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虽不敏,然余勤矣”
——我的成长之路

2020-02-23谭方亮

师道(人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菜鸟教案教学

谭方亮

“勤能补拙”,我在学生时代就深深地体会和领悟了这句话。也正是这个 “勤”字,让我在该读书的岁月里创造过 “辉煌”。说实在的,我从小就是 “愚笨”之人,智商、情商都低,不会说话,胆小、内向,极度不自信。学习成绩过得去,但从未出色。高中招生刚过最低录取线,进了一个非常薄弱的农村中学。进入高中后,跟当时大多数同学一样,平庸地过,马虎地活,成绩不太好。对于学习没有想过为了什么,因为当时,大学离自己非常遥远,从来就没有认真想过,读书还可以上大学。

一切改变就发生在高二。我们那一届,高中首次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我的上一届是高二参加高考,大量学生在筛选考试落败和高考失利后返回到我们这一届复读,所以进入高二时,我们这个文科班只有20多个应届学生,近70个复读生。拼搏的痕迹、考场的失利、人生的焦虑、高考的梦想,被他们带到了班级,无情地碾压着我 “无忧无虑”的生活,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大学原来离得那么近,第一次让我领悟到了读书的目的。

我真正的读书生涯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在他们强烈的感染和影响下,学习真正成了自觉的行动,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年的努力让我在近百人的班级里脱颖而出,高二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拿到了全班第一名。进入高三时,从高考考场又下来了一批复读生,我们班就分成了快、慢两个班。班上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我跟他 “咬合”着交替前进,也带动和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当年就我们两个人上了重点本科线,一步跨过“独木桥”,成了人人羡慕的 “天之骄子”。

大学的前三年,我继续保持着这种 “勤奋”的惯性。这种 “勤奋”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前三年,我每天6点起床,晚上10点才回宿舍,课室、图书馆、宿舍,过着典型的 “三点一线”的生活。基本上每天第一个到达课室,第一个到图书馆门口等候开门。我把别人用来逛街、睡觉、娱乐、恋爱的时间全用在学习上。每天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快乐,也有不少收获。1988年全国首次组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我们两个班只有4人通过,我的合格证书被放在系宣传橱窗一个月之久。二是体育。大学入学时被告知,体育必须过关,否则不能拿毕业证。这一点吓到了我,我非常恐惧,也非常焦虑。因为先天身材矮小,后天营养不良,从小我的体育成绩就十分差。为了能拿毕业证,我算是豁出去了。每天早上1个小时、下午1个小时的锻炼硬是坚持了两年,雷打不动。所有的体育考试项目一个一个地突破。引体向上,11个及格,19个满分,进校时,我连一个都做不了,经过两年的锻炼,居然能做到30个。

这段求学经历,让我收获很多,除了优异的学业成绩、扎实的知识功底、强大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个人信心外,还有两个收获非常重要,一直影响到后来。一是认识上的收获。五年的卧薪尝胆、笨鸟先飞最大限度地诠释了 “勤能补拙”,也让自己真正感悟到勤奋能够改变一切、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二是潜在的收获。五年的坚持,让自己不但养成了勤奋的习惯,而且这种勤奋的因子浸透在血液中、渗透到骨子里,在后来的人生随处可以不露痕迹地显露、不经修饰地体现。

“天之骄子”以及学生时代的“辉煌”伴随着 “哪里来哪里去”的分配政策转瞬即逝。四年后我又回到了高中母校,真是一夜之间“打回原形”。这是一所非常僻远、非常薄弱的农村高中。我读书时,它依赖大量的复读生暂时耀眼过几年;到我工作时,已经人心涣散、破败潦倒。当时教师几十号人,真正本科毕业的不多,大部分是专科,甚至不少是中师毕业的。来到这里,虽有比较大的心理落差,但我非常坦然,留下来了,而且一呆就是四年半。有朋友说我 “不思进取” “没有出息”,也有朋友说我“蛟龙失水” “虎落平阳”。实际上,我不是没有选择。毕业分配时,也曾有多个统一分配的单位,我都没去,还是选择回老家。我也不是没有抗拒,有过心理抵触、有过言语埋怨,但都无法改变现状。我是个宿命论者,心里虔信这都是命运的安排,无从改变,只能认命。

四年半的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有过喜怒哀乐,也有过酸甜苦辣。每顿永远只有一个菜的饭堂、一次次天未亮摸黑进行的早操、一个个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的晚上、一段段不知何处去的假期、一群群极度厌学的孩童……让人看不到希望和预期,是煎熬,但也是磨砺。

彼时的我年轻、任性、轻狂,有时也有点懒惰、偏执。但对待教学,我永远一丝不苟。那个时代,教学资源极度缺乏。依靠仅有的一本教师用书、两本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和大学教材,我写了一本又一本的教案。从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把握、课程的导入、流程的安排、板书的规划到作业的布置等仔细斟酌,反复推敲。

那个时候,除了班主任工作之外,写教案成了唯一的 “大事”。我的做法是 “一稿二试三改四调”,即:先经过仔细研究写出教案草稿,然后找一个地方自己单独完整地试讲一次,在试讲的过程中找出不如意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再修改原来的教案,有时这个修改几乎是完全推倒重来。修改完了之后,再正式上课。上完课以后,根据真实课堂的情况再作适当的调整,留下正式的教案。

