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与传播策略研究

2020-02-22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

于 勇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

一、基本理论基础

(一)国家形象理论

“形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如果将“形象”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国家形象就是对于国家外部或内部讯息而呈现出的主观感知行为。国内外学者关于国家形象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所谓国家形象,就是一个综合体,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在传承中所呈现出的外在形态,它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并客观存在的、相对固定的心理记忆。而事实上,国家形象需要自我认同与国际认同间的平衡,它是建立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是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构理论

建构理论中的核心命题之一即在国际关系当中,存在了作为共同利益与行为的关系与纽带之后,国际关系会相对良好,彼此的国家形象认知也会有所提升。也就是说,国家间的思想、观念、认识达到相应水平与程度时,国家间的关系会有所提升,其国际形象也会相对较好。建构理论为中国形象的认知与传播提供了指导,即要发挥观念与共同价值等因素在中国形象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二、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认知的访谈结果分析

(一)访谈调查设计

1.基本思路

围绕新时代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情况进行访谈研究,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深入探究,挖掘影响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形成的关键性要素,为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与传播策略提出有根据的建设性意见。

2.对象选取

访谈对象来自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该大学创建于1985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是中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开拓与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合作,尤其在柬埔寨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暨柬埔寨鲁班工坊的引领下,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校毕业留学生将成为职业技术技能领域的主流精英群体,成为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选取该校留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具有针对性、科学性。

3.访谈实施

在尽量控制性别平衡的前提下,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留学生中随机选取50名作为受访对象,以交谈的方式进行有关中国形象认知的调查。

4.访谈问题

访谈问题共6 个。为了方便交流与理解,问题有中文、英文、泰语、柬语四个版本,以全面真实客观地收集到访谈对象对于中国形象认知的具体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1)您来中国几年了?汉语水平怎么样?回答中,2 人是四年;20 人三年;14 人两年;14 人半年。其中2人通过了HSK5级;18人通过了HSK4级;2人HSK3 级;28 人虽未参加过HSK 考试,通过模拟考试,其水平从HSK2级到4级不等。

(2)没来中国前,中国在您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来中国后呢?回答中,没来中国前,25 人认为中国很大,人口众多;10人会想到长城、熊猫;5人想到功夫明星成龙、李小龙,并觉得所有中国人都会武术;5人觉得中国人在公共场所说话声音很大,不喜欢排队;4人认为中国好玩儿、好吃的地方很多;1人认为中国人用拱手礼的方式打招呼。来到中国后,他们普遍觉得中国很大,城市很漂亮,中国人也很友好、热情、准时,遵守规则,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武术。此外,他们都觉得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地铁、高铁等交通发达,网购也十分方便。

(3)您会关注有关中国哪些方面的信息?回答中,18人表示会关注中国与自己的国家有关联的外交新闻、活动等;15人表示,为了提高汉语水平会关注一些汉语知识;10 人表示会搜索著名传统文化、旅游景点、特色小吃等,7人表示不会主动去关注搜索关于中国的信息。

(4)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的信息?回答中,他们表示通过网络、电视、家人、去过中国旅游或留学的老师、朋友口中了解中国的信息。来到中国留学后,中国的老师、同学会跟他们分享一些中国的信息,也会通过参加课外活动与实践进一步了解中国。

(5)您认为媒体在提升中国形象方面的作用大吗?回答中,他们均认为媒体在提升中国形象方面作用很大,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包括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在内的媒体方式。

(6)您认为中国若想提升在来华留学生心中的形象,应该怎样做?总结他们的回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提升中国赴外国旅游者的素质;第二,加强各国媒体公正、客观、真实报道负责任的中国大国友好形象;第三,加强中外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相互了解,因为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和希望。

(二)访谈结果分析

1.积极方面

(1)整体认知较好

根据访谈结果来看,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整体认知较好,并随着在华时间增多和汉语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在“没来中国前,中国在您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来中国后呢?”这一问题中,仅有5人在没有来华前对中国人在公共场所的素质持消极看法。通过此数据可以推断,在排除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下,绝大多数留学生在主观情感层面上,对自己感受与认识的中国形象持积极、满意、肯定的态度。来华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期待值也比来华前有所提高,并能客观地看待与分析问题。

