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思考

2020-02-21李芏巍

大陆桥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枢纽片区供应链

文 / 李芏巍

(李芏巍教授,中国著名专家,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与产业园区策划专家,中国电商物流研究应用领域实战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物流策划第一人”、“中国园区思想者”和“案例化”的专家。现职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与中物策(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物流与供应链智库核心专家。)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正式挂牌,作为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连接点,抢抓自贸区机遇,将加快打造成为经济合作引领区和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推进枢纽经济、物流、贸易高质量发展。目前,建成8个内陆港片区,通过“一带一路”大通道,经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直达欧洲,开通了的中欧班列,形成了公路、铁路、海运完善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由港而建、依港而兴,这是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最大的优势,拥有国家的战略支撑良好的发展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高效的营商环境等诸多优势。

“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等政策利好在叠加,为城市用好枢纽资源、发展枢纽经济提供了正当其时的机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自贸区与国家物流枢纽构建战略定位思考站在国际供应链枢纽层面来规划。

未来全国性物流园区80%向铁路靠拢(国家部署‘交通物流联合发展方案’2018年起),要以枢纽成就项目价值,让规模服务最大化于项目发展,大力提升和放大项目服务效能,要理清与周边的关系。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枢纽要认真研究自身水陆空资源,实现资源、生产、消费、服务的衔接,否则枢纽的价值难以实现。

将充分依托港口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用足用好自贸区平台,创新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制度,推进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建成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开放创新、政府治理包容审慎、区域发展高度协同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向改革开放深水区的挺进,必定会引领带动陆港片区和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加快努力实现宏伟目标。

寻找最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方向的定位方法。视角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服务大本营,未来发展最匹配的战略方向的方法是:统筹在物流大通道网络中的战略地位、布局、功能等多重因素,为物流枢纽城市做发展定位。结合城市宏观发展层面考虑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发展战略走向的问题。要结合城市宏观发展层面来考虑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区发展战略走向的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性、定位、定向,关注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生态格局、交通系统。

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自贸区政策优势为依托,打造物流枢纽城市。依托枢纽城市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能力,包括辐射范围及能力等基础,评价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枢纽核心竞争力。项目形成“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自贸区政策优势为依托,打造物流枢纽”的发展战略思想。

发展路径,承接产业转移,主动产业升级。承接国际前沿城市商贸服务业产业转移,整合中小型生产企业资源,对接优势生产企业资源,为他们提供整套的品牌与产品策划与营销方案服务,提升经济圈产业的品牌发展意识与市场认可度,缓解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供应链金融,紧跟供需诉求,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把脉国内外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消费市场动向,对接加速城镇化的消费需求,通过与供应商、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的全面对接,在产品的生产、仓储、运输、分销、跨境采购与配送等供应链全程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搭建大数据平台,挖掘互联网+传统产业价值。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设施设备,搭建电商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分销、电商、物流大数据服务,优化升级产业的资源配置,全面挖掘产业的大数据价值。融入协同发展,实现借力崛起的重要平台。

依托自贸区的建设契机,形成资源集聚中心、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打造数字贸易和中国跨境贸易大门,以“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与创新为契机和引擎,全面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数字贸易强市。布局思路,在新一轮发展中将会激发城市向物流与供应链枢纽节点城市转变。以枢纽与节点成就城市价值,让规模服务最大化于城市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枢纽片区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六度之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广佛全新湾区能级枢纽蓝图绽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创新又贴心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枢纽经济拓展发展空间——“三个经济”特别报道之一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