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方法与理念:荷兰建筑再研究

2020-02-15孙磊磊

建筑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师荷兰

孙磊磊

2017 年,荷兰风格派运动发起100 周年

2018 年,荷兰建筑师阿尔多·凡·艾克 诞辰100 周年

2019 年,包豪斯创立100 周年

三场盛大百年庆典之后,回望和反思正当时。

历史钩沉中的观念、思想、人物依然传递出理想之音,打破沉寂。立足当下,我们再次聚焦欧洲设计重镇——荷兰的空间实践与学术前沿,描摹荷兰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的持续创新、深入探索建筑学的进化轮廓。

2019 年,笔者借赴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访学的契机,深入考察研究复杂历史环境下的荷兰经验与模式。并借此邀请相关建筑学人,组织“荷兰建筑再研究”主题专栏,展现荷兰当代建筑学界延续与超越荷兰特征的研究动态、策略、方法与理念。

本期主题文章从“三条线索、六个视角”合力建构出一幅当代荷兰建成环境及其理论的研究图景。三条线索具体为:“建筑师主观立场与空间叙事途径、动态遗产策略与建筑修复理念、建筑理论历史考证与思想交锋”。六篇文章视角各异,相互勾连互补。

《时光机器:对话卡斯· 卡恩教授》一文回溯了荷兰——作为高密度国家的典型代表,近十年在建成环境适应性转型中的突出探索,通过与卡斯·卡恩教授的访谈,梳理建筑师(事务所)介入存量更新的荷兰经验。《空间叙事机制探究:程序设计在OMA 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着重于荷兰OMA 事务所设计方法的讨论,将程序设计视作其空间叙事的核心途径和手段,着力赋予建筑“批判性的身份感和时空错综的场所感”。

《动态的遗产策略:文化、经济、历史维度下的荷兰建筑遗产改造实践》一文通过从整体性策略到方法论剖析,讨论“动态的荷兰模式”对历史区域保护的积极影响和创新意义。《材料、颜色与空间——博图斯·穆德的施罗德住宅修复理念》则聚焦于著名风格派运动作品“施罗德住宅”的修复案例,在荷兰现代建筑保护理论的框架下,考察其实践背后的指导思想、成果及疏漏,作品本身的里程碑意义加上保护工作的全面反思,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游戏的人:从游戏广场到“新巴比伦”》别具深意地探索了荷兰“建筑与艺术、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日常与乌托邦、开放与约束”等一系列相对概念之间密切的对话关联,挖掘出荷兰现代主义在建筑学发展中一种值得重新审视的锲入点。《自由之鸟与牢笼:二战后十年间荷兰建筑期刊考》展现荷兰建筑界的多元思想交锋碰撞,不仅要从战争牢笼中挣脱出来,更需一直突破“历史传统、固有思想、外来影响”的诸多枷锁与束缚——荷兰建筑师的探索精神另有一层“追求自由”之本质深意。

当代环境和数字技术的变化开创了更加迥异的局面——建筑师们不得不对全球性问题作出回应。如何从荷兰经验和模式中提炼参考性线索,正是本专栏期望抛出的可延续探讨话题。最后特别感谢为本期专栏辛勤撰文的各位作者和编辑。本栏目能得以精彩呈现的唯一原因,是源于你们深入持久的专注耕耘!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师荷兰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骑行荷兰羊角村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