正是由于对自己的严格、对教学的苛求,教学成绩很快就显露出来了。1992年的高二历史会考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绩,当年教师节我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年底受到县人民政府嘉奖;1993年的高考成绩依旧出色,当年教师节再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继续留任高三;1994年的高考历史单科成绩仅次于省重点中学,列全县高中学校第二名,并再次留任高三……正是由于高考成绩非常突出,1995年1月,我被选调进入当地最好的学校,即省重点中学。

农村四年,三次受奖,让我有了成就感,有了优越感。当时还真有点飘飘然了,以为自己真的不错,好像已经功成名就了。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真没什么。这样的 “优秀”,只是教学成绩的优秀,往往是蛮干出来的,没有也不可能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它并不能说明你就很优秀了。一个只有两年从业经验的老师会是一个优秀教师吗?这不让人笑掉大牙才怪。优秀有时也会是障碍,后来一段时间,我对教学没有以前那么尽力了,也不想有什么大的发展,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没有了前行的动力。幸好,半年后调到了另一所更好的学校,崭新的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优秀的学生,催生了心中那股激情,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菜鸟”是指某个人刚刚加入某个团队,或进入某个行业,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事物。处在这一过程中的人,就被喻为 “菜鸟”。从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教学岗位,我就是这样一个 “菜鸟”。

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我提前一个月就备好了课,多次熟悉、了解,几乎是全文背诵,课堂上的一切都是按照设定的程序走下来的,流程堪称完美。还记得学校第一次安排我出考试题,我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设置题型、题量的,结果被科组长全盘否定。还记得一毕业学校就要我任教毕业班,每次上课过程中,学生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一切,因而半个学期后我主动请辞。也记得毕业第五个年头第一次参加全县教师教学比武,我得到了一个象征性的优秀奖……虽然很努力,也很投入,但似乎一切都不如愿。本来就缺乏自信,加上效果不理想,让我的教学更加盲目,漫无目标,不知何去何从,每天都是机械地重复。一个轮回下来,这种状况有所好转。备课熟练了、课堂活跃了、教学有序了、组织轻巧了,学生的眼神也变得温和了、渴望了。自己对教学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但这种感觉只是相对而言的,处于一种低层次状态。说实在的,当时很迷茫,不知道怎么突破、怎么提升。

后来,经过多次公开课的历练,得到过各级教研员的帮助、名优老教师的指点;经过多次教学比武的锤炼,先后拿过县、市、省一等奖;经过多次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淬炼,包括省九五、十五课题研究,多次外出听课学习,吸纳众人之长;经过多次 “被学习” “被交流”的磨练,自身的进步日渐鲜明……后来,我一步步成为市级高三复习备考的专家、省特级教师,成了区域内的学术权威,赢得了专业尊严。自己 “忙”起来了,这种“忙”说明自己找回了自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强烈欲望。

二十多年来,我由一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成长为拥有专业尊严的历史特级教师,与社会的塑造、同事的帮助、学生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但更离不开自己对教育的那份执着与坚守、对学生的那种倾注与关爱、对自我的那些要求与压力……不断与时俱进,负重前行,在求索、反思、积累和创新中逐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与历史同呼吸,与课改共生长。

菜鸟是一种状态,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我们要尽快走过这一状态;但菜鸟文化是一种心态,能够催人上进,让希望永驻心中。它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新手、学习者的心态,以低姿态向前辈学习、向身边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从 “盲”到 “茫”,再到 “忙”,在 “菜鸟”文化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教学生涯的第十八个年头,我收获了一份大礼——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高中特级教师之一。对中学老师而言,它预示教学生涯到了一个巅峰,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幸运。在别人眼中,我 “事业有成”了、“化茧成蝶”了。但于我而言,却没有太多的激动与惊喜。一来不惑之年,经历的也不少,早已过了容易激动的青葱岁月;二来二十年的努力,总觉得该来的一定会来,心中渴望已久。

特级,不是终点,但我却看到了终点;特级,只是荣誉,但很容易滋长惰性。事业如日中天,工作风生水起,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在原单位就这么混下去,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但教学生涯刚刚过半,还有下一个二十年,我不想就这么过,期待更进一步的蜕变,盼望更大的发展。内心的强大冲动让我在一年后毅然决然来到了广州,置身于繁华的都市、课改的潮头,毅然褪去荣耀、洗尽疲惫,让自己再一次经受考验。

异地重构、举家迁徙、背井离乡,意味着回到原点,一切从头再来。当时的决心是坚定的,困难也是巨大的。我知道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因而,初来广州,摆正心态,以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的身份,从头做起。那段时间,与同事还不太熟悉,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生活,人是极端孤独的。所以大量的时间我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很多时候一个人在办公室挑灯夜战。但内心并不孤独,与书本为伴、以知识为友、同大师沟通,我在享受孤独的乐趣。正是这样一种享受,使得自己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潜心研究,自学了大量新课程理论,在相关网站上分享了许多优秀课例。借鉴不容易,超越自己则更难!

幸好,有广州这样一个开放舞台的招纳、有仲元中学这样一个包容平台的容纳、有大批历史同仁的接纳,我得到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多的再进步的机会。自我感觉,专业成长已是聚沙成塔、积页成书,教学的提升已非一两条街之距离,科研的长进已非一两日之所见。辛勤的劳作、不懈的追求也换来了累累硕果。十年来,我收获了番禺区名教师、番禺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事迹入选过华南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名师选介”栏目和《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广州地区高中教学名人录》 (仅两位历史教师入围)……当然,更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大批历史同仁,这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也是可望突破的第一资源。

猜你喜欢

菜鸟教案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菜鸟逆袭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半张纸》教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菜鸟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