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沌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2020-02-22蒋逢灵刘贤群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徒职业院校校企

蒋逢灵 刘贤群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改革,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机。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保障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非线性系统。人才培养中的各个因素,比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学生成绩、职业岗位等表现出混乱行为。这种混乱行为完全超越了传统理论的研究范畴,势必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非线性的演变过程[1]。混沌理论将周期的与非周期的、混乱的与有序的、确定的与模糊的、必然的与偶然的相统一了起来[2],非常适用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非线性特性的理论分析,必然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产生深入的影响。

1 混沌理论的内涵

混沌理论是研究非线性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看似不确定性却有着可遵循的规律,看似无序却有序,具有混沌、分岔、分型和孤立子的表现特征,普遍存在自然界中[3],是研究非线性系统的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自然科学上继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4]。20 世纪60 年代,美国著名气象专家Lorenz 发表的《确定性非周期流》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其大概思想是在森林里的某一个角落里有一只蝴蝶煽动翅膀,会引起太平洋的海啸。随后法国物理学家Henon、Rulle、华人学者李天岩以及美国生态学家May 等研究者对混沌、混沌现象、混沌电路、混沌控制以及混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经济理论、医学研究、教育教学中。

混沌具有非线性、类随机、无规律、模糊关系[5]、对初值极其敏感等混沌特性,其混沌系统是一个与确定性系统有着显著区别的混沌系统,具有对初值极其敏感特性,即系统的初始值发生细微的变化,其输出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混沌系统的混沌行为看似无规律却又有规律,因为它的运动状态在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可以确定,因此可以说研究混沌学就是研究混沌中蕴含的“看似无规律却是有规律”的混沌行为[6]。

2 混沌理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2.1 混沌理论与职业教育理念相通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以岗位为导向,以职业体系为标准,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系统,与混沌理论中的混沌、分岔、分型和孤立子等特征相吻合。混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发散思维锻炼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混乱问题,遵循“教学可循,教法可变”的原则及时纠正疏导,可使混乱行为有序和稳定,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2 混沌理论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职业教育复杂多变,信息瞬息万变,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加大,传统的理论分析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复杂性、环境适应性重视不够,没有进一步揭示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而混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遍历性与普遍性,非常适合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的转变提供了富有价值、可借鉴的新思维,同时为现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思路

3.1 混沌理论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启示

在混沌系统中,线性与非线性特性是息息相关的,但其非线性特性的表现形式最为显著。现代学徒制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工作情景,重点突出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地位,学生有着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学校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的双元培养[7],这种双重因素极大可能导致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非线性特性,以致现代学徒制实施可能朝着难以预测的混乱阶段发展,极有可能受到内外因素的变化导致现代学徒制实施发生突变。

3.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我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依托校企双方的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条件等优势资源,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施教场所变化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结果是一个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系统。基于混沌理论,结合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强势优势资源,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处理好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企业与学校、教学环境多变等之间的关系,对预期结果进行预判,便能朝着预期的效果发展。

3.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的路径

3.3.1 强化初始条件,确定校企共同体

混沌初值的敏感依赖性是指系统初始值发生很小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结果的巨大变化。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严格贯彻国家政策方针,整合学校与企业内外部优势资源,按照“双向培养、合作共赢”的原则,确定“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校企共同体,制定校企合作、师徒培养的实施方案,实现校企“双过程”的融合,学校与企业招工的融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实践过程的融合,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的融合[8],学业成绩与学徒技能学习的融合,加强对人才培养初始条件的确定,为现代学徒制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3.3.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多的是以市场和人才需求为导向,涉及行业企业面广、岗位多,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发散和混乱的。职业院校应以混沌理论为依据,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自身办学特点与优势,结合区域经济优质企业或者深度校企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合作专业,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3.3.3 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

混沌中蕴含着有序,这种有序表现为现代学徒制项目必须遵循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具体要求和学校情况,及时完善和优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中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9]。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将岗位技能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到课程内容中,推进体现岗位职业标准的“1+X”证书的有机衔接,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上课与上岗的融合。

3.3.4 建立政校企一体化平台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有着显著的区别,国外是企业主导,整个实施过程是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而我国则是政府牵头,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这样就制约了人才培养的最大效果。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牵头,争取获得政府更大的支持力度,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建设政校企一体化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利用平台掌握学生(学徒)的学习状态,比如学习效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与目标偏差较大等。对于这种混沌行为,教师(师傅)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恰当的手段进行干预,使得混沌行为趋于稳定和有序发展。

