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2020-02-12孙建华李永亮赵瑞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资源型大庆黑龙江省

李 潇,孙建华,李永亮,赵瑞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人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困境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采开发而兴起,继而在生活聚居区基础上延升形成的城市群落。这类城市一般形成时间较短,与传统商业城市在历史积淀、产业模式、人口构成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土地广阔,总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境内石油、煤炭、森林资源丰富。建国后在大规模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油城”大庆;四大煤城——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森工城——伊春和大兴安岭地区。这些城市形成后,在吸纳人口,汇聚人才上为黑龙江省的开发、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由于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大规模的开采、开发后,这些城市都陷入了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经济从高峰断崖式下滑的困境,当前无论是油城,还是煤城、森工城,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城市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现代化水平低

资源型城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先有城市而后有资源的发现并开采开发而形成;还有一类更为典型,先有资源的发现,并大规模开发后,形成条块分割的矿区,进而随着开发人员及家属子女的增加,而兴起一些生活配套设施,在国家扶持下而逐渐形成的城市,目前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大多属于此种类型。

1.依矿而建,缺乏长期规划

资源作为矿藏,分布往往较分散,从最初的的开采动机而言单纯是为了挖掘资源,以获得基础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早期的开采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密集的人力资源。大庆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大批会战工人和家属的聚集,配套的生活起居、子女上学、就医、商贸等随之呈点状式建立。从1959年大庆油田开发到1979年大庆建市,在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建立了若干分散的聚集组团,彼此间割裂分散,更无集中的中心城区。四大煤城和森工城伊春、大兴安岭也都类似于大庆模式。从一定程度而言,这些矿区城市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缺乏长远规划,城市功能不全。

2.现代化水平低,经济活力、竞争力差

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些资源型城市大都陷入“资源诅咒”,经过了一个从波峰到波谷的演变过程。在资源丰富时期,靠开采、开发资源获得了经济的发展,一旦资源减产、价格下降,城市经济下滑就很严重。自2014年国际油价下降和石油减产开始,2015年大庆经济“断崖式”下降,首次实现负增长,让人们对大庆的未来信心不足。鹤岗的煤炭严重减产,工人工资无法兑现致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近期房屋白菜价出售却鲜有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无不反映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缺少活力,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窘境。

(二)产业单一,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形成的基础,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因资源的开发而兴建的,资源就是这类城市的命脉。长期以来,资源也确实为其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大庆原油年产5000万吨稳产27年、4000万吨稳产12年后,大庆油田曾经撑起大庆乃至黑龙江的半壁江山。[1]然而,资源型城市的GDP主要依靠资源,这就造成产业过分单一,经济发展呈现“靠天吃饭”态势,最终就形成矿兴城兴、矿竭城衰的恶性循环。自天然林保护以来,大小兴安岭的木材停止开发,由于缺乏替代产业,伊春和大兴安岭地区的经济衰退严重,日益缺乏存在感。虽然各城市存在的资源形态不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人口流失严重,城市发展竞争力不足

资源型城市大多属于移民城市,人口都是随着资源开采随迁而来。资源作为不可再生性能源,衰减是必然规律,经济效益的下滑、就业岗位的不足,势必导致大量人员外流去寻找新的就业出路。近年来,在东北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人口外流分外明显。大庆、鹤岗等地空房率较高,七台河人口流失最为严重,流失人口接近总人口的10%,逐渐沦为“空城”。人口流失伴随的是人才严重缺乏,内生动力不足,当前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的争夺上。在全国主要城市竞相进行“抢人大战”之后,黑龙江省无论是否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都很严重,城市排名日渐下降,大量的人口流失,剩下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养老等社保问题加剧了城市负担。相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才是生生不息的,城市、科技都是靠人构成和掌控的,人口的严重流失,给这些资源型城市造成重大伤害。

(四)市场投资较少,市场经济落后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国有企业进行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除资源开发外,少有民间资本进行投资,而且营商环境、官本位思想,相比沿海地区情况不容乐观。就大庆而言,长期以来就是石油开采及加工业,近年来除引进沃尔沃汽车外,基本上无其他产业进入,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市场投资较少,几乎无民营企业,“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谶言,对这些资源型城市发展市场经济蒙上了阴影。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

和其它资源型城市一样,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石油减产、煤炭接近枯竭,相继出现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对黑龙江省GDP的贡献率大幅下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目前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主要体现在原有产业的延升、原有产业的变更和接续产业的发展模式上。因此,需要根据黑龙江省石油、煤炭、森工不同的资源形式进行不同的转型。

(一)优势产业精深开发,增加科技含量

黑龙江省这些资源型城市几十年的发展中,主要围绕资源产业进行开发,并以此基础上建成了一系列的交通、商业、服务类的基础设施。随着资源产业竞争力的减少,利用好“最后一公里”的资源,越来越成为这些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大庆石油的减少,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庆还有多少油,大庆油田已走过60个春秋,原有的常规石油储量越来越少。现阶段已进入以气补油阶段,围绕勘探这一油气生产的“龙头”做文章,越来越变得重要。2014年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新增石油储量中,发现致密油储量占65.5%,致密油已经成为大庆油田稳产增产的新热点。