(2)新媒体传播方式效果好

受访的全部留学生表示,新媒体是其了解中国的主要方式,对新媒体在中国形象建构过程中的作用持有非常积极肯定的态度。这说明新媒体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在留学生群体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

(3)高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大学校园不仅是留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知识、了解中国文化的地方,也为留学生提供了各种信息渠道来了解外界事物。访谈中,留学生表示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是学校的特色与支柱,因此,他们每年都有参加文化艺术节、去历史博物馆参观、旅游景点感受民俗文化、走进中国知名企业感受中国创造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使留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中国文化,也感知到了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的中国,从而对中国形象产生了积极的认知。这充分说明,高校的育人功能在培养知华、优华的留学生中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并影响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

2.消极方面

(1)个体关注存在差异

在访谈调查中,43人仅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地关注相对应的中国信息,甚至来华初期的留学生还停留在分散、较浅的层面,这样会产生由于关注范围和深度有限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也存在认知度不深入的现象。此外,还有7 人表示不会主动关注中国的信息。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留学生个体间差异度较大,主动性不高,表示主动关注的留学生也是基于个人兴趣来选择性地关注内容。

(2)媒体传播内容欠佳

留学生回答“您认为中国若想提升在来华留学生心中的形象,应该怎样做?”这一访谈问题时,提到了各国媒体对于中国形象报道内容的把控存在失真、不足的现象,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这说明,外国媒体尤其是留学生所在国家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影响了中国形象在留学生群体中的认知。

(3)中外青少年交流不足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从化区的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实践发现,在外业调查过程中农村地籍调查表和农房调查表的填写字段过多,从而导致每宗地房屋的权属信息填写工作量较大,而在内业数据整理中,又需在Excel中逐条录入,在检查数据时又耗时过长,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工作量,工作效率不高。为此,文章通过实践,编写了地籍调查信息系统,并用其对地籍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留学生在访谈中表示,未来华留学前,中国赴外旅游者的形象影响着他们对于中国形象的部分认知。在提升旅游者整体形象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中外青少年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因为并不是所有外国学生都有机会来到中国留学,进而在与中国长时间的接触中对中国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因此,进一步增加中外青少年之间的交流,积极进行文化反思,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互信是十分必要的。

三、来华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优化与传播策略分析

(一)增强国家间的政治互信

国家间的政治互信有助于推动中国形象的提升。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应努力争取得到其所在国政府的官方支持与认可,推动中外学历的互认。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也依赖于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间的互访、沟通与交流,积极推动科技、经济、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实现共赢,这样就可为中国形象的传播铺平官方道路。

(二)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加强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

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的关注度、满意度、喜爱度比较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留学生每天身处于中国环境当中,接触中国人、中国事,更加真实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对中国产生认同,会更加关注有关中国的各类信息,从而对中国的评价更加全面。留学生对中国的认可度高,自然也会提高中国在其心中的形象。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提高中国形象在留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和力度。