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4.1 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不再是一种简单双方遵守的契约关系,而是与混沌交织在一起,是一种动态的、持续不断变化的互动,缺少任何一方都将是混乱而无序的。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政府主导下、主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校企合作双赢,企业优先”的价值理念,与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清远磁浮交通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轨道交通行业制造装配龙头企业中车集团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多方参与、多维评价、全方位监控”的“两多一全”保障体系,完善了“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师徒融合”的“三融合”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育人、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五合”机制。

政府部门应发挥“组织协调、资源调配、多方联动”的优势,积极为现代学徒制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颁发相应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保障学徒制项目的顺利开展;而企业则放眼未来长远的发展,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培养一批技术储备干部;学校则借助现代学徒制项目大刀阔斧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改变育人的方式、拓宽招生的方式与途径、优化校内外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照应”的镜像关系。

4.2 合作开发学徒制项目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的零差距

现代学徒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环节的实施等因素,导致人才培养的不确定性,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分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重点落实“课程培训内容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实践教学对接岗位职业技能的、校内实训对接顶岗实习”的全方位对接,是一种确定性的培养过程。

本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过程中,为了实现学徒制项目人才培养的的有效对接,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及技术研发,企业则选派能工巧匠师傅进驻校园学习教育教育管理与方法、校园文化、职业指导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技能,合作开发编写基于真实项目工作的教材,紧紧跟随企业行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实现人才培养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差距,将混沌系统中的确定性与随机性有机统一起来。

4.3 深化教学改革,弹性灵活的实践教学设计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行为,背离了学校之前传统教学行为的目标。然后,实践教学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都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混乱行为。正是因为这些混乱行为,才能使实践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陈旧,摒弃默守。本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为例,本着“双向培养,合作共赢”的原则,校企共同建立了“国际电气技能培训中心”,结合企业弹性生产情况,安排相应课程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即便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过程中存在混乱行为,教师/师傅也能驾驭混沌,通过恰如其分的教学手段对混乱行为予以引导,使整个教学环节有序实施。

4.4 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三阶段+一平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立足于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三阶段+一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分阶段进行培养,改变了以往那种“师徒协议”式的无序培养。其中“三阶段”是学生/学徒的培养阶段。第一阶段,即一年级学徒适应阶段,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进行培养,不分职业岗位的方向,统一完成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基地采用“一师多徒”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第二阶段为二年级学徒成长期,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若干学徒专班,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采用“一徒多师”的形式,将行业企业标准、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践教学中;第三阶段则为学徒成熟期,采用“一师一徒”方式,由企业师傅一对一指导,实现由学徒向企业准员工的蜕变。“一平台”是指通过政府、企业与企业共同建立的政企校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对学徒制项目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反馈与分析,以及动态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现代学徒制“三阶段+一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将混沌系统中的无序与有序相统一。

4.5 建立多元化、科学合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是混沌系统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过去那种统一标准测量学生综合学业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应采用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学生/学徒学习考核、实践考核、顶岗实习考核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等进行评价。

4.5.1 建立校企共同考核的组织机构

现代学徒制项目校企双方成立管理组织机构,共同完成学生/学徒的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实践管理、顶岗实习管理及就业管理等各项工作。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采用“双主体”责任制,学校和企业选派优秀教师和员工担任学徒制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考核评价等环节,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及师生座谈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统一。

4.5.2 组建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

面对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及工学结合的实践操作要求,校企联合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融合企业文化,将安全生产、成本控制、技术指标、生产流程等指标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多种层面的角度对人才培养进行评价,更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的质量。

4.5.3 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监控与反馈体系

混沌系统具有反馈体系,这种校企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评价监控与反馈体系,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结果,可以使评价系统趋于稳定而又不至于混乱失控,对保障现代学徒制项目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与企业通过评价监控与反馈体系,全面了解学生/学徒的学习效果、教师/师傅的培养过程、企业与学校的参与情况等人才培养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调整纠正,以便人才培养结果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5 结束语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蕴含着无序与有序的混沌特性,有序可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无序则破除默守陈规,重新创造新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应用混沌理论,有助于人们正视教学中的混沌行为,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整教学思路与意识,使人才培养效果趋于稳定而有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混沌理论相对较少,该文基于混沌理论,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徒制项目为例,在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不断总结与积累经验,希望能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学徒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魔术师的学徒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