2019年以来,大庆油田非常规致密油进入全面开发阶段,23个区块预计将“拿下”产能60万吨,与之前年平均产能10多万吨相比,数量上有了大幅提升。[2]在致密油的开采过程中,创新科技方法,应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攻关理念已成为当前开采致密油最有效的方法。将油藏、钻采、地面等相对独立、相互分散的单元和要素,整合到一个平台,进行运行协调、终端决策。致密油高效开发,对于大庆油田“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

(二)原有产业延伸发展,增加附加值

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石油石化、煤炭与木材精深加工,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曾经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在竞争力下降的大环境下,继续占有市场份额,就需要在产业延伸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既可以向上游要科技含量,实现绿色产业;又可以向下游延伸至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尤其针对大庆提出“油头化尾”,做大油头,做精化尾;鸡西市也实现了石墨产业向超硬材料、负极材料等六大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伊春、加格达奇等林区城市,大力发展林木精深加工业、林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向生态型产业经济模式转型。多渠道、多路径的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发挥集群效应

“一枝独秀不是春”,资源产业虽然长时间的支撑了资源城市的发展,但是资源的有限性产生了时效性。城市功能要齐全,就需要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德国鲁尔模式”堪称成功典范,目前鲁尔已经从单一的“煤炭”城市,逐步转型成煤炭、钢铁、汽车制造与信息产业等相结合的新型经济区。[3]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目前也在探索中前行,四大煤城煤电一体化已然建立,大庆与俄罗斯原油合作,能源、建材、电力、农业、电商的产业正在集群发展,对实现“春色满园”创造了有利环境。

(四)新兴产业接续再造,根本上创新发展

原有产业的精深加工从一定程度上说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要想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彻底转型,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新的认识、确立新的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已转向依靠新科技、新材料等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竞争。目前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有的已根据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大庆市在取消“大棚房”后,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及旅游产业,农业为大庆这一石油城市装点了新的绿色名片。从全球的经验来看,休斯顿是转型最为成功的城市,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体育产业,让休斯顿彻底淡化了石油城的痕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引进外部资金,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这些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三、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研究适合的转型路径,我国资源型城市众多,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国务院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在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大庆等11个城市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其中包括以大庆为代表的9个地级市和尚志、五大连池2个县级市。[4]当前,东北地区发展下行压力较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怎样转型、转型效果如何,考验着全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新形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必须从五大方面进行路径选择。[5]

(一)推进产业重构,实现产业转型

资源产业是资源型城市的主导和基础,要实现成功转型,产业重构是核心。顾名思义就是,对资源产业进行重组、洗牌。这就涉及到根据不同的资源型城市采用不同模式的问题。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各自所处情况不一,大庆处于资源减产期,属于资源成熟型城市;而鹤岗煤炭逐渐枯竭,已步入资源枯竭型行列。因此,在产业重构上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

1.资源枯竭城市,需要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慎重选择主导产业,这其中既有市场机制的自然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引导。伊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观光旅游、互联网+产业,走出了一条合理之路。鹤岗、七台河突破原有煤炭产业局限,先后在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医药、先进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上开拓了一条新路。

2.资源成熟型城市,需要在深挖资源产业的同时,布局替代产业,将城市未来的产业发展放到区域乃至全国的城市体系中去考虑,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目前,大庆市提出正当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一方面对油田发展保护性开发,用科技推动原有开采,以油头化尾为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非油产业上,大力发展地方特有的农业、旅游业,并积极引进沃尔沃汽车、豫港龙泉铝业等企业,实现了多元产业协调发展。

(二)科学土地资源规划,实现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大都是先有矿区开采,而后依矿区而建的生活服务区,区块分散、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功能不完善是所有资源型城市的共有特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也不例外。因此,要改变这种城市与矿区不匹配的现状,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上下功夫,通过科学的土地资源规划,建立城市中心区,划分城市功能区,打造现代城市交通网络系统,进而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当前,大庆、鸡西等地通过城镇化、房地产开发,吸纳了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奠定了人口基础。目前国务院已对大庆市总体规划作出批示,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的总要求,总体上进行战略布局。伊春市区县合并业已完成,既整合了分散的城镇,又盘活了国有林场,从总体上是对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的合理规划。而且,在资源大规模开发后,资源型城市留下了一些工业景观,煤炭矿石坑、松基三井等在给人们带来教育的同时,也可增加经济价值,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三)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强化人才作用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功与否取决于人才的作用,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智力是生生不息的。当前全国各大城市都竞相进行抢人大战,黑龙江目前的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留住人才显得格外重要。对这些资源城市而言,一方面各部门需要大力引进急缺的资源产业和非资源产业人才;同时各单位还要加大相关技术人才的内部培养,作为政府尤其需要对这些城市内的高等院校进行宣讲,最大程度的留住毕业生。目前大庆、鸡西、鹤岗已开始在人才引进方面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广度和深度尚有不足,需要在营商环境、就业岗位、创业氛围等诸多条件上有所作为,让热能够进的来、安住心、留得下。人才一旦汇聚,就能迸发出创造力和可持续性,把人才放到第一位才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四)加强区域合作开发,发挥整体效应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如火如荼,任何城市都不能孤立的发展,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已成为主流模式。“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要积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对黑龙江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重要契机。[6]大庆要积极与俄罗斯等国加强油气合作,目前中俄原油、天然气管道业已开通。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大庆、四大煤城、伊春等城市还需要加大开放力度,从全方位的角度,在教育、人文、多元产业上加强合作。

猜你喜欢

资源型大庆黑龙江省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李娜作品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