(三)打造汉语新形象,构建多方位的立体中国形象传播体系

积极打造汉语新形象,拓宽传播渠道,建立面向留学生的多方位立体中国形象传播体系,对于进一步加深其对中国的认知,可以实现中国形象认知的最佳传播效果。

当前,国内各高校高度重视打造与传播汉语形象工作,依托教学科研平台以及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教法、校园文化、留学生管理等方面开拓创新,大力宣传汉语新形象,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形象传播培养体系。教育部直属高校西南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代表,其国际教育教学单位和来华留学生的归口管理单位国际学院,在课程多元化、校园文化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等方面积极打造新时代汉语形象。课程上,学院为各专业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概况、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等必修课,以及中国商务、书法、绘画、剪纸、舞蹈、民乐欣赏与实践、烹饪、中国武术等选修课。校园文化上,学院每年举办国际文化节、中华才艺大赛、泰国宋干节、汉语之星比赛、中文歌曲大赛、中秋晚会、新年晚会等活动,让留学生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增进了解。此外,学院建立“四海筝鸣”国际学生茶文化体验基地、国际学生龙舞队训练基地、国际学生五洲合唱团,组织留学生编创中文歌曲《我爱中华——一带一路是一家》。管理上,学院成立专门的留学生学生会组织,留学生可以申请与中国同学同吃住或去校内教职工家庭、校园附近居民家庭寄宿等,更加近距离体验中国文化。这三个“多元化”为中国形象的传播发挥了较为突出的作用。而这也为各高校通过打造汉语新形象、促进留学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方式,构建多方位的立体中国形象传播体系,进而提升中国形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四)实现汉语和文化传播由量到质的飞跃

汉语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工具,它能够对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对学习者的身份认知进行重构,进而影响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因此,新时代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量,而更在于质。而这种作用只有留学生的汉语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显现。因此,国内各高校要关注汉语教学与传播质量,以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可持续性学习。在高等教育领域,各高校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有自身特色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开展汉语学历教育、中外高校联合培养,办好对口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职业教育领域,各高职院校将留学生奖学金政策向职业人才倾斜,重视职业教育汉语教学标准建设,倡导职业+汉语的教学导向,着力解决职业汉语与专业知识、实训教学的衔接问题,增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与职业身份之间的联系。

此外,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跨文化构建的工程。文化,作为构成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有着天然的优势,它可以向外国有效宣传本国文化,进而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既服务于一国的文化,又促进着一国文化的发展。因此,在国家形象的发展与构成过程中,语言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语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的误解与片面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读、曲解或歪曲。因此,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文化传播应服务于中国形象的塑造,要向其展示悠久文明的中国文化、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这是新时代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与文化传播面临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中国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借助重大事件报道提升中国形象

对于一国国家形象的形成,其新闻尤其是包括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等领域重大事件的报道也会影响国家形象的构建,外国民众可以从新闻报道中吸取信息,从而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认知。因此,提升中国形象除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塑造,也可以将重大事件的报道作为辅助方式。

国际媒体对中国重大事件的关注与报道会引发国内民众,乃至在华留学生对事件的高度重视,他们在关注中国的态度、做法和措施的同时,也提供给中国最好的形象塑造与传播机会。因此,中国要加强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中掌握主动权、优先权和话语权,把握好重大事件的传播契机。一方面,对于重大事件,要及时、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报道,在进行具有层次类别的详细解读的同时,做到客观中立;另一方面,报道重大事件要站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话语表达要符合国际传播规律,为国际上关注中国的受众群体提供了解事实的渠道,这样就为中国形象的传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新媒体开拓中国形象传播的渠道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当今国际获取外国信息、了解外国形象的主流渠道,它具有有效突破国界限制、时间限制、容量限制等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利用新媒体开拓国家形象传播的渠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面向来华留学生提升中国形象效果的重要举措就是加强新媒体传播。首先,加强官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度。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各高校的国际学院可入驻抖音、微博等当下受留学生欢迎的互联网平台,以中国文化、重大事件、校园活动等为切入点提炼出彰显中国形象的精华,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技巧,提升中国形象的传播效果;其次,增加来华留学生对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www.hanban.org)、网络孔子学院(www.chinesecio.com)、汉语桥(bridge.chinese.cn)、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www.blcup.com)、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www.icourse163.org)等网站的点击率、学习率。这些网站拥有大量适合留学生阅读的书籍与新闻、观看的视频,丰富的资源从不同视角体现并传播着中国形象。然而留学生对于这些网站并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因此,应加强这些网站在留学生群体中的推广与使用。最后,邀请外国主流媒体走进中国城市与高校,以外国本土的语言风格传播中国声音,借助外国媒体的信誉力、公信力,把中国形象传递给来华留学生。

四、结束语

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华留学,他们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外汉语界肩负着传播汉语与文化、传承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使命。希望“汉语热”的浪潮能为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形象认知和传播提供有效途径,为中国形象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教室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汉语新韵》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