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BC分析法对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0-02-25李慧平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析法手术室护士

李慧平

手术室护理管理强调将护理服务与优化救治相结合,由于手术室患者的疾病相对危重,心理压力较大,对护理的需求较多,且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较高。有研究[1]提出,优质的护理工作可保证手术室工作的顺利运转。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观念由传统的“以完成手术任务为中心”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发展,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给予患者围术期舒适的手术环境,提高手术成功率及舒适感,另外还要求护士熟练地掌握仪器操作方式及护理技能[2]。ABC分析法管理也称分类管理法、主次因管理法,特点是将患者身心状况作为基础,在一定的比重标准下,将患者分为A、B、C三类,并在手术室的管理应用中,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主次分类,对A、B、C三类患者的问题进行对症处理、管理,优化护理质量[3,4]。笔者将ABC分析法管理应用在手术室患者围术期,分析其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8例,其中观察组男130例,女138例;年龄23~62岁,平均(42.59±4.17)岁;住院时间 5~40 d,平均住院时间(22.54±10.36) d;手术科室分布:泌尿外科41例、神经外科46例、骨科61例、妇产科43例、普外科77例;手术类型:微创手术75例、传统手术193例。对照组男129例,女139例;年龄22~63岁,平均(42.57±4.33)岁;住院时间 6~41 d,平均住院时间(22.53±11.27) d;手术科室分布:泌尿外科 39 例、神经外科48例、骨科60例、妇产科46例、普外科75例;手术类型:微创手术73例、传统手术198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拟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者;(2)患者沟通及表达能力均良好;(3)患者均自愿参与该项研究。排除标准:(1)急诊手术者;(2)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内分泌疾病患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4)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5)中途退出研究者。均签署医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手术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手术室器械及药品,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ABC分析法管理,在护理排班中,要求班次分为日7-7班,夜7-7班,分别安排6人、2人管理患者,同时安排1名弹性班护士进行调节,在排班中保证白班护士的相对固定,并安排不同层次的护士进行搭配工作,形成固定的护士循环小组。在对患者的护理中,根据ABC分析法将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并依据ABC分析法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1)A级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进行抢救治疗,护士在手术前快速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基本检查,并备好手术器械及相关使用药物,对患者及家属尽情安抚,消除其负面情绪。(2)B级患者:为经常规手术干预可稳定生命体征者,护士在患者手术期间全程陪同患者,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术中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在麻醉前鼓励安慰患者,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师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3)C级患者:无须进行手术干预,但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潜在的风险或具有相关指征,需要在手术室进行监护管理,让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并稳定患者情绪,减轻负性情绪带来的应激反应。在护理工作中,保证全力完成A类护理工作,并对B、C类患者进行辅助管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院内感染发生率。(2)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生理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其中VAS评分主要是让患者以数字0~10在横线上划记号代表其疼痛程度,满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3)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估两组情绪状态,HAMA共含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症状由轻至重计1~4分,1分为症状轻微,2分为有肯定的症状,但不影响生活和活动,3分为症状重、需加处理,或已影响生活或活动,4分为症状极重,严重影响其生活,满分14~56分,得分≥14分为有焦虑,HAMD量表共含17个条目,9个条目计1~4分,7个条目计1~2分,最后一个条目计1~3分,满分17~53分,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5)记录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大出血、标本丢失、器械清点问题、烫伤、其他。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指标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观察组 268对照组 268 t值 -P值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VAS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后69.97±6.21 122.36±11.17 72.64±5.13 6.54±1.22 2.45±1.33*69.58±6.31 123.17±10.26 72.69±5.41 6.59±1.36 5.04±1.23*0.721 0.874 0.110 0.448 23.405 0.471 0.382 0.913 0.654 0.000干预后72.56±4.23*76.59±4.51*10.670 0.000干预后116.54±13.26*119.56±12.41*2.722 0.007干预后67.89±6.41*69.58±6.47*3.038 0.00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P<0.05。

组别 n HAMA评分 HAMD评分干预前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68 46.59±5.12 48.54±4.17 23.58±2.41*对照组 268 46.53±5.33 48.51±4.25 35.84±3.59*t 值 - 0.133 0.083 46.417 P 值 - 0.894 0.934 0.000干预后26.59±2.34*36.57±2.54*47.307 0.00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认知、护理环节、病区环境、专业技术等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n 专业技术 护理环节 护理认知 病区环境观察组 268 96.59±1.58 97.64±1.25 95.64±1.35 94.37±2.14对照组 268 90.36±4.21 87.64±1.35 84.59±1.28 82.64±3.51 χ2 值 - 22.681 88.979 97.238 46.712 P 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2.5 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9,P<0.05),见表5。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是反映医院综合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5,6]。 有研究[7]报道,手术室患者的自理能力、疾病类型、病情发展情况、配合态度均与护理质量紧密相关。合理分配素质与能力相当的护士十分关键,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传统的护理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8]。ABC分析法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特点是明确工作重点主要是将护士的护理积极性与护理工作的安全、质量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9]。ABC分析法管理中,首先改进护士的排班情况,合理分配护士,并明确工作的程序及相关责任,设定专职夜班人员及弹性班护士进行调节,基本固定白班人员,病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护理技能进行科学搭配,可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护士可充分利用工作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积极应对疾病[10-12]。ABC分析法管理中,对A级患者,积极给予优先护理,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抢救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对于B、C级患者,积极加强对疾病、手术治疗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的认知程度,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导致的应激反应,加快康复[13,14]。

该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刘晓雨等[15]研究结果相似,提示ABC分析法管理在手术室患者护理干预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该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钟雅等[16]研究结果相似,提示ABC分析法管理可显著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生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该研究还发现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ABC分析法管理可显著改善手术室患者的心理状态。该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认知、护理环节、病区环境、专业技术等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室患者对ABC分析法管理的满意度较高。该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5.22%,提示ABC分析法管理可显著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综上所述,ABC分析法管理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满意度较高,术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表5 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猜你喜欢

分析法手术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最美护士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