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研究

2020-02-11蒙象斌何清华

江西农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公益林森林资源树种

蒙象斌 何清华

(1.崇义县聂都乡人民政府,江西崇义 341300;2.崇义县生态公益型林场,江西崇义 341300)

森林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生态可持续发展。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有助于增强森林资源管理水平,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对于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 森林经营分类概述

从2019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2019年,全国共完成造林0.071亿hm2、森林抚育0.076亿hm2,启动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种草改良草原314.667万hm2。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包括经营的永续性、再生的长期性、分布的辽阔性、功能的多样性、管理的艰巨性。对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时,需要结合实际的地理位置,依次开展育苗、培养、管理等工作,需要全方位地对森林资源开展规范性管理,实现树木高质、高效生长发育。森林资源培育有助于提升整体的绿化率,优化生态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此,管理部门要采取分类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中的树木品种进行有效区分,增强树木培育的针对性,降低培育成本,提高树木成活率。

2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开展森林经营分类活动首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进一步达成现代化治理目标。依照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制度与管理流程,促进森林规范化发展。为更好地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林业管理部门应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从长远角度出发,完善森林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制度,避免为获取短期利益对森林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开采而导致水土资源流失。

2.2 全面性森林资源能极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产水平,包括房屋建筑、家具制作、生活用纸等。大面积种植林木有助于保护地域的水土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优化区域内的气候环境。森林资源培育有助于逐步改善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因此,每个个体都应参与森林建设与培育工作中。各地区的林业管理部门可以与当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增强广大群众的森林环保意识,全方位地参与森林培育工作。我国部分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全面普及相关法规条例,增强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督促其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全方位地提升森林资源的实际价值。

3 森林培育策略

3.1 商品林培育的有效策略

3.1.1 林种布局 培育商品林时,管理人员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树木种植的导向,综合考虑地区范围内的地质条件、自然因素,选择树木的种植位置,结合土壤地质条件,排列种植顺序,实现商品林价值最大化。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种植位置,综合分析区域内的水文条件、土壤条件及交通运输路线,种植位置尽可能靠近工业园区[1]。对商品林进行培育时,应结合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逐步完善种植标准,提高培育效率。例如,中国农业银行衡阳市、永州市分行分别与湖南省的油茶开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开发油茶产业。2018年,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达137.867万hm2,年产量超过22万t,年产值近230亿元。

林业管理部门还应对商品林区域进行整体分析,促进商品林种植发展逐步常态化。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主要通过生态区位与分类评价相融合的方式建设商品林,这有助于增强林区建设规划的合理性,能进一步扩大林地覆盖率。森林资源的经营与培育工作应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林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尽快掌握工作内容、工作目的、工作类型,进而提升林业资源管理质量。例如,林业管理部门可以引入社会经济、生态分类、立地分类等因素,对林业工作进行系统性分析,增强经营分类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社会经济因素包含森林产业需求、区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为更好地推动当地生态发展,开展森林建设培育工作时,管理人员应优选树种,紧贴社会因子的实际需求,进而增强森林产业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生态区位因素主要是用于区分林业种植的地貌差异与地形条件,提高森林建设效率,实现林木培育的转型升级。另外,部分林区拥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动物且受到国家保护。对于此类地区,林业管理部门应开展前期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区域的发展程度,尽可能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立地分类更加直观,有助于促进森林规范性建设,将植被常见类型、土壤性质、区域降水量等因素进行整合,进一步深化考察内容。

3.1.2 选择树种 选择树种时,要对市场开展细致的调研活动,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选取树种。商品林的主要用途为房屋制造、家具制造,因此,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树木的性质、品种,根据用途、质量需求、密度,充分增强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商品林的特点在于产量低、工期长,因此,管理部门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增强种植效果、种植效率。

3.1.3 科学栽植 科学栽植有助于提升商品林的质量,充分发挥林业种植的社会效益、经济利益。因此,林业种植人员应采取精细化的技术管理手段,借助科学技术提升栽植质量。在实际的栽植作业进程中,应首先对土地进行平整作业,选取适宜的种植时间,通常以3月为宜;植苗作业前,首先处理苗木根部,保护根部水分,提高树种成活率;在苗木包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树苗,保护好苗木[2]。

3.2 公益林培育的有效策略

3.2.1 林种布局 选取公益林种植位置时,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通常在河流两岸或河流源头,湿地、水库、自然保护区周边开展种植活动。公益林建设有助于提高地区绿化率,增加区域绿化面积,提升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林业管理部门应结合地区的实际环境情况,确定种植面积。例如,2019年,山东省完成造林14.667万hm2,其中新育苗2.133万hm2,中、幼龄林共计24.000万hm2;全年将森林火灾受害率降低至0.3%,实现自然湿地保护率65%,全年恢复湿地面积9.333万hm2。

3.2.2 选择树种 不同于商品林,公益林具有更强的观赏性。在公益林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先确保树种的观赏性,提升公益林的观赏价值,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2.3 科学栽植 林业管理部门可采取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模式,种植、养护公益林,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土地环境,确保公益林能自然生长,充分发挥树木的绿化作用。在灌木丛林或荒山地区开展公益林种植活动时,应以人工作业方式为主,以品字形种植树木,提升树种成活率;对于自然条件相对脆弱的地区,工作人员可采取封山造林方式,尽可能降低、消除外界因素对公益林种植活动的不利影响[3]。

3.2.4 后期维护 林业管理人员可采取局部松土方式开展后期维护工作,以公益林种植区域内的某一小部分为圆心开展除草作业,并逐年向外拓展。例如,管理人员可以依照公益林的实际发育状况,结合树木的生长态势,增强维护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扩大种植区域的整体绿化率,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为全面性、可持续性,在开展森林培育与森林经营分类活动时,应从林种布局、树种选择、栽植与配置、后期维护4个层面分别对公益林、商品林进行培育经营,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优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升林业资源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公益林森林资源树种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树种的志向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树种的志向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