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轨迹求解三角形的最值和范围问题

2020-02-20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528454李文东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20年1期
关键词:余弦定理动点中点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528454) 李文东

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最值和取值范围问题,是高三复习过程中的难点,在高考中考查形式灵活,常常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与函数、几何、不等式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我们知道三角形只要满足三个条件,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基本唯一确定了,而少于三个条件时,有些边角、周长和面积就可以变化,从而就有了求这些量的取值范围问题.这类问题的实质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此类问题主要是要充分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基本不等式,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知识,综合性强,是解三角形问题中的难点.必要时可通过考察动点的轨迹的途径,利用轨迹的思想数形结合地解决问题,往往能够起到出奇制胜、化繁驭简的目的,下面举例说明.

一.动点轨迹为阿波罗尼斯圆

例1(2008 高考江苏卷)求满足条件AB= 2,AC=的∆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根据面积公式得,根据余弦定理得代入上式得

S∆ABC=由三角形三边关系有解得故当时,S∆ABC取最大值

解法2考查动点C的轨迹,以AB所在的直线为轴,AB的中垂线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则A(-1,0),B(1,0),设C(x,y),因为,故化简得: (x-3)2+y2= 8 (y0),故C到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从而

点评本题的背景是阿波罗尼斯圆: 设点A,B为两定点,动点P满足PA=λPB,当1 时,动点P的轨迹为阿波罗尼斯圆.本题也可以用海伦公式其中求解,但都不如轨迹的方法运算量少,简单直观!

变式等腰∆ABC的腰AC上的中线BD长为3,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法1.设BC=x,则

解如图1,以BD的中点O为原点,BD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由题意:|AB|= 2|AD|,故点A的 轨迹是阿波罗尼斯圆,其方程为:0),而S∆ABC= 2S∆ABD,从而

图1

例2如图2,已知平面α ⊥平面β,A,B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上的两个定点,DA ⊂β,CB ⊂β,且DA ⊥α,CB ⊥α,AD= 4,BC= 8,AB= 6,在平面α内有一个动点P,使得∠APD=∠BPC,求∆PAB的面积的最大值.

图2

解将空间几何体中的线、面、角的关系转化为平面内点P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因为DA ⊥α,所以DA ⊥PA,所 以 在Rt∆PAD中,tan ∠APD=,同 理,所以∠APD= ∠BPC,所以BP=2AP.在平面α内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3,0),B(3,0),设P(x,y),则有化简得:(x+5)2+y2=16,所以y2=16-(x+5)2≤16,所以|y|≤4,∆PAB的面积为当且仅当x=-5,y=±4 时等号成立,则∆PAB的面积的最大值是12.

二.动点轨迹为椭圆

例3已知∆ABC的周长为10,AB=4,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由题意CA+CB= 6>AB,故点C的轨迹为以A,B为焦点的椭圆,去掉长轴上的两顶点.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易知该椭圆的方程为由此可知当点C位于椭圆短轴的顶点时,∆ABC面积最大,且最大值为

例4(2013年高考全国卷第12 题)设∆AnBnCn的三边长分别为an,bn,cn,∆AnBnCn的面积为Sn,n=1,2,3,···,若b1>c1,b1+c1= 2a1,an+1=an,bn+1=,则( )

A.{Sn}为递减数列

B.{Sn}为递增数列

C.{S2n-1}为递增数列,{S2n}为递减数列

D.{S2n-1}为递减数列,{S2n}为递增数列

解因为an+1=an,故数列{an}为常数列,设an=a1=a,又,故bn+1+cn+1=an+,而b1+c1= 2a1,从 而bn+cn=2a,即{bn+cn}也为常数列.

在∆AnBnCn中,BnCn=an=a,AnBn+AnCn=bn+cn= 2a,故An是以Bn,Cn为焦点,长轴长为2a的椭圆,其方程为设An(xn,yn),由椭圆的焦半径公式有bn -cn= 2exn,e为椭圆的离心率.另一方面即,故{x2n}是递减等比数列,而故{y2n}是递增数列,从而为递增数列,选B.

评注本题是2013年全国高考的选择题压轴题,若单纯利用数列的知识解决难度比较大.而通过分析得出点An的轨迹是椭圆,借助椭圆的几何性质则使得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三.动点轨迹为三角形的外接圆

例5在∆ABC中,且

(1)求角B的大小;(2)若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1)B=120°.

(2)解法1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得: 12=a2+c2+ac ≥2ac+ac=3ac,即ac ≤4,从而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

解法2由正弦定理得:从 而a= 4 sinA,c= 4 sinC,S∆ABC==AsinC,因为,故

解法3由正弦定理得:4 = 2R,即∆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2.如图3,B在半径为2 的圆的劣弧AC上,显然当B位于该弧的中点B′处时面积最大,易求得B′D= 1,从而

图3

点评以上三种解法都很典型,方法1 是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较为简洁;方法2 是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缺点是运算量较大;方法3 数形结合,简单直观!

变式1在∆ABC中,求∆ABC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4,点A在半径为2 的圆的优弧BC上,显然当点A与点B或点C无限接近时,周长最小,此时而当A位于该弧的中点A′处时周长最大,此时

图4

下面证明这一点,设点A为优弧BC上异于A′的点,延长BA至C′,使得AC′=AC,连接AA′,A′C′.由题意∠A′AB= ∠A′CB= ∠A′BC,从而π -∠A′AB=π -∠A′BC,即∠A′AC′= ∠A′AC,又AC′=AC,AA′为公共边,故∆A′AC∽= ∆A′AC′,于是A′C′=A′C,从而AB+AC=AB+AC′=BC′ <A′B+A′C′=A′B+A′C.综上,∆ABC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2若在锐角∆ABC中,求∆ABC的周长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5,A1B和A2C为圆的两直径,由题意可知满足条件的点A在弧A1A2上,结合变式1可知∆ABC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图5

例6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BD= 4,DC=则AC的最大值是.

解在∆ABD中,由正弦定理有:= 2r=6,r= 3,如 图6,点A在半径为3 的圆的优弧BD上,显然当AC过圆心时AC最大,设E为BD中点,易证∆OEF∽= ∆CDF,故OF=于是AC的最大值为

图6

四.建立并借助动点的轨迹方程求最值

例7 设∆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求∆ABC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以B为原点建立如图7所示的坐标系,则C(a,0),设A(x,y),于是

图7

猜你喜欢

余弦定理动点中点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突破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中点的联想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