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0-02-24陈欣欣陈韵蕾

收藏与投资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非遗家风

陈欣欣 陈韵蕾

摘要:在江苏省的地级市—南通,《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虽然目前南通非常重视对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然而非遗开发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独特性,同时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非遗;家风;文创产品;传承;创新

在倡导文化的本土价值和地域性特色的世界文化体系下,非物质文化所代表的地方性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开始被重视,非遗与文创的结合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南通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依托这些珍贵的非遗资源打造属于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不但可以实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是非遗文化在现代环境中重新突显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非遗文创产品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非遗的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但将非遗文化作为创意元素运用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实践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国内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与国外一些先行开拓文创产业的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在产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我国拥有种类多样、形式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未能充分利用,在创意开发层面上较为单一、浅显,水平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文创产品良莠不齐。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企业进行了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出了一些优秀的文创产品,但总体而言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文化内涵浅显、创意陈旧、设计手法单一、同质化严重、没有地方风格特征、性价比较低等。除此以外,和文化创意发达国家拥有成熟完善的文化创意产权保障体系相比,国内在产权保护方面工作较为薄弱,導致产品雷同严重、设计创意抄袭等问题屡禁不止。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保障属于个人创造力的文化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良好发展的前提。

二、非遗文创产品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江苏省地级市——南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目前,南通非常重视对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然而文化创意与非遗挖掘开发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在倡导文化的本土价值和地域性特色的世界文化体系下,非遗与文创的结合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是南通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收录了江苏南通范氏家族自明代嘉靖23年(公元1544年)直至2002年长达456年的十三代诗人的诗文作品。这些诗文作品在细谨之处为范氏子孙的行为准则设为悬鹤、奠定基调。习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范氏家风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民胞物与的济世情怀,为今天崇尚好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以传承《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为前提,着眼于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促进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创造性地转化范氏家风文化的现代价值。

通过非遗文化精神物化,对南通地域文化中的非遗传承现状及有效途径进行深层解剖,挖掘南通非遗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保护传承南通本土社会中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原生态非遗文化财产。(2)在满足大众与时俱进的文化需求问题上,重视与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市场开拓及专业艺术生产结合,带动南通文创产业发展。(3)加强原有生存土壤及民间、外力的作用,将南通非遗传承物化成文创产品新载体,成为民众与非遗接洽的精神桥梁,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工作提供了实际可行的建议。

三、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在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深入当地,实地调研,为项目的设计研发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咨询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专项指导,深入梳理和解读南通非遗文化内涵。在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中,选择了最为鲜明,同时兼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情感价值的形象——《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作为代表元素,为文化产品创意研发寻找准确方向。然后对所选取的文化元素进行规整和提炼,包括提炼该元素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昔日的使用者及背后的故事等,使使用者能够充分领会该元素的文化内涵,了解研发对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让该元素的气质与文化创意产品有效结合,体现南通的独有风格和文化风貌。

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独特性。首先,对范氏世家的文化背景、家风内涵等进行解析。其次,对其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文创产品设计作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的可行性。最后,以南通范氏家风文化为元素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并归纳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和精神诉求,为南通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提升非遗文化创新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这样的契机,需要着重研究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元素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在产品研发上,首先,需要注重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收文化信息的方式、手段以及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差异等。通过广泛的消费者需求调查,确定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目标。

其次,需要将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以一定的设计手法附加于产品当中。文化形式和设计手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创产品形式和功能的多样性,是连接文化与创意的重要载体。文创产品不但具有一般商品的实用性功能,还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于文创产品以文化为核心,反映在文创产品中就形成了特定的地方文化风格和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地方文化符号。同时,重视以创意手法注入文化要素提升文创产品的附加价值,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和精神诉求。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想将家风文化元素的精髓与产品设计相结合,需要先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思想。“礼义廉耻勇,忠孝仁智信”等都是中国人一直崇尚的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体现了人本向善的精神本质。因此,在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不能注重“写实”而要注重重“传神”,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而不是对客观对象事无巨细地全盘描绘。

一方面可利用符号学原理,对《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元素进行符号提取,再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为产品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对《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家风文化元素的提取进行时代语境的转化,以产品设计为载体,创造出一种新的非物质文化存在形式,传播非遗文化,从而激发更多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的兴趣,培养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及发扬。因此,家风文化元素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应该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整合,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而不是把传统文化的形式生搬硬套到没有对应意义的产品上去。

最后,在文创产品的色彩搭配上,可以借鉴南通本地民间工艺品使用色彩的特点。色彩在民间既是观念性的、历史性的,又是现实的、审美的,它不仅诉诸于视知觉,还受到文化传统和环境的制约。我国民间工艺品用色以红、黄、绿等纯度极高的大面积色彩为主,辅以间色,使作品色彩充满张力,营造热烈、隆重、喜庆的气氛。但南通地区民间工艺——蓝印花布艺术在其中显得特立独行,它仅使用简单的蓝白两色,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风格文静雅致、较为细腻,散发出独特的色彩感染力。扎根于民间的色彩在民俗风情中能够体现出民族心理特征,成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标志。朴素明快的色彩风格、代代相传的风俗,表明了蓝白两色在南通农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实用意义。这种与众不同的朴素与清新深得人们的喜爱,从色彩学角度来看,其背后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意义,与范氏家族提倡的家风品德也相契合。因此,可以将这种简朴的色彩运用于文创产品中,将其蕴含的特色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展现一种文静淡雅的独特风格。

在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打通生产设计环节,更需要在销售渠道和宣传上下功夫,要打破销售形式的局限,形成与游客甚至是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关系。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不断提升南通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過线上展示拓展销路的同时,也要积极定期举办线下文创活动,让南通的特色非遗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不断的创新提升,让人们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爱不释手,使南通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和更多商机。

四、结语

南通非遗在历史的沉浮里见证了当地的发展历程,是古代文明的活态化,也是南通先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蕴涵当地人的精神价值、情感理想、审美方式。在当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挖掘以非遗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是避免城市同质化、提升城市自信、塑造城市特色、构造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文化南通”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保护南通非遗、传承南通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陈欣欣

1994年6月生,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产品与展示设计。

陈韵蕾

1987年7月生,女,汉族,安徽天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翟博.中国家训经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卢晓雯,黄伟.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家风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2018,34(6):150-156.

[3]李贞.单霁翔:故宫品牌走向世界[J].中华儿女,2016(10):44-45.

[4]黄楚峰.天津非遗文化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3.

[5]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胡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白庆祥,李宇红.文化创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杨峥.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新会葵艺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8.

[9]沈雯晔.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设计振兴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7.

[10]高悦.扬州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

[11]汪广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非遗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百家姓看“家风”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百家姓看;家风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