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垃圾填埋场存在问题及措施

2020-02-12王彦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壶关分局

节能与环保 2020年4期
关键词:垃圾堆覆盖层填埋场

文_王彦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壶关分局

1 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时间的裸露堆放,易滋生蚊虫,散发臭气,污染环境,并且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往往会产生有害气体,如CH4、H2S、CO2等。

随着垃圾堆体的升高会出现堆放不均匀,垃圾层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据调查,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均未采用多级台阶收坡和边坡坡度大于1:3 的措施,这样堆体会出现滑坡风险,坝体也会有渗滤液渗出的安全隐患。

封场的核心内容是终场覆盖,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绝大多数的简易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往往会由于资金短缺、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无法进行规范封场。多数简易填埋场一般仅对表层进行简单的土壤覆盖处理,由于没有表层防渗,遇到降雨季节,雨水下渗垃圾堆体将直接导致渗滤液的产生量明显增加,不仅增加了渗滤液的处理费用,同时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填埋场封场后需要对其继续进行管理和维护。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产生仍在继续,因此相关环境指标的监测仍需继续进行,相关运行机械的维护和修理也有必要。

2 治理方式

2.1 就地封场治理

该方法通过对垃圾堆体进行整形,修筑平台、便道、边坡排水渠与雨水边沟,对渗滤液进行定向收集导排,然后对垃圾堆体进行最终覆盖及植被恢复,并建设填埋气体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最终消除垃圾堆体的安全隐患及产生的臭味,有效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和控制处理填埋气体及渗滤液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达到改善景观,恢复生态的目的。此办法具有施工工期短、见效快、费用低,操作比较容易等特点,建成后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土地资源也可得到开发利用。

2.2 异地垃圾填埋

该方法是将堆存的垃圾清运至标准的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以达到彻底消除垃圾填埋场污染的目的,同时原场址可得到再次开发利用。但是,此方法在清运及处理阶段成本较高,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仍需再占用新的土地资源。

2.3 筛分后异地处理

该方法是将现存垃圾进行筛选,筛上物转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筛下物堆肥或就地填埋。如需处理已堆存的大量陈腐垃圾,尚需增加筛分处理的设施及相关设备,将需要较长的处理周期和较高的运输费用。此方法具有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效果明显的特点,但垃圾堆体中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灰土含量较高,筛选困难,可利用成分少,大量筛下物仍需要填埋处理。

异地卫生填埋和筛分后异地处理都需要具有一定接纳处理能力的卫生填埋场为依托,且目前标准的垃圾卫生填埋场,除接纳每天产生的新鲜垃圾外,无富余能力接纳陈垃圾,大大制约了这2 种方案的实施,因此采用就地封场是最可行的治理方案。

3 治理措施

3.1 渗滤液的处理

(1)渗滤液的收集

垃圾填埋场应配备清污水分流处理设施,对于填埋场上游地表径流和部分潜水实施截留和疏导,对于地下水,应设置倒排系统,做到雨污分流,在垃圾填埋场底部铺设导流层,并在底部铺设排水盲沟,利用多孔导流管收集渗滤液。

(2)渗滤液的处理

垃圾渗滤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且成分复杂的特点,对于渗滤液的处理分为三种:一是直接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二是先经过必要的渗滤液在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三是建设渗滤液污水调节池,与垃圾填埋场的生活污水合并回喷至垃圾场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环境水体。

(3)底部防渗措施

在填埋场底部可采用“铺设压实粘土、土工膜和土工布”复合防渗,碎石和硕石保护层相结合的防渗方式;在渗滤液调节池采用干铺混凝土保护层、土工布和土工膜的防渗方式防渗,有效控制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影响。

3.2 覆盖层处理

(1)土壤覆盖

土壤(宜采用壤土或黏壤土)能较好地滞蓄降水。同时覆盖土层不能过于密实,土体密度应在1.1~5g/cm3之间。特别注意砂土持水能力差,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向垃圾层渗漏,砂土不宜用于覆盖层;黏土颗粒细,孔隙小,蓄水能力差,也不宜用于覆盖层。因此土壤覆盖适用壤土或黏壤土,可以较好地滞蓄降水。

