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势论
——从健身气功·易筋经之势说起(下)

2020-02-19王占和

健身气功 2020年1期
关键词:易筋经丹田习练

文 王占和

(续上期)

三、势的生成

这是一个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话题,凡练功者都知其中道理,但是却很难用文字表述。所以,笔者只能硬着头皮,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势的生成归纳如下:

势从姿韵生。以姿韵来表述势的生发,主要是指功法运动的韵律而言的。也就是说,生发易筋经所谓的势,从身、心、息韵律变化的要素来看,主要有:⑴ 势的生发清晰、柔和地出现在每一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转圜过程之中。⑵ 势的方向均以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进行相互呼应的运动。⑶势的路线,主要是围绕肢体进行直线、弧线和旋转运动。⑷ 势的幅度是以肢体关节为轴的自然活动角度所呈现的身体运动范围。⑸ 势的速度,是以匀速缓慢地移动身体或身体局部。⑹ 势的力度,是以肌肉相对放松,用力圆柔而轻盈,刚柔相济。⑺ 势具有对称生发的要素。易筋经功法要求上下肢与躯干之间,肢体部位之间的左右上下对称或非对称,都应有机地整体协调运动,彼此相随,密切配合。以上要素,生发的舒展、连贯、柔畅、协调,动静相兼之势,既给人精神内含的神韵,又使人感受到审美的体验。

势从意念发。势的生发离不开意念活动。意动则势起,意静则势蓄。《易筋经》原文指出:“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次如式行之。”练习时“必以神贯意注,毋得徒具其行,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练动式,必心力兼到”。健身气功·易筋经从起势练功就应做到眼随手走,神贯意注,心力兼到,以达事半功倍的习练效果。万不可在练习中神散意驰,心君妄动,形意不合,势则难为。练功就会徒具其行而不能获实效。

势从丹田启。气的运行是由丹田启动。势随气行,气动势起。习练易筋经所谓的势,总是与丹田之气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丹田之气决定着势的生发状态,主要表现为:丹田之气疏布周身,势则运行于周身;丹田之气作用于脏腑,势则影响到脏腑;丹田之气行走于穴道经络,势则清除穴道经络上的障碍;气归丹田时,势的运行则静静地聚集守候,这也符合势的基本属性。

势从动中求。形体活动,势必生发。换言之,势的生发源于肢体运动。易筋经功法的每一势,均来自上肢、下肢以及躯干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等身体运动。尤其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所生发之势的作用。脊柱是人体的支柱。由椎骨、韧带、脊髓等组成,具有支持体重、运动、保护脊髓及其神经根的作用。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刺激,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这也是易筋经之势赖以生发的重要条件,或者说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是生发势的主要形式。

四、势的调控

势,需要调控,不加调控之势无益于健康;势也是可以调控的,调控之势在于更好地用于调身、调心、调息这种三调合一的健身运动。这就需要谈一谈,势的调控方法或途径:

工于稍节。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从预备势起就注重以肢体的稍节活动来调控势的活动。这些稍节动作,即可导引势的升发取向,又可导引势的运行与周身气机形成一个整体,利于疏通经络而促使气机的升降,使神不外驰,心气平和,从而达到人体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态势。

内导外引。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运用圆、方、刚、柔、形、意、息、劲、虚、实、松、紧等要领相互转化,并在运动中以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直中有屈,屈中有伸等技术方法,导引着由动作所生发之势,以适应阴阳变化的运动规律。如韦驮献杵第三势,则是以牵引脊柱,伸展椎体,由外及内地导引脏腑健康运行之势。

循序渐进。对势的调控需要应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易筋经动作生发的势,调控适度有益身心健康,如果势之所为失当极易伤及身体。也就是说,练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病因病机也不一样,因此,在练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动作的幅度或重心的高低之势,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对势进行调控。

五、势的入化

入化,是指达到绝妙的境界。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时所生发的势,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种势在人为、自然入化的身心境界。平心而论,要说易筋经之势的境界,难度太大,无异于呓语。这里说一点对势的感悟。

借势。谈功论势的目的不是为了就势论势,而是借此明白健身养生事理,获取生命健康的要义。健身气功·易筋经所有动作,均赋予势的内涵。习练该套功法的目的,不是去把功中之势任由弥漫,而是要用功中之势让自身脱胎换骨、延年益寿;练功的目的不是去占有技术要领,而是让功理功法融入自身健康生命的活动,体会生命自由鲜活的境界。

用势。对于易筋经之势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势之所为不能与自身的生活、生命脱节。古人的、前人的、他人的用势的智慧就算再高,对习练者自身而言都只是文字或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所表达的知识,可望却不可及。因而,练功用势的真谛则要掌握技术要领背后的思维,并将它放在自己生命律动的活动中应证。也就是说,用好易筋经之势:⑴ 要认清势之所为。⑵ 要理解势之所向。⑶ 要体会势之所能。⑷ 要察悟势之所有。⑸ 要升华势之愉悦。用势的过程也就是在练功实践中获取真经的有效途径。

审势。要熟知易筋经之势达到的绝妙境界,还是要回过头来看一看古代先哲,是怎样给势作解释的。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大概是说“道”“德”是创造生命和教养生命的东西,有了“道”和“德”才能有生命,这时再加上“物”和“势”就会有所成就。而“道”“德”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还有将势解释为:“埶”与“力”联合起来表示“高原上的球丸具有往低地滚动的力”。 孙子兵法中对此有极其精确的描述: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由此而言,对于势的境界,是达到也罢、是绝妙也罢。它总是以具体的形式存在,而非虚无缥缈的仙境。

导势。绝妙的境界,也因人而异呈现为五种类型: ⑴ 借势消遣休闲型。⑵ 是猎势觅奇型。⑶ 是集势储藏型。⑷ 是增势长技型。⑸ 是修身养性型。其实,这五种境界就是经常讲的:探索未知,没见过山,没见过水;了解未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发现规律,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回归自我,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超越自我,见到山外之山,水外之水。五种境界孰优孰劣难以定断,相对于习练者来说,它是一个慢长的导势习练过程,也是一个势的积累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悟势。感悟势的境界,亦如读书学习,它不只是用眼、用耳、用手的活动,更要用脑思,用心去悟。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知行合一是感悟势的境界的有效途径。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感悟。在练功实践中最能感悟势的境界,所谓“行须思,思见于行。”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以健身气功·易筋经之势,再推及到《势论》,我们可以从阴阳易变的深邃哲理中,收获以势喻式,依势入境,势在人为,自然入化的功效。(全文完)

猜你喜欢

易筋经丹田习练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圣典何来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