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0-02-21王露

大陆桥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人力资源管理

文 / 王露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经管类学科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相交叉融合的课程,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即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员工关系管理来开展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识人、育人、用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在未来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的专业能力。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人数较多,一个教学班学生一般至少80人以上,师生互动较少,课程教学多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兴趣不高。因此,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的课堂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教学工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上述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改进教学效果。本文基于“雨课堂”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讨这一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雨课堂”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现状

(一)教学与考核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共 48学时,以教师在课堂理论讲解为主;该门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70%,平时成绩主要由日常出勤、课堂表现以及平时作业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30%。

(二)传统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第一,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为经管类学科基础课,学生人数较多,通常一个教学班学生至少80人以上,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课程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师主导灌输方式,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环节较少,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低,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足。此外,只强调课堂教学,忽视课前课后等教学环节,即使教师布置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作业,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方式,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较少自主学习。

第二,在课程教学手段方面,大多数老师基本上采用的是“教材+PPT”的方式,而PPT基本上只是教材的复制品,主要用来展示理论知识点等,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以及视频资料等难以与学生分享。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慕课等网络学习手段的兴起,学生每天可以从各种渠道接收到各种新消息。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忽视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第三,在课程考核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经管类学科基础必修课,多为考试课,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重较大,一般占到70%,难以全面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但是,即使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学生基数较大也导致了日常考核难度的加大,比如考勤费时费力、课堂表现考核无法涉及每位同学、作业的真实性难以衡量等。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有效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亟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联合推出一款倡导主动学习和课堂参与互动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创新教学工具,为解决上述传统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二、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雨课堂”平台介绍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合作开发的一款交互式智慧教学工具,它通过微信和PPT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后复习的完整教学体检,并且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雨课堂”的使用非常便捷,对于教师来说,“雨课堂”只是作为PPT一个插件,可以直接在原来的PPT中加入视频、习题等互动元素,简化了步骤;对于学生来说,直接微信扫码登录即可获得相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参与答题、弹幕等互动。“雨课堂”可以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可以推送预习课件,学生接收资源并预习;课中,学生扫码进入课堂,可以查看PPT、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标记反馈、参与课堂答题、弹幕互动,教师可以随机点名等;课后,学生可以接受课外教学资源、并完成章节测验等。此外,“雨课堂”有非常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比如,课前,学生是否浏览了预习课件、浏览的时间、完成的进度等;课中,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和时间,学生标记不懂的内容反馈,每节课都会有优秀学生和预警学生排名;课后,学生单元测验的准确率和速度等,这些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日志数据,有助于教师根据数据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二)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雨课堂”的特点和功能,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特色,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设计。

1.课前准备、预习资料推送。教师在开课之前,首先通过“雨课堂”创建课程和班级,制作基于“雨课堂”的课件,可以在原课件中添加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主观题、投票等,增加课堂授课时的互动性,课件中也可以添加网络视频、慕课资源等。制作单元测试题上传“试卷库”,制作预习课件便于推送到学生的手机进行预习,教师还可以在预习课件的特定页面中添加语音讲解。预习课件一般根据学习目标、基本知识点等,选择引导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比如,就“员工招聘”这一章,教师预先将一些名企的招聘案例——“阿里巴巴校园招聘程序”“欧莱雅三大校园比赛”“宝洁校园招聘程序”通过“雨课堂”课前推送给学生,并提出案例思考问题,并允许学生线上分组讨论,这些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学生上课时就可以对课程内容有基本的把握,并且带着问题和想法去上课,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雨课堂”还能查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起到督促和检查作用。

2.课堂教学、实时互动。教师在PPT中开启雨课堂授课,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码进入雨课堂,教师可以查看进入雨课堂的学生来实现考勤,节省了点名考勤的时间。教师开始授课,PPT直接推送呈现在进入雨课堂的学生手机上,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如果遇到不懂或疑惑的内容,可以点击“不懂”,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查看“不懂”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课后答疑时有针对性的重点解决。教师可以在一个知识点讲完后设置随堂习题测试,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在手机上直接作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置答题时间,还可以通过“课堂红包”激励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系统会根据预设正确答案自动批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正确答案以及正确作答的学生比例,教师可以实时掌握课堂的教学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开启“弹幕”功能,对于某个讨论题,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匿名发表评论,大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课堂的趣味性。此外,对于一些分组汇报的作业,还可以利用“雨课堂”中的“投票”功能,请学生们给汇报的同学投票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提高平时成绩的多元性。最后,课堂中推送的PPT可以保留到课后,避免了学生课堂中拍照记录等情况。“雨课堂”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形式和趣味性,提高了师生的互动程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3.课后作业推送、课堂数据总结。课后,教师可以推送一些由于课时限制无法课上学习的课外资料等,比如在“员工招聘”这一章,对于员工能力测试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推理测验”可以推送给学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行测试。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推送课后作业或者单元测试题,提前在系统中设置答案,学生做完测试题,即刻可获得自己的得分和正确答案,教师也可以查看到学生整体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增强师生的互动,教师还可以语音留言讲解错题以及学生课堂中点击“不懂”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线上答疑。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雨课堂”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全教学周期的数据都可以获取,包括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出勤情况,课堂测试情况(答题人数、成绩、“优秀学生”、“预警学生”等)、弹幕推送情况、课后习题情况等,这些教学数据一方面为教师分析及调整后续课程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形成提供考核依据。通过“雨课堂”,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的全方位、全周期、及时高效。

图1 “雨课堂”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表1

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三)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改革设计

作为专业基础课,《人力资源管理》一般为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只凭个别的课堂提问以及书面作业批改,较难全面衡量每位学生的平时表现,因此,传统教学课程考核时一般会加大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比例。而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教师可以获得每位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真实有效的全过程数据,可以全面衡量每位学生的平时表现,因此,可以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平时成绩比例可以由传统教学考核方案中的30%提高到50%,其中,考勤占10%,课前预习情况占5%,课堂随堂测试和表现占20%,课后作业占15%;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比重由传统模式中的70%下调至50%。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比传统教学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更加合理。

三、基于“雨课堂”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评价

经过一学期(2018—2019-2学期)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授课班级的83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3份,回收问卷83份,其中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问卷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普遍持正面评价,近八成的学生表示喜欢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67.47%的学生认为该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68.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87.96%的学生认为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提升了课堂参与感。由此可见,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经过一学期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为教师提供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教学日志数据,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的影响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6题一题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