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农业用地规划模式

2020-02-11余陈旭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农业用地整理土地

余陈旭

(永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永嘉 325100)

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促使农村地区的用地紧张情况加剧。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非农建设用地量的激增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一对较难克服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土地整理,特别是开展农业用地规划极为必要。

1 土地整理与农业用地规划概述

土地整理主要指将零碎、高低不平和不规整的土地或被破坏的土地加以整理,使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土地和重新配置土地的过程[1-3]。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实现了对农业建设用地的整理,包含村庄改造、乡村工矿企业破坏土地和废弃农业建设用地的整治垦复、平坟复田等内容。农业用地规划是土地整理中的一项内容,更加重视农村土地资源这一主体。

2 土地整理过程中农业用地规划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二胎政策的逐步推行下,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建设速度明显提升,土地利用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当前农村土地利用情况来看,我国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土地利用形态破碎、零乱,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基于此,有必要加强土地整理,特别是要开展农业用地规划。在实践中,需要依托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对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进行整合利用,推动农业用地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现代化农业园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在新农村的背景下,土地整理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不紊地开展,为确保农村土地整理取得最佳效益,必须规划先行。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开展农业用地规划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3 面向土地整理的农业用地规划实例分析

3.1 项目概述某镇的面积为105 km2,包含常驻人口2.3万人,拥有20个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各个行政村逐步形成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现已进入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阶段。本文以该镇内某一村庄的用地专项规划为例进行说明,该村庄的土地经过复垦整理转变为农业用地。

3.2 项目特点本村庄作为生态农业示范地点,在进行农业用地规划中着重立足实际,并始终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多元发展、以特求强的发展理念,将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3.3 居民点用地复垦技术路线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开展农业用地规划工作并不是没有规律,相反,这一部分工作实施,需要有良好的计划作为依据,从而才能避免出现土地复垦开发运用不当的问题。

比如,某地区在农业用地规划工作实施期间,居民点用地复垦技术路线要点主要包括:①集中进行土地平整,对于其中不合理的领域,适当进行土地平整;②在农业用地平整度研究过程中,依据农田后续种植作物要求(玉米、水稻或者其他农作物),对应做好配套设施耕种、调节等方面的勘察工作,以实现土地资源配套式管理的成效;③土地整理后,在分析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土壤培育和施肥,以实现复垦土地营养保持充足。

结合土地平整基本情况,协调进行生产操控活动:一方面在于做好土地整理前期要素的合理调节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从土地复垦后营养补充层面入手,对土壤用地状态进行科学分析,实现事倍功半的实践成效。

3.4 规划内容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为了使农业用地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除了从宏观层面进行调节,还应从微观规划内容层面入手,详细研究具体规划内容。结合国内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农业用地规划的相关资料,现将此环节内容详细分析如下。

3.4.1 确定规划目标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农业用地规划目标确定,要求技术人员一方面利用已有资料信息,初步进行区域规划情况评估,对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整理;另一方面,在确定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其细化到生态环境建设、水利循环运用、交通运输需求等具体工作内容上。比如,A地区的工作人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先进行宏观情况评估,再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这就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具体运用方式。

3.4.2 形成规划特色 形成规划特色,是指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考虑到其建设的经济目的和社会效益性,应将资源开发与规划发展为“有特色”的形态规划结构,这也是创建良好服务端口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土地整理与规划基本需求,该部分的规划特色建设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复垦产量增加。土地复垦运用成效的好坏,通过复垦农业种植产量可直接反馈问题。为此,通过农村土地复垦成效,对其中的要点进行总结即可。②彰显开发娱乐性。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农业用地规划中的美感是否可以呈现出来,在于复垦处理区域内,能够以良好的资源作为基础,实现采摘空间范围内的科学化管控。③在农业用地规划期间,自然风光特征的保持以及现代化服务手手段的有序融合,也为后续实施土地生产系列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3 做好规划布置 在农业用地规划期间,做好土地资源的整理与规划,按照相关内容对相应的生产功能因素进行科学规划,也是该部分系列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规划布置部分工作要求如下:一是实行宏观调控,逐步建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格模型,确保农业区域规划的每一部分都保持协调性传输;二是创建主次分明、区域规划合理的园区建设空间,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安排。

在农业用地规划工作实施期间,为适应当前绿色农村建设发展需要,规划人员所要进行的内容规划要点如下。第一,综合管理区域。这一部分主要用于管理人员日常服务反馈和复垦区域在线监控,比如,复垦区域周边的终端设备监管、复垦区域停车管理等。第二,农田园艺区域。这里主要以采摘类农作物开垦规划为主,其目的是将农作物种植和日常采摘园体验进行协同开发。常见种类包括草莓、蓝莓等。第二,滨水开垦区域。以水上项目为主,其中既包括养鱼、虾蟹养殖等,还包括泛舟区域开发。也就是说,在滨水开垦区域范围内,将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农业用地打造成为娱乐与农业发展相互结合的开发领域。第三,观光式农田区域。这里主要以观光、摄影为主,比如绿油油的稻苗、黄灿灿的麦田以及金黄色的油菜花等。第四,在农业用地规划模式中,注重农田开发的生态性以及绿色化特征,也是其活动实施的要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开展农业用地规划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在明确现实条件、规划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规划综合服务区、设施园艺区、农业观光区等功能分区,构建了良好的农业用地规划方案,实现了对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推动了土地整理工作的升级,能够为农村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农业用地整理土地
破解设施农业用地保障难 基于四川省崇州市的调查与思考
2015—2020年徐州市农业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自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分土地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