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预防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口腔黏膜护理的效果探讨

2020-02-25李潇姗蒋翠芳任隐丽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黏膜炎血液病真菌

李潇姗 蒋翠芳 任隐丽

(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化疗是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化疗极易导致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炎,有研究报道,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可达28%[1]。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表现为口干,口腔黏膜红肿、出现溃疡,疼痛,形成伪膜,甚至会出现张口困难和味觉改变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和日常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影响化疗进程,导致致死性感染的发生。同时由于口腔黏膜炎本身的疼痛和造成的进食困难,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心态,可能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因此,积极预防围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对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探讨三级预防护理干预在围化疗期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的预防效果,我科特进行了对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6.36±2.6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年龄22 ~60 岁,平均年龄(46.41±2.7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有关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标准[2];无器官功能衰竭;对所采用的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意识清醒,可配合完成护理工作;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该研究于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展开。排除标准:非恶性血液病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孕妇或处于哺乳期、产褥期的妇女。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化疗期护理,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可能会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告知患者要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口腔护理:指导患者牙刷要选择软毛,刷牙时要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必须刷牙,每次刷牙时间3 ~5min,如果患者在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血小板低下,牙龈出血的患者可使用盐水纱布全方位、纵向擦拭牙齿,至少5min。营养支持护理:饮食以温软、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口腔黏膜状况观察:每天对患者的口腔黏膜状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口腔黏膜出现红肿、溃疡等情况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如果患者患有牙龈炎或龋齿要及时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围化疗期护理(同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三级预防护理干预,(1)一级预防护理干预:告知患者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日早晚各一次,在每次进食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0.9%氯化钠漱口,指导患者保证营养供给,饮食种类丰富、多样,保证维生素的摄入,每天饮水量至少2000ml,并注意保护口腔黏膜,可使用有助于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修复的口腔喷剂;(2)二级预防护理干预:每天评估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积极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和早期进行治疗;(3)三级预防护理干预:一旦发现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要积极进行治疗,预防炎症进一步发生,使用4%碳酸氢钠漱口液进行含漱,每天4 次,分别为三餐后和睡前。

1.4 评价指标与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中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真菌感染及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口腔黏膜无异常即未患口腔黏膜炎评为0 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伴有轻度疼痛评为1 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伴有点状溃疡,但未对进食造成影响评为2 级;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伴有片状溃疡评,上覆有白膜,疼痛较严重影响进食为3 级;口腔大面积溃疡,疼痛剧烈,张口存在困难,无法进食评为4 级。口腔黏膜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口腔黏膜炎且连续两次采集口腔黏膜病变明显部位的分泌物,检出真菌,比改发现孢子菌丝。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标准:a.具有典型肺部感染临床表现;b.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后肺部感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连续两次采集痰液发现真菌,并存在孢子菌丝;d.CT 检查提示真菌感染影像病变。符合a ~d 中的任意2 项即可判定下呼吸道真菌感染。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19.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用χ2检验行两组间差异比较,计量资料用(±s)描述,用t检验行两组间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 为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分级状况比较

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10.00%,对照组发生率4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分级状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5.00%,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5.00%,对照组发生率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和3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化疗药物虽然可以杀伤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于增殖旺盛的组织和细胞,造成的毒性更为明显[3-4]。口腔黏膜细胞是人体更新最快的黏膜之一,其更新周期约为7 ~14d,与人体深部组织黏膜相比,其更新速度更快,同时由于口腔黏膜可以反映人体深部组织黏膜的健康状态,是深部组织黏膜健康的风向标[5-6]。此外,虽然口腔中的酸碱度可以改变,但是深部组织黏膜的酸碱度却无法采用人为的方式改变,因此如果采用改变口腔黏膜酸碱度的方式来减少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却丧失了观察深部组织黏膜状态的机会,所以当深部组织发生真菌感染时就不能通过口腔黏膜状态的改变来获得,也就丧失了早期治疗深部组织感染的时机[7]。

三级预防护理模式中注重对患者口腔黏膜的保护,使用有助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修复的喷剂,可修复损伤组织,并提高局部组织的免疫力。同时采用巴氏法刷牙法和进食后及时使用盐水含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口腔内的细菌,还不会改变口腔酸碱度,有助于保护口腔黏膜[8]。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使用三级预防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和口腔真菌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5.00%、5.00%,都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说明三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的确能够保护口腔黏膜,促进受损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修复,进而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使用三级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减少口腔真菌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黏膜炎血液病真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康复新联合蒙脱石散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真菌造房子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康复新液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