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节点*

2020-02-12虹,张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思教育工作者立德

魏 虹,张 文

(兰州理工大学 a.机电工程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新时代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发挥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按照总书记在会议中的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方向、树立理念,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明确育人方向与目标,努力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格局,探究多向育人力量,发挥合力育人效果,切实打通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新时代大思政育人优势

(一)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的德

从古至今立德树人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经久不衰。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曾在《左传》中提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2]这句话中涵盖着立德树人思想的最早形成雏形,它主要是强调一个人的成功最为重要的就是树立高尚的德行,其次才会在事业上建功立业,从而在文学上著书立言。古人以“立德”为首、“立功”次之、“立言”再次之,三者共称为“三不朽”,“三不朽”中以“立德”为首的思想更是充分烘托并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所有各方面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3]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国家无论在社会发展还是教育过程中,道德的培养与规范都是十分重要的。就中国的发展而言,作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国社会,构建一种与私有制不同的并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观念我们称为社会主义道德。因此,只有明确中国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才会明确中国的发展。只有实现立德树人才会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彰显时代特色,实现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之根本,而立德树人的目标就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具备优良品德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人才,那么,新时代高校所倡导的立德树人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所需的德。始终要使新一代大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性,只有拥有德才兼备的品质,在今后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中,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为新时代的中国贡献力量。新时代发挥大思政育人优势首先就要明确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德,只有在这样的准确定位之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感染力。

(二)以立德树人为本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的关键

新时代具有新使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与新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代同样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思想,使得广大教育者明白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4]新时代的今天,高校工作者要思考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相关问题,那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构建“大思政”的育人工作格局就为新时代高校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然而,现如今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对大思政育人格局进行深入探究,仅仅停滞于经验性的描述,没有对其精髓有一个准确地把握与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时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理念与格局才会有所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其育人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一代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会面临许多困难,同时对他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会形成较大地冲击,所以在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有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与强度,防止新时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迷失自我,误入歧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长远,在工作中始终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主动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切实做到将德育接地气,融入大学生现实生活,愿意利用学生视角去发现与解决问题,尽可能地远离说教和灌输教育模式,努力激发学生受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出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大学生,协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树立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新理念

(一)树立“德育为先”理念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5]道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时刻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意识放在育人的第一位。新时代高校想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丰富德育教育内容,而且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形式,通过汲取新知识新理念,努力跟随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实践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实践,积极主动地在校内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德育教育,通过自身行动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行动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生力量,只有树立起“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才会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二)秉承“学生为本”育人理念

无论任何时候,教育都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只有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会有的放矢。针对当前教育现状来看,部分高校虽然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经逐渐替代了以教师为主的思想,但在现实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会或多或少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忽略学生受众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所以,如果一味地进行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广大学生受众始终保持着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逐渐被弱化,以学生为主的创造性启发式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作为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主动地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相处关系中与他们建立平等、自由、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长时间地言传身教客观公正地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去自主发展,张扬个性。新时代的今天,“95”后大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他们崇尚自由、敢为人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特点,努力汲取新思想、新知识,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去教育每一位大学生,既做到因材施教,也要积极与时俱进。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群体坦诚相待,像朋友一样去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真切切明白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秉承“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以“良师益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生活上要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中打开学生的心扉,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三)积极贯彻“十育人”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新格局,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与全面推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以培育人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政治素养为主要内容,引导智育和体育的发展,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6]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其中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思想。[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要积极贯彻《实施纲要》所涵盖的“十育人”思想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节点,以“十育人”为教育基本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通过多方位育人渠道,构建育人新模式,发挥合力育人的效果,旨在打通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根本任务,树立“十育人”理念,在高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同时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来挖掘不同学生的优点与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权重相应的育人元素与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地采取育人方式,从而最终切实提高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亲和力与针对性。

三、构建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一)聚焦时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育人方向

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新格局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中国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要坚定不移地培育符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社会主义先进人才。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在党的发展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都是高度重视,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基本方针、原则和工作遵循。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由此可见,要想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育人方向是开展育人工作的生命所在。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地牢牢掌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使得新时代广大学生群体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为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价值支撑。

(二)优化顶层设计,坚持联动协同,构建全方位“一体化”育人大格局

恩格斯指出:“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8]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要充分利用好各个不同育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优化顶层设计,最大程度上发挥联动协同作用,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一体化”育人大格局。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聚焦课堂主渠道建设,积极整合多样化育人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聚焦时代热点,重视高校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强化以文化人与以文育人的效果,使得新一代大学生始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拥有文化自信与自觉,以此来彰显时代新风采。教育工作者要在教书育人中,始终与时俱进,时刻学习先进知识来充实自己,与学生群体之间做到教学相长。最后,要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完善校纪校规,推进依法治教,始终将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有力保障。

(三)倾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本领高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需要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本领高强的教师队伍,要始终将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一是坚定不移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中要积极主动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要通过科学的理论知识努力去充实自己,为高校育人工作夯实科学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思想观念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为了让新一代学生群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树立积极正确的思维与价值观念,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积极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引导,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彰显大学生优秀品格与风采。三是要积极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努力认真地学习去充实自己,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将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很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切实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努力实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要求。

(四)聚焦时代特点,遵循工作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确立以立德树人为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节点,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积极求变,敢于创新,跟随新时代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聚焦时代特点,努力寻求高校育人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善于总结经验,敢于在育人工作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才会更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事而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育人方式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做到师生之间互通有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可以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通过推进一系列工作改革创新就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种有温度、有人情、有活力的交流互动。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实现“因时而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大思政育人方式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入挖掘并系统总结出符合新时代潮流发展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在原来学习到的知识中也要做到积极创新,推陈出新。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主动借力“互联网+”、大数据、微时代的发展趋势,学会运用现如今最前沿的传播手段,通过学生受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手段、新技术去表达教育教学内容。

(五)提高党建质量,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实基础

新形势下要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夯实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开展育人工作的根本。首先,各级党委与相关部门要把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方面,高校要切实提升思政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改善教师待遇,主动去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各级党委与相关部门要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群体,发掘教育行业中的优秀模范,并积极鼓励支持优秀人才能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其次,学校党委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出“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作用发挥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各个部门之间配合与协作程度。高校相关组织与宣传部门都要明确并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此同时,高校相关部门要主动调动辅导员与班主任群体力量,由于他们具有能够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先天优势,拥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了解也要高于其他教师,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使得辅导员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总之,做好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就必须要求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通力合作,在高校每一个育人环节都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育人目的。广大师生要认清时代使命,发挥人才与教育的潜在优势,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大思教育工作者立德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