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策》与《庄子》寓言的选材取象比较

2020-02-12王莞悦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战国策寓言比较

王莞悦

摘 要:《庄子》和《战国策》中的寓言极具特色,本文从寓言的选材取象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寓言选材取象方面的异同,发现其选材背后所体现的不同思想表达和多样的寓言风格,得出进行文学创作的选材取象方向思考的启发。

关键词:《战国策》;《庄子》;寓言;选材取象;比较

一、导入

“寓言”之“寓”,有寄寓、寄托的意思。本文从选材取象的角度对《战国策》和《庄子》的寓言进行比较,将其大致划分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自我创作四类进行分析探讨,体会其选材取象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探究寓言选材取象背后表达的不同思想目的和多种风格。

二、不同类型的选材取象对比

1.选材取象于神话材料的寓言。

第一,从数量上看,阅读对比即可感《庄子》中取材于神话的寓言数量和材料都占比较多,偏好用神话材料,而《战国策》运用神话素材较少。

第二,从神话的运用上看,《庄子》中取材于神话的寓言更具有神秘性和神话性,其神话材料的运用更加广泛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而《战国策》中寓言的神话取材缺失神奇性和神秘性,神话意味并不浓郁,也不注重神祗的法力无边,而注重神话之下的现实,取材神话为的是了增强自己说辞的可信性和思想表达的说服力。

此外,《庄子》中取材于神话的的寓言有许多《战国策》中并不具备的特色。

第一,《庄子》对神话材料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如《庄子·应帝王》中的寓言“倏忽与浑沌”,其中的倏忽与浑沌都是庄子假设的神明。倏忽凿浑沌的寓言,实际上是一段开天辟地神话的改装。《淮南子·精神篇》云:“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此倏忽神话的原型。浑沌,原是盘古开天辟地中的浑沌大地,庄子借浑沌假托中央的神,一个没有七窍的神,在文中具有神秘感。

第二,《庄子》中常有零碎化的神话材料直接运用,综合较多的神话材料,借助诸多神明来表达思想。如《大宗师》中就有一连串零碎的神话传说,其中既有历史人物与神话人物杂糅起来的稀韦氏、伏羲、黄帝、颛顼,也有冯夷、禺强、西王母等纯属神话人物。这种含有大量的神话材料的片段增强了寓言的艺术感染力。

2.选材取象于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寓言。

第一,从数量上看,《战国策》中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寓言数量和材料都占总篇目的比例较大,估有16则,相对于《庄子》更偏好于这种选材。

第二,从思想表达目的上看,《战国策》的寓言取材于历史故事是为了使自己的说理更具备说服力和训戒性。取材历史故事更有权威性,为的是策士的思想更好地用于游说和劝诫君主和贵族。

而《庄子》似乎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不要求达到功利性现实目的,传达自己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为给人启发性哲学性思考。如“鲁侯养鸟”,鲁侯用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海鸟,使得海鸟不到三天便死了,用来启发后人,对待不同对象要用不同方法,不可单凭主观愿望行事。如“邯郸学步”,启示人们不要因为模仿他人而丢了自己的本领。

第三,从选材故事与原型的契合度来看,《战国策》的寓言和所取材的历史故事的联系密切,寓言中历史故事的还原度较高。

而《庄子》则常借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创造出便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新的故事。在庄子的笔下,这里历史人物是一张张脱胎换骨的皮囊,只是庄子借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的躯壳而已。其中以与其学说主张不一的孔子为典型,《庄子》对孔子进行了戏谑性颠覆,把故事套用在孔子身上。

3.选材取象于民间故事的寓言。

《战国策》和《庄子》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寓言数量都较多,民间人物形象丰富立体。两者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寓言都有着朴素的语言和浅显的故事背景,有着智慧的人生经验和生活思考,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两者的不同在于,《战国策》的民间故事基本都是生活琐事,比较平民化,具有普遍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寓言常用平民作为主角人物,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也更通俗易懂,道理直接可领悟。

而《庄子》运用的民间故事常有一些带有特殊技艺的匠人,并且其所表达的思想和道理比較不直观,需要用一些思辨性思考和较高的思想高度去发现。

4.自我创作的寓言。

《庄子》中自我创作的寓言比例远超过《战国策》,并且自我创作涉及的领域、形象更多丰富多彩。庄子对寓言进行了大胆尝试,进行自我创作和想象虚构。《庄子》寓言中以鬼神状怪为题材的、借孔子等人物的名字虚构的、以及借动植物和抽象事物来创作的寓言等都是《庄子》寓言中自我创作的代表。

《战国策》中自我创作的寓言大多是说客本身作为寓言主角的寓言故事,这类寓言故事是文中的人物把亲身的经验教训说给他人听。如“邹忌窥镜”,以“我孰与徐公美”这个话题与妻、妾、客进行三问三答,得出的结论是徐公不如自己美,但邹忌本人照镜子知道三人所言并非事实,上升到国家层面,启发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三、从比较中寻珍贵与所得

在不同类型的选材对比下,可以发现《战国策》与《庄子》寓言皆异彩纷呈、发人深省,这是两者共同价值所在,这也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瑰宝珍贵之处。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感受到两部作品的不同特色,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目的和不同思想影响下的作者们的思考,由此发现其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象表达思想。作品如何选材取象和通过此方式所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任何文学创作的选材取象方向都有很大启发。

参考文献:

[1]蓝开祥,胡大浚.先秦寓言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郑宣陶.先秦寓言选.[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3]李琴.《庄子》与《战国策》寓言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战国策寓言比较
时装寓言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