(2)覆盖层土壤厚度

如果覆盖土层厚度不足,在连续大量降雨情况下,会产生雨水入渗,且在高温干旱季节植物需要灌溉,会增加管理成本,且很难控制灌水量。另外,如果覆盖土层厚度过大则会增加建设成本,因此覆盖土层厚度的确定是该系统的一个关键点,一般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优化选择,也可以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气候和采用的植物进行土壤水分数值模拟计算,来确定适宜的覆盖土层厚度。

(3)植物覆盖

覆盖植物层宜选用根系发达、蒸腾强度大、耐旱能力强、抗逆性强,耐贫瘠适应各种极端气候和抵抗垃圾气体 (主要是甲烷)不良影响的灌木,如胡枝子、荆条、紫穗槐等,且覆盖层植物须具有足够的覆盖比例和根系发育深度,也可采用灌木和草皮混合的形式进行植物覆盖,可以有效固化土壤。

3.3 垃圾填埋气收集的处理

垃圾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分为主动导排系统和被动导排系统。

被动导排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垃圾填埋场或对填埋气体扩散要求不高的填埋场;该系统受大气压力等条件影响,稳定性较差;该系统虽然能将填埋气体导出,但不能长期维持足够的压力进入处理系统。

主动导排系统与被动导排系统相比能更有效地控制和收集填埋气体,多用于对周围环境要求高及建设填埋气体回收利用设施的填埋场,这种主动倒排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沼气收集率并加速填埋堆体的稳定化速度。

所以,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宜优先选用主动导排收集系统,这样可以对填埋气体进行集中收集综合利用。但也要做好对暂时不能利用的气体,统一收集后燃烧排放处置,同时要在场内设置固定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连续测定和监视。

3.4 排水系统的处理

由于填埋场厚度差异较大,坡度较陡,垃圾摊铺面积较大,如按现状封场覆盖则浪费土地资源,存在不安全因素,且极不经济。因此,在水体稳定、施工便利、便于堆体排水沟设置等因素的前提下,用较小的占地面积消纳现存的全部垃圾,科学合理设置环场道路和雨水边沟的截洪沟和场区排水系统,以免因雨水、洪水等导致进入填埋场的外来水量增大时造成对填埋场的冲刷隐患。

3.5 恢复植被,改善周边景观

植被恢复是垃圾填埋场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植被层是由植被土壤和植被组成,以保护填埋场覆盖层免受风霜雨雪的侵害。同时,植被层是填埋场最终的生态恢复层,它能美化周边环境,防止雨水冲蚀土壤,利于雨水径流的收集及导排。填埋场植被层草地为斜坡植草,所需草种应具备抵抗不良环境、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能在短期内覆盖地面,抵御杂草,具有多年生习性,固土能力强的特点外,还需要具有抗旱性强、生命力旺盛、耐盐碱能力强、抗病虫能力强、管理粗放等特点。同时也要加强垃圾填埋场及其附属道路周围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并在场区四周加以防护,设置防护网和种植防护林带,防治水土流失和二次污染的产生。

3.6 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日常管理和维护是防治污染和安全控制的保证,要建立填埋场信息管理系统,制定跟踪监测制度,委托专业机构对已封场的填埋场开展定期跟踪监测工作,并出具跟踪监测评估报告,全面掌握填埋场封场现状及其污染影响情况。同时,为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处于正常状态,应确定专人定期对覆盖层、植被、边坡等进行巡检,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4 结语

尽管垃圾填埋在抑制垃圾污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垃圾填埋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垃圾堆体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问题。

因此,垃圾填埋场封场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应在堆体的整形、填埋气体的导排、终场覆盖的材料、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日常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不断探究新的治理措施,以有效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潜在污染。同时,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垃圾填埋场各个流程的监管力度,做好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治理和合理化利用。

猜你喜欢

垃圾堆覆盖层填埋场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浸泡型非正规垃圾堆体治理综合勘查技术应用研究*——以北京某垃圾堆放点治理勘查为例
铁对生活垃圾堆肥影响的研究进展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
垃圾堆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