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提高肠造口患者更换造口袋规范率的应用与效果探讨

2020-02-25逄春燕屈利娟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口袋

逄春燕 屈利娟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胃肠外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临床工作中发现,肠造口患者有增加趋势,破坏了患者的自我形态、生理功能,影响粪便排出,且对患者造口护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以避免和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问题。但是,基于疾病的特殊性,导致肠造口患者生理、心理负担较重,影响造口袋更换,甚至回避护理操作,影响生活质量[1]。所以,对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品管圈PDCA 是一种可循环改进工作质量方法,用于肠造口护理中,通过成立造口护理团队、找出肠造口护理工作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解决肠造口患者关键护理问题,提高了更换造口袋规范率[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肠造口患者为例,分析品管圈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肠造口患者,时间选自2018 年7 月—2019 年7月,共80例。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批准;(2)>18岁;(3)患者意识清楚,有配合能力;(4)患者知情参与。排除标准:(1)精神失常患者;(2)合并重大脏器疾病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中途退出研究患者。80 例患者中,男性50 例、女性30 例;患者年龄35 ~80 岁,中位数(62.5±6.6)岁;肠造口情况:结肠造口患者60 例,回肠造口患者20 例;患者文化程度:小学5 例,中学45 例,大专以上30 例。护理前后肠造口患者不存在基线资料差异,P>0.05 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1)组成品管圈。成员包括圈长(护士长)、副圈长(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各1 名,圈员(胃肠外科护士)5 名,圈名“玫瑰圈”,凸显对肠造口患者的关爱,以满足患者身心护理需求。(2)确定主题。以头脑风暴等方式确定活动主题,即提高造口患者更换造口袋规范率。(3)设定目标。绘制柏拉图了解肠造口患者护理问题,其中相关知识缺乏、患者不愿动手操作占比率较高,还包括错误评估造口周围皮肤、底盘粘贴不牢固、家属配合不好项目,明确护理重点的基础上根据圈员工作年资、能力设定圈能力与护理目标。(4)原因分析。护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护士、患者、管理三方面,以投票方式确定真因,即护士造口知识薄弱、宣传资料缺乏、位置不好以及患者心理等多方面。(5)护理措施。对圈内成员进行分层次、阶段加强培训,专科护士讲解肠道解剖、造口理论知识,并培训造口袋更换流程和、并发症处理方法等,并以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多媒体等形式巩固更换造口袋知识,制作造口更换宣传册发放给患者和家属,并以讲述、操作示范等形式提高患者和家属自护能力。造口患者术前由专科护士进行造口定位,根据患者体位选择最合适的造口定位,以便于更换造口袋。帮助患者选择人工肛袋,示范肛袋使用流程。为造口患者发放肠造口护理袋,置肠造口护理手册、造口袋流程图等物品。另外,和患者与家属沟通中了解其心态,予以患者情绪疏导并加以鼓励、陪伴,将造口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便于病友交流,召开造口联谊会,鼓励患者相互交流,以减轻自卑感,重拾生活信心。同时,增加造口粉、造口膜等造口袋相应系列护理产品,为造口周围皮肤建立保护屏障,减少粪液等对造瘘口皮肤的刺激。

1.3 观察指标

记录肠造口患者品管圈期间(护理前、护理后)更换造口袋规范率、并发症(造口皮炎、造口狭窄、造口周围污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取病室环境、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指标)、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4 观察指标评分标准

应对方式评分参考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SQ 评定,取面对、回避、屈服3 个维度,分别对应1 ~4 分,分数、对应指标呈正比关系[4]。

生活质量评分参考造口生活质量中文版量表Stoma-QOL-C 评定,取心理负担、社会交往、造口管理、日常起居4 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其中,计数型指标(更换造口袋规范率、并发症发生率)以(n,%)的形式描述,计量型指标(护理满意度、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评分)以(±s)的形式描述,检验值分别为χ2和t。P<0.05 表示指标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计数型指标比较

品管圈护理前、护理后肠造口患者的计数型指标更换造口袋规范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见表1。组间计数型指标占比率差异显著,P均<0.05。

表1 肠造口患者组间计数型指标情况分析(n,%)

2.2 计量型指标比较

品管圈护理前、护理后肠造口患者的计量型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应对方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见表2。组间计量型指标评分均值差异显著,P均<0.05。

表2 肠造口患者组间计量型指标情况评分对比(±s,n=80,分)

表2 肠造口患者组间计量型指标情况评分对比(±s,n=80,分)

护理指标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护理满意度评分病室环境 82.50±5.50 93.50±6.30 11.7645 0.0000护理技术 83.30±4.50 94.50±5.50 14.0967 0.0000服务态度 85.50±4.05 96.50±3.30 18.8328 0.0000健康教育 85.30±4.30 96.30±3.70 17.33438 0.0000应对方式评分面对 19.50±1.50 21.70±2.10 7.6248 0.0000回避 15.05±1.95 12.50±1.80 8.5945 0.0000屈服 11.05±1.60 9.20±1.35 7.9042 0.0000生活质量评分 56.50±10.05 66.50±11.20 5.9438 0.0000

3.讨论

肠造口术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术后身体外形、排便改变情况下患者身心负担较重,部分患者甚至厌恶自己,自我护理能力差,增加了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风险[6-7]。运用品管圈的PDCA 方法,成立了造口护理团队,在明确肠造口护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强化造口护理,通过加强圈内成员分层次、阶段培训以及患者和家属肠道解剖、造口理论、造口袋更换流程、并发症处理方法等知识培训,提高了患者和家属自护能力与安全性,并提高了患者的更换造口袋规范率。另外,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护理能力,实现了自己成就感。汤婷婷,肖晓梅,邹来宾研究指出,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工具,提高了肠造口患者更换造口袋的规范率、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肠造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8]。

本文结果:品管圈护理后更换造口袋规范率高于护理前(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应对方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护理前(P<0.05)。

综上所述,品管圈的运用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更换造口袋规范率,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口袋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会喝酒的大口袋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