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强化路径

2020-02-22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院校政治

何 毅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 年2 月27 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而这也正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 号令)中要求的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中的第一条[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弱化的现状

信息化时代浪潮下,网络文化泛滥,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受到冲击,在多元发展的趋势下,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目前各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显现效果,有些高职院校仍存在领导表面重视而实际忽视的问题。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队伍建设还不够成熟,很多辅导员的思想和专业无法与时俱进,坚守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因种种原因而缺乏持续的热情及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养不高,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与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发挥不充分,有弱化的倾向。在高职辅导员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无法使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的了解不够全面,开展引导工作也做不到非常及时[2]。没有深入的思想了解,就没有有效的思想工作,学生堆积起来的思想问题无法及时排解,进而可能造成矛盾的产生,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高职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和老旧,学生与辅导员逐渐产生距离,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一种说教空谈大道理的形式主义,越来越缺乏实效性。高职辅导员没有专业化和职业化,绝大多数高职辅导员是刚毕业不久才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年轻的辅导员虽然容易与学生处理好关系,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自身也缺乏足够经验,只能尽可能为学生解决一些成绩管理、住宿管理、考勤记录等事务性问题,至于专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3]。

2 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弱化的原因

2.1 高职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一主要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观念还停留在仅仅确保学生在校不出安全问题的层面。学校管理评价中以常规为主要内容,导致不少学校把行为规范管理作为“头等大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多、投入不够大。由于高职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习、行为习惯相对比较差,因此一些高职院校采用诸如“半军事化”“半封闭式”之类的管理,管理效果明显。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职辅导员的管理职能空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被忽视,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不高,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不断弱化,学生中出现行为表面上服从管理、思想内心里并不一定完全认同的普遍现象。

2.2 高职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无法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令第43 号中辅导员九个方面的工作职责虽然比较明晰,但在实际操作上难度不小。高校辅导员虽被定位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实际上却在做着各种事无巨细的“杂务”,整天风风火火忙碌着又没有多少价值感可言。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最基层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工作内容涉及面广,而且较为繁琐。一些发展中的高职院校,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每个部门只要涉及到与学生有关的工作,最终都需要由辅导员去落实到位。辅导员做着“一针穿万线、线线不能断”的工作,不论学生工作的决策与布置是否科学合理,单就工作量来说,这已经使得很多辅导员无法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有效集中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在高职生成分比较复杂、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实际状况下,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师生配比不太合理。如果完全按普通高等学校师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来配备专职辅导员的话,高职辅导员平日容易深陷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里不得脱身,学生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入微、保质保量。加之,高职辅导员薪资、政治等各方面待遇并不高,其本身的职业归属感差、职业认同感低,就更难保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2.3 高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不高

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辅导员在个人的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看不到发展前景,发展渠道不通畅。在高职院校还面临一些传统偏见:辅导员可有可无,辅导员不务正业,素质不高,专业搞不上才干这一行等。辅导员岗位往往被作为临时过渡性的“跳板”,这直接导致辅导员队伍的辅导员极不稳定。以湖南岳阳某高职学校为例,30 岁以下的辅导员占比达95%以上,缺少男性辅导员,且平均工作年限不超过3 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观念、薪资、政治待遇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高职辅导员流动性较大,造成学生工作被动,师生关系容易出现不稳定的局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完全考虑院系及专业的特点来选聘辅导员。以湖南岳阳某高职学校为例,高职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硕士研究生占比不到10%;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思政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辅导员占比不到5%,且这些辅导员大多是以音体美专业为主,都不能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很多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功底薄弱,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力不从心。辅导员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工作状态下,参加业务培训进修的时间和机会也很有限,自身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很难得到提高。而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面对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2.4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无法量化,不便评价

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其政治引领作用无法进行量化,一时难以见到成效,更难以突出其亮点所在。对于辅导员来说,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漫长且艰难的,而且很难呈现出具体的成效,这也使其往往会被辅导员所忽视,反而处理学生事务,则更能突显出辅导员的价值,使其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4]。

比如说活动育人,就育人效果而言,存在重形式、轻功效的问题。不少辅导员有时候没有深刻认识活动育人的价值,没有透彻理解活动育人的内涵,长期以来,往往把一些学生活动当成任务来完成,容易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这不仅没有通过活动来让学生享受德育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反而可能会带给学生一些负面影响。辅导员劳心费力组织活动,而活动成效、活动反思等反馈总结却恰恰容易被忽视,育人效果没有得到重视。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隐性化特点,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容易造成“费力难讨好”的局面,高职辅导员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来主动地开展德育活动的就更加屈指可数了。

3 强化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对策

3.1 做好标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要有的放矢。一是要较为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教重于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自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时代精神;三是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革命红色文化的学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高职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兼职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讲座,将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在学生当中树立榜样,做好指向标,散发正能量。要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基于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抓住高职生的兴趣点,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2 营造良好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

习近平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辅导员一个人的事,全校广大教职员工作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高职生大多数在家庭教育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学习热情等都急需引导,但相较于学习、行为习惯等问题,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与关键。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再多,落脚点也是育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

从学校各级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需要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加深对辅导员职责与定位的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保障,学校党委领导需要真正重视起来,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举措,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应积极为辅导员把控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而创设条件,应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引导全校全员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共同关爱辅导员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关心和支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努力营造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氛围。

3.3 找准定位,科学合理选聘高职辅导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着力建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必须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高职辅导员的管理,制订切合校情、学情的辅导员管理制度,避免辅导员角色不清,目标不明,“打乱仗”的尴尬局面,让其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4]。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个人具有良好基础,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更需要学校持续系统地加以培养提升,从而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的责任。

辅导员能力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有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应严格把好高职辅导员“入口关”,要根据学校院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对拟聘辅导员的学历、专业、性别、地域、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做到人员配置结构相对合理。特别是要选聘思想觉悟高,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热心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年轻人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比例虽然理论上按照1:200 的比例来配备,但是要考虑到高职学生层次、专业特性等因素,要根据工作需要灵活看待配备比例问题,从实际出发,配足、配强高职辅导员。

3.4 建立高职辅导员工作标准,健全激励机制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标准,特别是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量化,通过学生事务处理来对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进行内化,辅导员在事务处理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强烈的政治引领作用[6]。结合学生工作实际的需要,可以尝试推行在重点专项工作上实现辅导员专业化,为辅导员全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下现实基础。比如在学生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学生资助评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创业指导等方面配备专业化辅导员,从各个点上突破,达到育人目的,同时这也推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要健全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把考核结果和辅导员的工资待遇、评先评优、培训发展等方面联系起来。学校各级党组织需注重对辅导员的关心与培养,提高辅导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高职辅导员的薪资待遇,从而保障辅导员在工作中充满活力和热情,对工作有认同感和成就感,以保持队伍的长期相对稳定,吸纳更多的青年优秀人才进入高职辅导员队伍。

猜你喜欢

辅导员院校政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