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研究进展及应用举例

2020-02-22陈田田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综合评价

陈田田

摘  要:国土空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载体,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空间开发失衡、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趋严重,有效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成为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以攀西地区为例,对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空间用途管制策略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  开发强度  综合评价  生态保护  空间管制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b)-0105-04

Abstract: Territory is the basic carrier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home of peopl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imbalance of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serious de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Effective control of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tens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s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tensity, this paper takes Panxi region as an example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ts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territory plan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rritori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Territory; Development intens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patial regulation

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协调以及国土开发失衡、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1]。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国土空间管理的重大创新,对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对象是陆地国土空间及其承载的开发建设活动,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则是其综合反映,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防止国土开发失衡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府实施建设空间总量控制,调控国土空间结构的基本手段[2]。因此,本文在对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攀西地区为例,对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进行剖析,以期为其国土空间规划和管制提供参考。

1  研究进展

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是衡量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频率、速率、规模大小,资源变化程度以及资源反馈效应状况的尺度,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结构、多元要素的复杂概念。目前,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的内涵界定,二是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的定量评价,三是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探讨。就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的内涵而言,学者们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是指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与区域自然条件适宜建设国土面积比例;广义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是指区域内的建设用地规模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3]。就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的定量评价而言,学者们主要是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从多方面对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进行估算。例如,纪学朋等构建了建设用地开发均衡度指数,对各省建设用地空间配置合理性进行了评价[4],唐常春等构建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对长江流域人口-经济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5]。就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而言,主要包括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污染排放[6]、生态系统服务变化[7]、碳排放效率波动[8]、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9]等方面。由于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定量评价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在学术界广受关注。本文选取综合指标,构建相应的指数,对攀西地区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开展定量评价,以期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2  实证分析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包括攀枝花市的5个区(县)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的17市(县),总共22个区(县)(图1)。攀西地区总面积为6.8万km2,约占四川省面积的13.9%。攀西地区的地形呈现出了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又大于中部地区的特点。根据这种地形上的差异可以将攀西地区分为高原林牧区、大小凉山区、安宁河谷区和南部地区。截止到2016年,攀西地区的年末常住人口为605.78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2 418.6亿元,是四川省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人类是国土空间开发活动的主导者,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因此,本文从人类活动基础、人类活动方式和人类活动结果三方面入手,建立了攀西地区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攀西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各因子的权重进行了剖析。攀西地区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因子权重如表1。

从表中可知,人类活动基础、人类活动方式和人类活动结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5,0.4和0.35。其中,人类活动基础中高程和坡度的权重分别为0.42和0.58,人类活动方式中土地利用方式、道路影响力和人均粮食产量三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7,0.34和0.29,人类活动结果中人口密度,人均农业增加值和人均工业产值三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49,0.21和0.3。

所有指标按照不同的分级标准,分成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3,5,7,9。各指标的分级标准和赋值如表(表2所示)。其中,对高程而言,高程<1500m的区域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拔高度,高程3000 m以上正常人就会出现高原反应。因此,本文将攀西地区的高程分为了5个等级,分别为>3000 m,2500~3000 m,2000~2500 m,1500~2000 m,<1500 m。就坡度而言,本文根据山区发展特点和坡度分级标准,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25°,15~25°,6~15°,2~6°,0~2°。土地利用方式分级主要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干扰强度系数进行分级来确定;道路影响力主要是通过计算不同等级道路的影响力值来进行分级;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工业产值和人口密度主要是在Arcgis中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级,并以此赋值。

根据各指标的分級标准,生成各指标的等级分布图。再根据各指标的分级值和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法对人类活动基础、方式和结果进行评价,进而识别攀西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分布状况。

就人类活动基础分级而言,人类活动基础较弱的区域主要位于攀西地区的高原林牧区,特别是木里藏族自治县;人类活动基础一般的区域主要位于大小凉山区以及南部地区的会东县,安宁河谷区和南部地区(除会东县)的基础较好。就人类活动方式分级而言,人类活动方式较弱的区域主要位于攀西地区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主要是因为木里县的道路交通不发达、耕地面积狭小,人均粮食产量较低。人类活动方式较强烈的区域呈明显的带状和集聚式分布,带状主要是沿着安宁河谷,集聚状主要是以攀枝花市区和西昌市为中心。从人类活动结果分级来看,人类活动结果最弱的区域主要位于攀西地区的大小凉山区(除雷波县城外)和高原林牧区(除盐源县城外);人类活动结果较剧烈的区域主要位于攀西地区的南部地区和安宁河谷区。整体表现为中部地区的人类活动结果比西部地区剧烈,又比东部地区剧烈。从人类活动强度分级来看,人类活动强度较弱的区域主要位于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大小凉山区的美姑县、金阳县和布拖县的部分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剧烈的区域主要位于安宁河谷区和南部地区。整体而言,攀西地区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与区域地形分布相异。

3  结语

本文从“三生”角度,在对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攀西地区为例对其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空间差异性明显,整体表现为中部安宁河谷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最高,其他地区利用质量相对较低,并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对于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春竹,谭琦川,王丹阳,等.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建设适宜性的国土开发强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6):1276-1286.

[2] 李秋颖.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

[3] 严金明,迪力沙提  亚库甫,夏方舟.基于协同发展的省域狭义国土开发强度内涵界定与阈值测度[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4):263-272.

[4] 纪学朋,黄贤金,陈逸,等.基于陆海统筹视角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辽宁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3):451-463.

[5] 唐常春,樊杰,孙威.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布特征与政策启示[J].地理学报:英文版,2015(11):1377-1392.

[6] 陈伟莲,张虹鸥,李升发,等.新时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思考—基于广东省评价实践[J].广东土地科学,2019,18(2):4-9.

[7] Xu Y, Tang H, Wang B, et al. Effects of land-use intensity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a case study in Huailai County, China [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5): 416-425.

[8] 张苗,甘臣林,陈银蓉,等.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碳排放效率分析与低碳优化[J].资源科学,2016,38(2):265-275.

[9] YAN H, LIU F, LIU J, et al. Status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its impacts on land carrying capacity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7,27( 4): 387-402.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综合评价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