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学生校园欺凌打造良好育人环境研究

2020-02-16雷霖,倪文军

成才之路 2020年3期
关键词:育人环境校园欺凌健康成长

雷霖,倪文军

摘 要:家校要合力从制度到行动,从领导到班主任,从宣传到落实,全方位、多层次地筑起“校园欺凌防范网”,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育人环境。预防校园欺凌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领导建章立制,预防为主强化摸排,深化措施确保实效,家校共建共同预防,明确责任严格奖惩。

关键词:校园欺凌;育人环境;共同预防;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C961;G63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3-0016-02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如何积极应对校园欺凌事件并妥善解决,以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笔者就在研课题“皖北农村初中学校校园欺凌预防措施的研究”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校园欺凌的成因

课题组主要以亳州市谯城区华佗中心中学、蒙城县范集中学、利辛县张村中学、涡阳县义门中学为研究基地,重点放在亳州市谯城区华佗中心中学。亳州市谯城区华佗中心中学现有学生625人,学生主要来自华佗镇及周边乡村。因学校地处镇区,经济较发达,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较多;加之留守学生居多数,家庭教育多有缺失;镇区人口密集,学生之间信息互通便利,但由于他们尚未成年,思想行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形成团伙,严重者还会拉帮结派,欺负弱势人群,除了给当事者造成心灵创伤,还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埋下隐患。因此,学校要在全面掌握学生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构筑安全网络,从制度到行动,从领导到班主任,从宣传到落实,全方位、多层次地筑起“校园欺凌防范网”,以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了“防校园欺凌”领导小组,定制度,定责任人,遇事层层汇报,群策群力,共同谋划解决。学校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现场防暴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等四个网状交织的处理小组。应急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校领导为组员,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确保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高效;现场防暴组组长为分管校长,组员为班主任,主要任务是对施暴者进行强行阻止,必要时实施正当防卫行为;疏散引导组为团总支成员,主要任务是将周边围观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通讯联络小组负责人为校党委书记,主要任务是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向“110”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反馈情况。所有小组各司其职,协调运作,一件小小的苗头事件刚刚产生,各组就会立刻协同行动起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三、预防为主强化摸排

坚持预防为主,“防止矛盾激化”原则。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为学校预防校园欺凌提供了数据支撑,学校坚持“摸排”方针,从各个班级找小切口,注重掌握班级动态,若班级有行为异常现象,如学生迟到、早退、非家长请假、行色慌张等,值日生都会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如2019年2月放寒假前夕,一些社会青年及打工返乡人员经常到学校周围晃悠,值班人员发现这一现象后,立刻向学校“防校园欺凌”领导小组和班主任反映情况,经过班主任了解,原来是九年三班的几个同学放学后在校外“约见”与他们有纠葛的学生。班主任及时调查出“问题生”名单,查询原因后告知家长准时接送;同时将有可能参与事件的学生一同约至政教处,由学校领导指明事态的严重性,并让他们握手言和。这样,一场还没有开始的“群聚”事件因为教师的责任心被巧妙化解。

如果问题刚刚发生,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学生,教师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疏导启发为主,绝不能态度恶劣,粗暴制止,而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对偶然听到的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言论、动态或事态,班主任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麻痹大意,和责任人一起顺藤摸瓜,理清头绪,查明真相,做好记录,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

四、深化措施确保实效

只有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才是预防校园欺凌最可靠的保障。为此,课题组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常规工作。

一是联防联动。学校与镇派出所结成联盟,加强对校园周边街道的巡逻和日检,遇有群聚的学生团体,及时汇报学校并实行驱散;学校有大型的活动会邀请协警做校内外的“安全卫士”,将欺凌的气势早早消灭于无形。

二是放学监控。欺凌事件常常是以大欺小,高年级惹低年级,但学生一般都会避开教师的视野,多选择校园周边或者附近。为此,学校实行放学监控制度,要求放学时间前后30分钟内,值班人员要在校门口坚守,安保人员要到校园周边巡视,一旦发现有学生欺凌现象,随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这样,就能让某些学生有“欺凌心”,无“欺凌时”,更无“欺凌地”。

三是加强巡查。实行在校无死角、无空档的值班制度。本校的值班制度实行领导、教师、学生全天、全地段的值班原则:早晨到校,有4名教师守候在大门外,监护南来北往的到校者;门内,6名值日生夹道迎接;学生上楼,班主任已经守候在教室内。日常课间,学生会的值日生干部会出现在每个角落。在校园内,一切都在无声的掌握之中,欺凌事件没有发生的时间和场地。

四是加强宣传。加大“防欺凌”的宣传,给学生找自我保护的防火墙。每学期,学校会请法制副校长宣传法制安全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开学初,连续两周的主题班会分别是“做文明中学生”和“中学生守则在我心中”,强化文明素养意识,让学生思想得到净化;每周的晨会总结表彰优秀学生,点出校园文明现象,树立楷模,让学生明白善恶,剔除邪念;每學期出“防欺凌”专题黑板报及手抄报,教会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和遇到校园欺凌时如何求助;利用教室多媒体播放校园欺凌案件的视频,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欺凌造成的恶劣后果和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五、家校共建共同預防

寻求家长的支持,家校合力,共同预防。学校每学期会让家长签订《防校园欺凌承诺书》,明确家庭监管的责任,并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校外时间有所掌握,了解孩子交往的人群,及时地向学校汇报;班主任要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向家长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的异常举动被消灭于无形的化解之中。

六、明确责任严格奖惩

为使“防欺凌”工作常态化,不至于一曝十寒,走过场走形式,学校要对此实行奖惩措施。对不负责任,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欺凌事件责任人,在评优、绩效等方面要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报上级机关予以处理,以此强化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对预防、教育、发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有突出表现的人,要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予以奖励。

总之,课题组虽然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制定了一些制度,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手段,但预防校园欺凌是一个大工程,是一个全社会都应关注和参与的重要工作,学校、教师、家长等只有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减少和制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漫.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7(09).

[2]朱彦蓉.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8).

[3]李赟.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如何应对校园欺凌[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

[4]杜佳欣,李莎.浅谈校园欺凌的成因和处理[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01).

Study on Creating Good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by Preventing Campus Bullying

Lei Lin1, Ni Wenjun2

(1. Huatuo Central Middle School, Jiaocheng District, Bozhou, Anhui Province, Bozhou 236824, China;2.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Jiaocheng District, Bozhou, Anhui Province, Bozhou 236800, China)

Abstract: From system to action, from leadership to head teacher, from publicity to implementation, both families and school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n all-round and multi-level "campus bullying prevention network" so a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chool bullying and create a good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 The main measures to prevent school bullying are as follows: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and establish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emphasize on investigation, families and schools work together to co-prevent school bullying, and adhere to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strict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Key words: school bullying;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co-prevention; healthy growth

猜你喜欢

育人环境校园欺凌健康成长
“君子文化”育人特色的创建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