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32例外科术前患者肺功能状况调查分析

2020-02-22张丛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限制性功能障碍阻塞性

张丛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北京市 100191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外科,特别是心胸外科和腹部手术适应证及围术期维护措施选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术后与呼吸相关的并发症也显著增多,对肺功能检查的需求日益增多[1]。另外通过术前肺功能筛查同时检出呼吸相关疾病,如从未诊断过的早期,无症状或有潜在危险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哮喘,这也成了术前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之一。故本文选取了部分外科术前患者的肺功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1—6月在我院准备择期手术的732例患者。选择标准:(1)既往无明确的慢性呼吸疾病诊断史;(2)能较好地配合肺功能检查者;(3)排除心胸外科患者或近期内有心梗、慢性心衰或肺心病等心肺疾病。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肺功能测定按照美国胸科协会及欧洲呼吸协会联合指南推荐办法进行[2],仪器使用美国MedGraphics肺功能仪。测试完成后收集以下肺功能测定结果: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肺活量(S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总比(RV/TLC)等。

1.3 试验分组 (1)根据性别分组;(2)根据年龄分组,中青年组:≤65岁,老年组:66岁及以上。比较各组间肺功能异常发生率。

1.4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郑劲平等提出的判定标准[3]分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非特异性肺功能(NSPF)采用2009年,Hyatt等[4]提出的FEV1/FVC、TLC正常,但FEV1或FVC降低,或者两者均降低的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入组732例患者,其中男365例,女367例;患者年龄18~90(61.5±11.2)岁,中位年龄62岁。肺通气功能完全正常者526例,占总体71.9%,非特异性肺功能85例(11.6%),存在通气功能障碍者121例(16.5%),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8例(13.4%),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0例(2.7%),混合性通气功能能障碍3例(0.4%)。另外在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中,参照ATS/ERS引用的肺功能损害分级,即肺功能损害程度(FEV1占预计值%):轻度(≥70%)共53例,中度(60%~69%)25例,中重度(50%~59%)12例,重度(35%~49%)5例,极重度(<35%)3例[5]。

2.2 不同性别肺功能异常率比较 男性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58例(15.9%),限制性11例(3%),混合性2例(0.5%),正常及NSPF 294例(80.5%)。女性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0例(10.9%),限制性9例(2.5%),混合性1例(0.3%),正常及NSPF 317例(86.4%)。男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9.5%高于女性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男性阻塞性障碍发生率为15.9%高于女性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本次调查中由于限制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人数较少,故将两组合并统计,限制及混合性障碍在男女组间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516>0.05)。

2.3 不同年龄段肺功能异常率比较 中青年组共477例,阻塞性障碍50例(10.5%),限制性7例(1.5%)。老年组共255例,阻塞性障碍48例(18.8%),限制性13例(5.1%)。与中青年组比较,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2<0.01),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4<0.01)。

3 讨论

术前肺功能检查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安全性评价,患者肺功能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和疗效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出现的概率。本次调查发现尽管排除确切诊断过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仍然有16.5%的术前患者检出通气功能障碍。有研究显示[6],患者FEV1或FVC占预计值低于70%,将增加PPC的风险。此次术前发现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多以阻塞性为主,占所有障碍患者中的81%,远超限制及混合性。而且其中肺功能损害程度达中度及以上的患者达到45例,占所有阻塞性障碍患者的45.9%。有研究显示[7]术前阻塞性通气功能越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对于很多术前肺功能异常患者,外科医师往往只关注对其手术及术后风险的评估,而未能及时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导致很多呼吸疾病被漏诊。因此,对术前筛出肺功能异常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建立长效的防控体系成了我院内外科需要协作解决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男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可能与男性多有吸烟和职业暴露等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危因素有关。在周营营等人的研究中[8]显示,外科患者多数有吸烟和职业暴露等COPD高危因素,COPD的患病率高,漏诊现象十分严重。男性患病率虽高于女性但与性别无关,与暴露史有关。故在临床工作中,医护应重视对更易有吸烟和职业暴露史的男性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而限制及混合性障碍在男女组间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

本调查中,由于青年人占比过小(4.5%),故将中青年组合并统计。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达18.8%,限制性障碍发生率5.1%,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人由与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导致其容易出现肺功能下降,增加了手术风险,应予以重视。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查发现NSPF有85例,占11.6%,仅次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人数,可见NSPF并不少见。在崔佳[9]对NSPF分布特点及演变的研究中得出NSPF是一种独立的肺功能类型,约1/3的NSPF可以长期稳定存在,1/3转变为阻塞性障碍。由于NSPF多提示存在小气道功能减退[10],并可能转变为阻塞性障碍,应当引起医护的警惕。

基于以上,术前肺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一项检查,尤其对于老年,男性这些高危人群应更加重视肺功能检查。对于筛查出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应及时进行多学科协作,尽早帮助患者诊断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呼吸系统疾病,而护理方面应加强对此类病人的宣教以及呼吸训练,更加充分地预防PPC的发生。

猜你喜欢

限制性功能障碍阻塞性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