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有效教学互动的措施研究

2020-02-16张千锋袁雪鹏陈秋萍杨尔慧唐图良

山东化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师生互联网+环境

张千锋,袁雪鹏,陈秋萍,杨尔慧,唐图良

(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11)

为了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由专门的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了工程类专业实施专门性认证,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行业提出的基本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合格性评价[1-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产出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些理念代表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过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3]。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提高自身素质、增长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大学课堂更是高等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大学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互动教学的开展,要进一步的推动教学改革,必然会提出环境下新的要求,而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节中教学互动的改革,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教学互动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在传统课堂教学上开展互动,可以极大程度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师生学习激情。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得授课效果达到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较佳状态,增进师生交流,有效促进教学相长。实践证明教学互动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在教育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互动大多数还仅表现在形式上。

“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互动教学的开展,必然会通过提出新要求来将进一步地推动教学改革。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授课教师都深有体会:总有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提问上课讲过的知识点。虽然,积极提问的学生一般都是上课能认真听讲、课后主动思考的学生,但对课堂上讲过而课后仍提问的这种情况,也间接的说明了即使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也会有走神的情况,更别说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应、被迫学习状态,课堂沉闷拘谨,发言积极性受限,教师虽然积极开展互动,但是如果学生不愿意配合,也于事无补。同时,大班教学无法互动到每个学生,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互动的教学策略很难施展,而“互联网+”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疑难问题。

2 教学互动的特点

教学互动可以对学习纪律进行有效管控,通过点名学生回答授课问题以保证学生出勤并听课,如果将出勤率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如:课堂教学中当发现学生在打盹或玩手机时,通过点名回答问题唤醒学生,促使学生集中精力。此外,很多学生反馈说上课听懂了,但是不会做题。这种现象说明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深度不够,思考的深度不够,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讲什么是对的,或者对的是什么,课堂上学生听懂了对的内容不代表学生就知道了什么是错的,而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老师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判断和解答,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同时迫使学生从对和错的两个方向来认真思考老师讲授的内容,这就能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而且,“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互动,学习者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实现学员之间,以及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只能是在课堂上,课下学生基本上是见不到老师的,离开了课堂很难互动,当然可个别同学与教师互动,但不能受益所有学生,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就完全可以做到师、生之间开放的互动,通过对生活中常用产品结合所学机械、电子等的知识进行提问式探讨,激励学生思维的涌动[4],每一位同学机会均等,都能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启发提供思维的空间。

3 “互联网+”环境下加强教学互动的措施

3.1 发布公告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无论是开展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最基本就是通过混合式教学平台发布公告,广而告之,当然不能无缘无故发布,必须是按照教学要求设计有计划、有目的、连续的,让学生养成看公告的习惯。公告按照教学计划与要求,主要会涉及到开课、课程更新、课程结束、作业课程预告、统一答疑、社会热点(与课程相关)、好文分享、重要说明和温馨提示等,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2 适时开展线上及线下讨论

传统教学,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无论是开展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适时开展讨论式教学。当然,传统的就是通过教学安排的课堂讨论,从而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向是很好的。然而,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极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一般的教师都是难以把握的,缺乏内化吸收过程,讨论效果很难保证,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两个环节进行把握。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一定的线上讨论,满足线下讨论效果的同时,且互动是开放的,也是实时记录在混合式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讨论事后还可以回来体验当时的情况,可以作为每一位同学的参考学习材料,同时还可以针对讨论观点补充表达自己新的看法。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适时开展线上线下的讨论式教学,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3 微视频及慕课堂教学中适时设置问题

微视频及慕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互动是强制性的,使学生带着思维进行学习,并不是看了视频就结束了,每个学生都必须去独立的解答出问题,所有学生的机会是均等的,相互之间毫不影响,这在传统的线下课堂上是无法做到的。

“互联网+”的环境下,有管控学生纪律的作用,微视频及慕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把学生注意力始终留在电脑前、留在学习中,这就要求互动必须有一定的密度,而且不能让学生察觉教师可能会在什么地方问什么问题,针对问题的密度教师也不需要特意的去考虑,在微视频及慕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来讲授,结合课程特点,按照教学策略和教学大纲要求来设计就好。此外,还可以开展网络同步课堂,需要教师组织有效问题、多样激发反应、及时针对反馈,来提高网络同步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5]。

3.4 开设讨论区

除了上述在线上开设的在线实时讨论课堂外,还可以根据互联网特点,在平台上开设讨论区。教师作为讨论区的引导者,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题,引发学习者对课程的讨论和思索,教师调整和把控好讨论的节奏,让整个讨论环节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教学的主题服务,这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都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的。

4 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互动不行,有了互动,但不是实质性的互动同样不行,通过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设置诊断式的互动手段,调整教学活动的进行,最终实现认识上的统一和完善。文中通过在“互联网+”环境下师生互动的现状分析,以学生为中心,从加强教学互动的特点及教学互动的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分析,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在极大程度上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有效性的量变与质变上的研究,还有待于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师生互联网+环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