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2-11徐翠婷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美丽农村

徐翠婷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0)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以来,我国乡村发展模式不断调整,进入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强调乡村管理、生态、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我国乡村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思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乡村治理理念的进一步完善,是对农村地区未来发展进行的全面总结,也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体现了更多的价值。

1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价值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把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置,科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农村,让全体农村都能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美好生活。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1 乡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在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我国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通过更加科学的整体规划,乡村生产条件和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粮食功能区、农民创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等的布局更加合理,以此带动了现代农业和新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农民创收途径增加。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窄,这不仅让更多的农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也进一步带动了农村地区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于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水平意义重大。以上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意。

1.2 乡村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通过大力推进村庄整治、中心村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一大批农村实事工程上马,使得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社会管理效能水平进一步提升,这为统筹城乡发展、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当前我国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由于起步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足,因此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一些粗放型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并成为今后工作调整的重点环节。

2.1 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即以上级领导单位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意见为主导,诚然,这其中包含着必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农民谋福祉,如果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其参与感、使命感自然也较为欠缺。目前,这类问题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并不少见,很多农村居民认识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总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看待一系列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不会积极参与、出钱出力,甚至会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产生误解,并尝试以不当手段阻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2 乡村特色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千村一面”问题较为严重,乡村规划设计中乡风民俗、文化风貌展示不足,很多乡村建设中盲目向城市看齐,不仅使乡村失去了本身的风味,而且影响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另外,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由于“家底”太薄,因此大多数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村的环境改善工作成效并不理想。

2.3 理念陈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后重项目轻文化,是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这就导致很多乡村的生活条件虽有很大的改善,但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依旧没有变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模式依旧在延续。因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这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更制约了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另外,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人。目前农村地区老龄化现象严重,对于人才和产业的吸引力较低,虽然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呼吁和鼓励农村人才“回流”,但是效果不佳。

3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策略

3.1 科学规划布局,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应着眼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科学做好村镇布局规划,以培育设施齐全、管理现代、服务完善的“田园小城市”为目标,做好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从而打通村—镇—县三级联系,形成良性的社会生态循环系统。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群策群力,一是要加快推进土地整理置换,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探索符合更多人利益的规划方案;二是要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改变农村产业和人口布局涣散的传统弊病,以科学合理的生活区、现代农业区、关联产业区、公共服务区建设,切实提高乡村空间发展潜力,全力支撑农业发展新业态;三是要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引入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解决家门口的教育、医疗难题,使更多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更多新农村建设福利。

3.2 坚持生态优先,深入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地区的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做好农业生态修复,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才能形成绿色发展的新空间,促进农村发展模式转型。一是要切实落实耕地和环境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环境保护红线,坚决禁止农村用地性质的随意变更,强化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督导,以此为农业发展保留更大的空间;二是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建立防治并行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实事工程,全面提升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

3.3 凸显乡村特色,健全乡村文明体系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涂脂抹粉”“大拆大建”,而是要把古村落保护好,给农民造福。因此,在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一是要重视优秀乡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乡风民俗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的东西,以此突出乡村的文化特色;二是要强调做好农村地区的精神教育,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更加符合农村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水平,遏制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重男轻女等不良风气。

3.4 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地区创业创新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农村地区长久发展。为此,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充分思考如何调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和资源潜能,激发农村居民的创业积极性。一是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旅游、休闲、健康和医疗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优势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二是要积极搭建农民创新创业平台,深入开展农民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做好创新创业知识普及,同时要不断强化对“三农”的扶持政策,大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设施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使农村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5 提升管理能力,重视做好人才工作粗放化的管理模式,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为此,一定要重视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和交流合作工作,从而更加科学地架构农村管理体系,实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

4 结语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以人为本,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必须坚守的原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只有认清问题和不足,科学做好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才能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最终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美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乡村规划中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江油星火村为例
我们创造美丽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