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167 例儿童烧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对策

2020-02-25汪凤梅王雪颜洪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机率热液家庭

汪凤梅 王雪 颜洪(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烧伤主要指热液、化物物质接触、热金属接触为引发人体组织、器官发生的严重损害现象,在各年龄段均有出现。近年随着儿童烧伤发生逐步提升,不但为患儿造成剧烈疼痛,同时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瘢痕,进而对儿童造成严重身心伤害。因此尽早干预、预防为控制烧伤的必要方式[1]。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科1167 例烧伤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具体引发原因,找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3 月—2020 年1 月我科收治的1167 例烧伤患儿为调查对象,女性患儿648 例、男性患儿519 例,主要烧伤原因为:热液烫伤、爆炸伤、电击伤、火焰烧伤等4 种烧伤原因。依据烧伤判定标准划分标准为:轻度(烧伤总面积低于5%)、中度(烧伤总面积处于6 ~15%)、重度(烧伤总面积处于16 ~25%)、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处于26%之上)[2]。

1.2 方法

依据烧伤面积分析时:1%~10%:613 例、11%~20%:354例、11%~20%:354 例、21%~30%:98 例、31%~40%:72 例、42%~50%:16 例、55%~80%:1 例。

依据年龄进行分析:婴幼儿:345 例、幼儿1 ~3 岁:602 例、学龄前期4 ~6 岁:120 例、学龄期7 ~15 岁:100 例。

依据区域不同分为:农村:687 例、城市:480 例。

依据烧伤类型不同分为:热液烫伤:628 例、爆炸伤:150 例、电击伤:69 例、火焰烧伤:320 例。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 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儿性别差异

分析发现女性烧伤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性别差异(n,%)

由于家长普遍观念认为女性儿童不爱动,因此对其防护较弱,也使得女性儿童烧伤率更多。

2.2 患儿年龄分布特点

分析患儿年龄分布特点可知:1 ~3 岁患儿烧伤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0 岁、4 ~6 岁。7 ~15 岁所占比例最低,数据见表2。

表2 年龄分布状况

其中主要特点为:随着年龄逐步增长而逐步降低,此种状况主要原因为儿童初期活动量大且好奇心强、神经系统发育并不完善,因此活动时自身平衡能差因此稳定性较差、反应迟钝问题,无法自主意识到危险性进行回避。在监护人员忽视时也极易引发烧伤,对于年龄稍大儿童由于自身活动范围持续扩大,也使得烧伤机率适当提升。其中0 ~6 岁发病率较高原因为处于此年龄段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重,同时随着和周边环境、事物接触增加,活动范围也会逐步扩大,但对危险物品判定能力较差,进而会引发烧伤;7 ~15 岁,在此年龄段儿童已经接受儿童安全教育,自身对危险判定意识逐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提升,因此儿童出现烧伤机率较低,但依然有出现烧伤和自身好奇心重有关。

2.3 依据不同居住区域

分析发现城市儿童480 例41.13%、农村儿童687 例58.86%。

此种状况主要原因为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家属防烫伤意识低,因此使得儿童烫伤几率更高。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多数城市家庭父母均忙于家务,多数情况任由儿童玩耍,自身对儿童照顾时间较少。由于3 岁之下儿童喜欢模仿、好动对外界较为好奇,但对外部危险因素缺乏了解,看到各种东西都喜欢抓拿,则会提升儿童烧伤机率。此种情况也和部分父母自身缺乏基础性烧伤常识、警惕性不高、缺乏防范意识有一定关系。由于城市家庭较为富裕,电器使用较多,因此危险因素也更多会引发烧伤。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多数为生活所迫需外出打工,儿童多数情况由家庭长辈看管,加之多数长辈安全意识较差,监管力度薄弱也会提升儿童烧伤机率。也和农村地区父母文化程度水平低,安全知识掌握度差有关。也有部分家庭子女较多,在看管时精力有限,使得儿童多次烧伤。其次,儿童在户外玩耍鞭炮,由于家属监护不当也会引发烫伤、爆炸伤。

农村儿童烧伤率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依据烧伤类型不同

分析发现主要烧伤种类依次为:热液烫伤、火焰烧伤、爆炸伤、电击伤。

原因分析时发现,由于儿童多数情况和家属一起生活,家庭内为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因此出现烫伤几率更高。此种状况的原因为:盛放热液容器放置不当进而使得儿童烫伤;也有儿童在洗澡时先倒热水,取冷水时儿童自己跌入盆内。也有部分儿童为冬天取暖时由于为明火取暖儿童监护不当引发烧伤。爆炸和电击伤主要原因为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内有危险因素所引发。

2.5 分析儿童烧伤种类

依据烧伤类型进行分类时,主要为轻度烧伤,其次为中度、重度烧伤,特重度很少。

此种状况主要原因为儿童活动范围小,引发烫伤的因素多数为家庭内部,重度和严重危险因素较少,因此依据烧伤程度逐步增加,出现机率逐步减少。

3.讨论

儿童烧伤为医院内常见意外伤害,一方面会为儿童带来剧烈疼痛,另一方面也会为儿童造成永久性瘢痕,进而为儿童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继而影响儿童以后正常生活。近年随着对烧伤研究逐步增多,发现多数烧伤儿童会在长大会出现自卑心理,不愿和公众接触,少部分儿童甚至会产生轻生想法。因此可知需为儿童采用有效方式进行烧伤预防。

分析儿童烧伤原因和特点时发现,烧伤有可预防性,可采用有效方式进行烧伤预防,通过对各种烧伤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预防时需从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实施。社会方面:大力宣传儿童烧伤可能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通过此种方式充分引起社会和政府重视。同时也需强化全民防灾意识教育,强化对幼儿监护安全培训,多在幼儿园、小学进行用电知识和用电常识普及[3]。尽快编写家庭危险源头控制手册,为儿童家属普及基础性防烫伤知识。同时鼓励地方医护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在救治时多向社会和家属进行知识宣教。

家庭方面:家庭为儿童烧伤的主要场所,儿童烧伤也以低龄化为主要趋势,此种状况和监护人自身忽视有重要关系。家长需从法律角度考虑自身对儿童监护责任,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同时家长也需学习用电基础知识,在购买所有电器产品时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4-6]。同时也需禁止儿童接触易燃易爆物质,在使用热水器洗澡时需提前调节好温度,提前感知水温,避免儿童自己进入盆内。

同时也需鼓励成年人多学习基础性安全知识,主要为安全用电知识。对于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父母则需采用广播宣传或宣传页等方式进行基础知识讲解,有效提升成人知识掌握度[7-9]。

综上所述,女性、农村、年龄在0 ~6 岁之间儿童为主要危险群体,主要烧伤为:热液烫伤、火焰烧伤,烧伤种类由轻至重逐步增多。为有效减少儿童烫伤,需通过知识宣教和行为规范等多种方式,通过早期预防有效降低儿童烫伤几率,在今后研究中需加大各预防方式分析,提出更多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机率热液家庭
家庭“煮”夫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层结背景下热液柱演化的实验模拟*
恋练有词
班上的“小雷达”
热液循环助采洗井装置的分析与应用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大洋一号”环球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