文学等)、第六章道佛概要(道教与佛教)、第七章书画艺术(书法与绘画)、第八章天文历法(古天文历法)、第九章术数概要(含软件演示)等。

本课程旨在概要介绍国学的主要内容,按经、史、子、集的框架(含小学、佛、道、书画艺术、天文历法、术数等),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通过对传统国学作面上教学,使得学生能在整体上对国学有较为系统和正确的理解,融人文、科学于一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源头上体现教育的真正内涵。

以《论语》为例,《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是最具代表性的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以及政治主张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学习《论语》可以从耳熟能详的名句开始。例如,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说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别人就会尊敬你,敬仰你的道德品质,甚至不用说,别人就会向你学习;如果只是说教,没有亲身示范,或者自己都做不到,但是要求别人去做,肯定没有人愿意听从指挥。又例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能够脚踏实地,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会以权谋私;但是小人就会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进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又例如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责任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这些名句本质都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本质也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入于《国学概览》课程建设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的显性价值引领和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价值渗透的有机结合。参考相关资料,部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3 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方面,国学教育倡导“不教而教,不为而为”的理念,由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身理解体会相结合。教师用“不教而教”的理念,通过课内外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汲取精华,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不为而为”的理念在国学教学中追求一种自我提升的境界,即“修德、博学,有所为、有所不为”,摒弃只讲授、只解释有关国学知识的做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宁静的心态去了解和理解国学经典,诸如《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论,《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等等,使学生可以获得切实的生活启示,更加通达人生、更加理智和健康地生活。在开展国学教育中,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

表1:《国学概览》部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在研究国学时,需要考虑四种方法,包括一辨真伪;二知轻重;三明地理;四通人情。为什么要辨真伪呢?因为古代传下来的书籍非常多,如果真伪不分,就会以讹传讹。以史部论,如《越绝书》为汉朝袁康所写,托名子贡。辨别方法关键在于文字人情的变更,名物制度的迁移。知轻重是指探赜索隐的工作由专家学者完成,我们只要在此基础上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即可。明地理是因为任何一种学术思想的起源肯定存在地理上的关系。例如,中国上古文明起于北部,典章文物都盛于北方。因此,研究国学要孰知地理。通人情是因为社会在发展,人情风俗也会随之变化。如果不熟悉人情,就可能产生错误的观念。

4 国学相关阅读材料

课程教材为谭正璧老师的《国学概论讲话》,课后推荐学生阅读钱穆老师的《讲堂遗录》、《国学概论》、《国史大纲(上下)》、《中国史学名著》、《中国文学论丛》和《中国文学史》等。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的国学资源网站,包括国学网(http://www.guoxuedashi.com/)、爱如生论坛(http://forum.er07.com/index.php)和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index.htm)等。课外阅读经典文献是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国学知识,而且可以丰富学习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精神修养,不断修炼自我。

5 结语

在人才培养中,要强化课程思政教育,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的深厚基础,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国学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价值。通过《国学概览》课程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等。把国学教育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课堂教学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智慧。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思政育人”与国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更多思政教学元素融入《国学概览》课程之中。

猜你喜欢

概览国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垂”改成“掉”,好不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2009年展会概览
2009年展会概览
2009年展会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